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0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在5G應用和新基建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新型顯示產業迎來蓬勃發展機遇。東旭光電(000413.SZ)作為顯示材料國產化先鋒,在積極解決債務危機的同時,持續聚焦主業,加大科研投入,引領技術創新,發力新型顯示國產化,成為保衛中國顯示產業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2006/01-57283.html
產業鏈效應助力當地招商引資
東旭光電旗下子公司旭虹光電就是顯示產業里的“老兵”。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和科研創新,旭虹光電“老樹開新花”,在高鋁蓋板玻璃領域打破國際技術壟斷,一舉成為新型顯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無論科研創新實力還是生產工藝水準均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近日,《四川日報》記者走進東旭光電子公司旭虹光電自動化生產車間,目睹了東旭光電明星產品之一耐摔玻璃的生產過程。這是東旭光電圍繞5G技術趨勢前瞻性布局的新產品。據了解,耐摔玻璃是高端蓋板玻璃的一種,相對于市面上的普通蓋板玻璃,耐摔玻璃抗落摔高度提升逾5倍。此前,該種玻璃的生產被國外廠商壟斷,東旭光電通過自主創新突破這一技術封鎖,實現了該種顯示材料的國產化。
旭虹光電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旭虹的成功有力推動了高端觸控保護玻璃國產化,結束了顯示行業在高端觸控保護玻璃方面被人卡脖子的被動局面,并為行業降本30%左右。”
據綿陽當地相關人士介紹,因旭虹光電能對新型顯示產業上下游形成良好配套,產生良好“補鏈”“強鏈”效果,吸引了不少新型顯示產業企業慕名前來投資,對綿陽市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的發展起到較好促進作用。
柔性顯示是新型顯示發展的重要方向。東旭光電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東旭光電從三四年前就開始圍繞柔性顯示做產業和技術布局,技術儲備豐富。目前,公司在UTG超薄柔性蓋板玻璃研發上取得階段性成果,已經給國際知名手機廠商送樣,相關指標達國際領先水準。
除此之外,東旭光電在OLED材料研發與量產方面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預計在今年將實現柔性OLED載板玻璃量產并向市場投放。另外,東旭光電在柔性車載顯示領域也與國際知名廠商達成合作。
近日,東旭光電子公司旭虹光電高端蓋板玻璃實驗室獲綿陽市市級工程實驗室審核,是對東旭光電科研實力的又一注腳。據了解,該實驗室主要針對高鋁蓋板玻璃產品進行研發,多次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高鋁蓋板玻璃制造國際技術封鎖
持續創新保衛顯示材料國產化安全
資料顯示,東旭光電一直深耕于光電顯示材料產業,是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同時是中國第一、全球前三的蓋板玻璃生產商。其液晶玻璃基板項目和蓋板項目曾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
然而技術上前瞻布局打開市場的同時,東旭光電的發展也是舉步艱難,自2019年11月暴雷后,各方質疑讓投資者疑云重重。
5月22日晚,東旭光電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決定在北京設立東旭光電研發中心開展技術研發,整合、聚焦光電顯示主業,加大與光電顯示主業相關的柔性顯示技術、裝備及石墨烯應用的研發力度,夯實光電顯示龍頭地位,與此同時也將處置非核心資產蕪湖東旭威宇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時間此舉動也讓投資者看到了其在瘋狂擴張后斷臂求生,回歸主業的實質動作。
據了解,東旭光電決心回歸主業早有苗頭。據媒體報道,今年春節過后曾從東旭光電內部流出公司“二次創業”動員大會的部分內容,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強調要從前期的業務擴張轉到收縮戰線聚焦主業上來。
業內人士認為,東旭光電作為顯示材料龍頭企業,在這一高技術、高資金壁壘的行業已浸淫多年,其多款產品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是不可多得的擁有硬科技的民族企業。東旭光電能在危機中重新思考企業定位,回歸核心主業,對該企業來講不啻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應注意到新型顯示的發展趨勢,需要東旭光電認真思考加大科研投入的必要,從東旭光電目前的動作來看,研發中心的設立可能成為撬動東旭光電復興的支點。
作為顯示材料行業的老手,東旭光電對科研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已是迫在眉睫。只有持續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提高用于研發活動的經費比例,力爭研發強度逐年增強,才能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從而在世界顯示產業領域立于不敗之地。”
有分析人士認為,東旭光電遇到的流動性危機并非個例,去杠桿政策推行以來,資本市場頻發債務危機,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國企,更何況身處具有重資產行業特點的民營企業。然而,僅僅局限于資本市場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未免狹隘,東旭光電所處的行業屬性以及其發揮的產業作用,決定了該企業對我國顯示產業鏈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貿易爭端背景下,這種在關鍵技術領域擁有國產化能力的企業顯得尤為珍貴。如果被流動性危機被縛住發展的雙腳,甚至面臨生死抉擇,委實可惜。
“讓這樣的民族企業沒有折戟于與競爭對手的拼殺,而是折戟于短時流動性緊縮,我想這不是我們目前想要看到的結果,何不給他一個時間窗口,讓子彈再飛一會?”他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