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5月2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研究學者開發便宜、且內建觸控感應的紙張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805/22-50468.html
紙張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物質技術的基礎。如今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的發展越來越先進,新技術層出不窮,常見A4打印紙,作為這些機器的輸出產品,用于打印票據等材料,一般有70G和80G,嚴格來講兩種紙可以通用,可用于激光打印機,也可用于針式打印機。
普通A4紙張
紙張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不同紙張作用不同,但制造時原材料相差不多。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多年來一直有個無解的課題,如何讓“紙張”和”數碼化”共存,目前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直接畫寫在數碼板/屏幕上,二是使用特制的筆來轉換筆跡到電腦中兩種模式。
前者相對便宜,但沒有使用紙書寫的質感與柔軟性;后者則是通常要使復雜的技術來為筆定位,最后的精確性也難有保證。不過最近卡內基大學的研究學者們則是追求了第三種路線,直接將觸控的機能做到普通的紙上,讓普通的紙也能感應觸控和筆跡。
研究最重要的關鍵當然是成本問題,因此在尋找合適的材質時,特別以成本作為第一考量,之后找到兩種可行的技術:一個是將已經布好電路的碳薄膜片層壓到紙的背后;另一個是將碳粉做成特殊的涂料,用刷印或噴涂的方式布于紙張背面。
兩種模式各適合于不同的生產流程,前者可能更適合單張的紙張,后者適用于印刷物,但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大約可以做到一張紙成本0.3美元(約一張1.9元人民幣)的程度,未來如果量產的話,還有望再進一步降低。
數碼化紙張最基本的就是接上電極就可以將觸控、甚至將筆跡送進電腦,例如學生考試的時候可以在紙本結果之外,另留一份數碼備份,而且不限于多選題的畫卡。另外如果結合報紙的話,也能增加互動的功能,直接「點選」報紙上的存下、按贊等按鍵,就可以將文章留到電腦上稍微閱讀,或在網絡上分享。對呀許多需要計分的桌游來說,直接寫分數在紙上交由電腦來計算結果,也會是很方便的吧。
學者們希望這能為未來帶來,低價且高互動性的紙基體驗,但現代人已經很少在紙上寫字了,就算手寫機能回來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寧可打字的呢?但是筆者非常喜歡手寫體,使用硬筆純手工寫出的文字,手寫體文字代表了中國漢字文化的精髓。手寫體文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在計算機字庫中很難實現錯落有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