北京時間12月0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目前,文理學院所研制出的柔性觸摸屏技術已通過權威機構評測,預計明年可實現產業化。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512/07-39388.html
“一旦柔性觸摸屏成功運用,目前市場上智能手機的價格將會大大降低。”據介紹,手機觸摸屏占整個手機面板成本的30%—50%,而這一核心關鍵技術就真切地掌握在了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的科研團隊手上。該團隊成功突破將銀金屬納米化及圖像化的技術難題,研制出目前國際上前沿的導電薄膜柔性觸摸屏,預計明年實現產業化。
柔性觸摸屏
讓智能手機可穿戴在手上
不久前,重慶文理學院舉行2015光電材料與器件國際研討會,會上宣布該校運用納米銀線研制的導電薄膜柔性觸摸屏,已通過全球最權威的測試中心產業化評測,預計明年將實現產業化。
“這種材料就像QQ糖一樣軟。”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李璐研究員介紹,新一代柔性觸摸屏的制作材料為銀納米線,這種材料的寬度甚至不及一根頭發的千分之一。李璐作為該研究團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已經成功研制出柔性觸摸屏,而柔性電路板也在實驗中。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將銀納米線用于柔性電池的制作中。“因此未來的智能手機就可以像手環一樣穿戴在手上。”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機觸摸屏主要以透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為主,使用的透明導電材料是氧化銦錫,而“銦”特別稀有,全世界儲量僅兩萬噸,因而價格昂貴且用量較大。替代材料石墨烯,必須在真空狀態下生產,且成本尺寸和效率還不高。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科研人員都在尋找另一種優質可行的替代品。
李璐介紹,手機觸摸屏占整個手機面板成本的30%——50%,柔性觸摸屏的運用將至少降低100元的成本。銀納米線不僅成本更低,產量也會更高,每分鐘能生產10個平方米,速度和產能都更大。
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公司正在進行銀納米線觸摸屏的試用,而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研究團隊的技術達到世界同等水平,目前產品已通過全球最權威的測試中心萊寶高科公司的產業化評測,預計明年可以實現產業化。
研究新技術
他深入上百家企業調研
2012年,由涂銘旌院士牽頭,在重慶文理學院組建了重慶市微納米光電材料及器件協同創新和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涂銘旌院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87歲。曾就讀于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從事于金屬成型與熱處理等方面的研究,60歲時從四川大學退休的涂院士心中仍有一個遺憾:就是沒能夠報答家鄉。
涂院士是重慶九龍坡人,夫人是重慶永川人。2008年一次回永川探親途中,涂院士偶然經過重慶文理學院,他立即被學校的清幽環境吸引,決定來到這里。隨后,涂院士帶領團隊用了兩年時間走訪了百多家企業進行調研,真實地了解了企業需求。其中,深圳的萊寶高科提出現有觸摸屏占控制面板成本的40%,成本太高,并指出未來手機的方向應該是柔性觸摸屏,可穿戴式手機。為此,涂院士提出了包括石墨烯在內的七種材料備選方案。從2012年開始,研究院科研人員開始進行了銀納米線的研究,從研發到測試的過程中申請了50多個專利保護,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在內的多國專利。
其間,萊寶高科與研究院聯系緊密,每月都會專程趕到文理學院觀看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科研人員已經從銀納米線的研究轉向了銅納米線。背后的困難可想而知,研究員李璐介紹,科研人員將原材料制作成漿料,加入不同配方。一天至少試驗幾十個配方。實驗室里有上千個配方試劑瓶,這僅是他們幾天的實驗成果。
科研好氛圍
短時間可將研究成果轉化
涂院士帶領的研究院團隊有成員48人,有一對來自牛津大學的夫婦。博士31人,比例占90%,最小的才27歲,平均年齡32歲。李璐所在的八人團隊負責銀納米線研究,他告訴記者,自己從2013年來到新材料院,短短幾年時間就能將研究成果轉化,這在其他高校是難以想象的,“目前高校99%的研究成果都只能在實驗室里。” 研究院配套設施齊全,擁有三座中期廠房,及時將成果生產,相對降低了企業生產的風險。累計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建成了約5000平方米的科研平臺以及5000平方米的實驗及分析檢測設備。
同時靈活的政策也是吸引年輕人才的原因之一,李璐告訴記者,自己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回國后,比較了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發現重慶文理學院的科研轉換條件極為優厚。學校鼓勵科技人員將成果轉化為產品、商品和示范性產業。并且成果轉化收效,成果完成人占到70%,“這在別的高校是難以想象的,一般的高校成果轉化科研人員最多占50%。”正是這樣的條件下,李璐選擇了重慶文理學院。并且,學校為年輕老師提供住房,給予安家費,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評定職稱并不將教齡當做硬性考核標準,“學校有位年輕講師,剛剛畢業一年,年薪就有30萬。”研究院的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7人。并且,他們可按照自己意愿選擇授課。這樣一來,充分保證了科研人員的研究時間。
正是在這樣靈活的氛圍下,研究院中心已經做出了相當數量的科研成果,如OLED燈,光線柔和保護視力。如噴墨打印電子線路圖,電路板能夠在一張報紙上導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