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5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觸屏設備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嗎?手機、iPad……電子產品幾乎已經占領了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接觸這類產品的年齡越來越早。市面上也出現了一大批號稱具有「教育功能」的兒童類app,小朋友們似乎也玩的不亦樂乎。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805/09-50396.html
電子設備的使用究竟會給年幼的孩子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它真的可以讓孩子們在愉快玩耍的同時有效地學習嘛?具有哪些特征的app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
帶著一堆的疑問,小編去翻了翻相關的研究證據,這里分享一些目前得到的成果希望能提供一些啟發(當然本文呈現的東西實在有限,小編好像給自己挖了個「大坑」,未來會繼續與大家分享噠~)。
觸屏設備使用和能力發展有什么關系
英國的研究者通過網上問卷的方式,調查了715名父母,他們孩子的年齡在6-36個月之間。問卷中的問題包括:
★ 孩子使用觸屏設備的經驗(比如,每天使用多久、第一次與設備交互、以及在上面看視頻的年齡等)
★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達到「里程碑」的年齡(即第一次能夠完成以下活動的年齡)。粗大動作方面的能力指標包括,“在無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坐穩”、“獨立行走”;精細動作方面的能力指標包括,“用兩個手指配合拿起小物體(比如大拇指和食指)”、“將至少三個小積木或者小物體堆疊起來(作品不能倒)”;語言方面的能力指標包括,“說第一個詞匯”、“把兩個或以上的詞匯連起來說”。
結果表明,大部分(75.20%)6-36個月的孩子已經有了使用觸屏設備的經歷。在控制了年齡、性別和母親受教育水平(反映社會經濟地位)的情況下,第一次使用觸屏設備的年齡和精細動作發展水平(達到兩個能力指標的年齡)存在顯著相關。而且這種影響只存在于和觸屏設備積極地交互的情況下,在被動地觀看視頻的情況下并不存在。也就是說,孩子越早與觸屏設備發生動作交互,他們早期的精細動作發展水平越好。此外,觸屏設備的使用和粗大動作、語言能力的發展都不存在關聯;總體來說,沒有發現觸屏設備使用年齡對能力發展的負面影響。
當然這個研究還有很多局限性,比如:
★ 對于孩子能力的測量只使用了很少的指標,而且是由父母進行回憶和報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 這個研究只能說明觸屏設備使用和精細動作發展的相關性,但無法確定這兩者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所以無法證明這樣一種因果關系:觸屏設備提供的及時、豐富的反饋,激勵了孩子更多地嘗試用手去操控屏幕,從而導致其精細動作能力的提高(并遷移到對真實物體的操作上)。還需要長期的發展追蹤研究來提供支持因果關系的證據。
觸屏設備能否實現真人教學的效果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招募了86個4-8歲的孩子,他們被分為「面對面互動」組和「交互式媒介」組,在不同條件下完成學習任務。
在這個任務中,孩子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學習一些陌生的動物知識。在這個游戲中,孩子會聽到一系列的問題;在一些問題中,他們會聽到對應的答案。聽完每個問題后,孩子要回答:「有多少和你一樣大的小朋友,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例如在上圖中,孩子會聽到這樣的問題:「Ruppell兀鷲是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你覺得有多少和你一樣大的小朋友,知道哪一種鳥飛的最高」。孩子需要在下方的5個圖片中進行選擇。
對于「交互式媒介」組的孩子來說,iPad設備上會呈現一個卡通人物(上圖的左上方),由它來為孩子介紹知識(播放錄制好的音頻)和進行互動。而對于「面對面互動」組的孩子來說,由一個研究者展示圖片,為孩子講解知識和進行互動,所有內容和另一組基本保持一致。
學習階段結束后,孩子們要參與一個記憶測試,來考察對知識的學習效果。
記憶測試時,孩子在4個圖片中進行選擇
實驗結果表明,在兩種條件下,孩子都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即使他們一開始并沒有「刻意地記憶」這些知識。而且在各個年齡段,真人教學和iPad教學的效果之間都不存在顯著差異,就連4歲的幼兒也可以通過這種交互式的媒介來學習知識。
不過在這個研究中,記憶測試和學習階段之間幾乎沒有時間間隔,所以無法考察對于知識的長期記憶效果。從長期來看,在觸屏設備上進行學習的效果究竟如何?學習不同領域的內容是否同樣有效?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為我們揭開答案。
觸屏設備的學習效果能否遷移
中國的研究者招募了65個5-6歲的孩子進行實驗。所有孩子都會在iPad上學習鐘表顯示的時間。如下圖所示,在屏幕右側會呈現一個整點或者半點的時刻,孩子需要把左側鐘表的兩個指針調整到對應的位置,系統會給予正誤反饋,直到指針的位置顯示正確為止。
在這個學習過程的前后,研究者都對孩子識別鐘表時間的能力進行了測試。但是在學習后的測試中,孩子被分成三組,分別識別iPad顯示的時間、玩具鐘表(實物)顯示的時間和紙上畫的鐘表顯示的時間。
實驗結果發現,iPad學習經歷確實能夠提高孩子對鐘表時間的識別能力,而且這種學習效果能夠較好地遷移到對玩具鐘表的理解上,實現從虛擬媒介到真實情境的拓展。但是如果用紙上畫的鐘表來測試孩子,這種學習的效果就明顯下降了,學習和測試材料在特征上的較大差異可能會阻礙孩子的遷移學習。
雖然目前在學術領域還有很多未解的問題,研究證據還不夠充分,我們仍然可以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抱有一定樂觀的期待。觸屏媒體中優質的內容和交互設計,「正確」的使用方式,是可能在孩子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中扮演積極作用的。相比于電視這類媒介形式,觸屏設備具有豐富的交互性,可以更好地調動孩子的認知參與,主動地完成任務并且獲得及時反饋的激勵,這些都可能幫助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當然,我們對于各種號稱具有「教育功能」的app也應該持有一種謹慎的態度,需要關注是否存在支持其有效性的證據,以及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從中受益,將學到的東西真正遷移運用到真實生活中!
本文參考資料:
[1] Bedford, R., de Urabain, S., Irati, R., Cheung,C. H., Karmiloff-Smith, A., & Smith, T. J. (2016). Toddlers’ fine motormilestone achiev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touchscreen scroll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108.
[2] Kwok, K., Ghrear, S., Li, V., Haddock, T.,Coleman, P., & Birch, S. A. (2016). Children can learn new facts equallywell from interactive media versus face to face instruc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603.
[3] Wang, F., Xie, H., Wang, Y., Hao, Y., & An,J. (2016). Using touchscreen tablets to help young children learn to tell tim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