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1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蘋果“不爭氣”,5月份在華市場份額跌至第五名。受蘋果需求放緩影響,7月9日晚間,蘋果核心供應商立訊精密修正了上半年預計業績,由同比增長30%~40%修正為增長0%~10%。受此影響,本周首個交易日立訊精密股價跌停。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607/12-42808.html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作為蘋果lighting連接線核心供應商,在蘋果需求旺盛時期,立訊精密2014年和2015年扣非凈利潤分別實現109%和67.7%的同比增速;隨著蘋果終端市場份額的下滑,立訊精密今年上半年業績增幅也驟減。
蘋果低迷拖累業績
這家以給富士康提供電腦連接線起家的企業,通過一連串的并購,進入了蘋果核心產業鏈,市值也擴大數倍。券商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立訊精密為蘋果供應lighting線份額已從20%提升到40%以上。
在4月份發布的一季報業績預測中,立訊精密表示,雖然整體市場環境不佳,且恰逢行業淡季,但公司通過持續的開源節流、減耗增效、不斷優化經營管理平臺、加大自動化模組化的投入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隨著新產品、新客戶、新市場的培育逐步成熟,優化了公司的市場結構與盈利能力。
實際表現卻不如預期。7月9日,立訊精密解釋業績修正原因時表示,業績下滑一方面是因為整體經濟環境比較有挑戰;另一方面,主要客戶上半年需求放緩,同時新產品量產準備時間超預期,導致前期資源投入損失影響獲利。
立訊精密所言主要客戶無疑是指第一大客戶蘋果,iPhone剛剛經過市場表現最慘的半年。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統計數據,5月份蘋果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下滑為第五名。5月份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為10.8%,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位居第五,而三星則已被擠出五名以外。國產品牌華為市場占有率擴大至17.3%,位居第一。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閆占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iPhone6S自身創新性不足,同時中國品牌在快速爭奪蘋果市場份額,前4大中國品牌華為、ViVO、OPPO及小米的市場占有率總和達到了53%。庫克對iPhoneSE過于樂觀,而國內渠道商不看好iPhoneSE 銷售,普遍降低了備貨。
隨著國內手機品牌的崛起,加上近期蘋果在商業、法律和管理方面問題不斷,尤其諸多中國企業發起訴訟,要求蘋果停止一些主要產品的銷售,導致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2016年下半年,蘋果和三星將分別推出iPhone7和Note7旗艦新機,其市場占有率表現能否有所提振,還有待觀察。
外延式收購遇阻
一家券商TMT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蘋果供應鏈中每年都有新產品是立訊精密的核心優勢所在,如2014年Lightning線,2015年iWatch無線充電,2016第一季度iWatch新一代表帶。在今年二季度新增的iPhone7轉換接頭和耳機線,2017年有望新增iPhone無線充電,未來拓展天線和馬達。立訊精密提到新產品量產準備時間超預期,可見蘋果量產時間相比去年推遲,對當期利潤造成影響。
在蘋果低迷的狀態中,包括藍思科技、德賽電池等主要供應商開始積極尋求轉型。立訊精密也是其中一員。從發展方向來看,傳統業務向國產品牌拓展市場,以及并購方式從連接線拓展進入聲學、精密結構件、馬達等核心零部件業務是主要方向。
據悉,目前在國產手機品牌中,立訊精密的Type-C產品開始為華為、OPPO、VIVO和樂視等品牌的新品備貨。而從Q3 開始,伴隨iPhone7等新品備貨,公司參與的音頻轉接、天線等業務有望開始上量,FPC在經歷爬坡后,也將在Q4開始導入高端客戶量產并實現盈利。此外,公司圍繞華為等客戶的通訊高速連接和基站天線方案亦在今年開始上量。
在為蘋果提供耳機線后,立訊精密希望進入聲學業務提供完整的聲學解決方案,但外延并購被駁回。
7月1日,立訊精密接獲臺灣地區主管部門通知,立訊精密擬以人民幣7.8億元,認購美律非公開發行股,持股25.4%成為最大股東,且獲董事會7席中3席(除2席獨立董事),將取得美律經營權。鑒于美律是臺灣地區微電聲龍頭企業,頭戴式耳機市占率54%,可能影響臺灣地區未來產業發展,立訊的并購被予以駁回。目前,立訊(連接器)和美律(揚聲器)都是蘋果的重要供應商。
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猜測立訊和美律雙方將尋求新的可行方案,比如繼續收購但放棄控制權,或雙方合資設立新公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