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0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電容觸控屏曾促進了智能手機的大發(fā)展,而未來新的交互端所依賴的大尺寸觸摸屏和柔性屏的材料市場空間巨大。”跟電子產品打了十多年交道的華科創(chuàng)智董事長喻東旭認為,材料在柔性顯示技術的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看好納米銀線這條技術路線。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712/01-48927.html
此前,作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顯示屏導電層的ITO(氧化銦錫)材料幾乎被日本壟斷,但ITO材料因其阻值高、易折斷的缺點,難以在大尺寸觸摸屏、柔性屏上應用。看到這一市場痛點,華科創(chuàng)智果斷避開手機觸摸屏市場,選擇切入大尺寸觸摸屏和柔性屏材料的開發(fā)。
“ITO替代材料當前的技術路線主要有金屬網格、納米銀線、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目前能夠實際量產投入產業(yè)化應用的只有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喻東旭介紹說,相比于納米銀線,金屬網格由于存在摩爾紋的問題,應用受到限制。“整體上看,納米銀線技術是現階段最好的ITO替代材料。”納米銀線因為優(yōu)良的導電性、透光性、柔性,為實現柔性、可彎折的LED顯示屏提供了可能。
華科創(chuàng)智的納米銀線技術有三個應用方向:一是教學、公控和商顯;二是智能家居;三是華科創(chuàng)智正在研發(fā)的柔性觸控,喻東旭認為,這是一個“億萬”級市場:“未來所有終端都可以匯聚到一個可折疊終端。”喻東旭興奮地暢想。
“我們的公司策略總結起來就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哪個階段成熟了,我們就先拿下哪個市場。”現階段,華科創(chuàng)智打算先拿下百萬級市場。
“把納米銀線懸浮液做成透明導電膜,再到觸控模組,最后才是終端產品,這是生產制作流程。”
納米銀線商用的第一步是擴大產量,即如何把納米銀線懸浮液先做到50毫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華科創(chuàng)智的研發(fā)團隊在一年內進行了上萬次試驗。
目前,華科創(chuàng)智納米銀線直徑可細至20納米,其獨有的卷對卷濕法涂布技術可讓原材料利用率達100%。華科創(chuàng)智還突破了多點觸控技術,目前最多可實現40點觸控。
“我們納米銀線的生產、合成、清洗、加工工藝都是我們自主專利技術。”喻東旭認為,其技術的原創(chuàng)性、獨有性和先進性構成了華科創(chuàng)智的壁壘。目前,華科創(chuàng)智已經和創(chuàng)維、康佳、TCL、美的冰箱等多家知名企業(yè)達成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