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4月1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近期在一檔節目訪談中直接批評Apple Watch“中看不中用”,稱“買Apple Watch就像買珠寶首飾”,對蘋果的創新能力表示失望。而在剛剛結束的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萬眾期待的蘋果Apple Watch 2未能發布,Apple Watch僅僅更新了尼龍表帶以及降低售價,對此,消費者并不買賬。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604/14-41393.html
據IDC最新的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別是小米、樂心和蘋果。盡管Apple Watch是目前最成功的智能手表,但其市場表現并不令人滿意。
Apple Watch的后勁不足也折射出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并不旺盛。Endeavour Partners去年曾做過一項實際調查,用戶非常期待擁有一款科技范的可穿戴設備,但是,在使用可穿戴設備三個月之后,有超多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不愿意再繼續使用。調查報告分析指出未能給消費者提供長期價值是用戶放棄繼續使用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原因。
“可穿戴設備之父” 阿萊克斯·彭特蘭教授最初認為可穿戴技術將能在醫療健康、便捷通信等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不應只是?岬耐婢,亦或者是珠寶般的裝飾品。其實可穿戴設備硬件本身并沒有太多價值,透過設備獲得數據服務才是核心。基于數據采集、分析等環節,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佩戴者提供一個完美的科技體驗,驅動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而目前可穿戴設備還沒有統一的平臺標準,數據不能共享。只能記錄數據,卻不能實現有效的設備間交互,社交性體驗差。
同樣是數據的問題,現有的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在靈敏度、精準度、體積以及有效距離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缺陷。對市面上六款步行追蹤器進行橫向評測,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只有兩款追蹤器的步數相同。現階段可穿戴設備還存在對手機依附強、電池續航能力較差、同質化嚴重、數據安全存在漏洞等難題。而4月26日即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2號館NEPCON劇院舉辦的“OFweek 2016中國智能硬件產業大會”上,OFweek行業分析師李臣將會詳細介紹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產業鏈現狀、技術專利分布、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包括“雞肋”需求、隱私安全隱患和行業標準缺失等在內的用戶痛點分析,全面解析可穿戴產品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盡管可穿戴產業還存在一些待解難題,但是其前景還是被多方看好。IDC預測,可穿戴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到2020年出貨量將達到8300萬臺,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為28.5%。可穿戴設備被期望成為顛覆智能手機市場、引領下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的重要智能硬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