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0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無論是可攜式裝置或是個人電腦領域,目前皆以電阻式與電容式觸控兩大技術為主,而其他觸控技術也因中大尺寸觸控螢幕的發展,而挹注新的商機,工研院產業趨勢與經濟研究中心(IEK)表示,過去由于成本考量,手持式電子產品觸控面板多選擇電阻式,而紅外線、超音波或表面電容式等觸控面板技術,將隨著多樣化大尺寸面板應用產品的推出而日漸普及,舉例而言,微軟Surface電腦實類似iPhone手機的放大版,可說微軟將iPhone相關觸控功能複製在Surface電腦上,而隨著Surface推出,也將引爆大尺寸觸控面板商機,而與一般觸控面板不同的是,Surface電腦并非直接在面板上或面板外側裝設觸控模組,而是在主機內部以五部電荷藕合元件(CCD)攝影機及一部數位光學處理(DLP)投影機,達到判別觸控訊號的目的。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focus/200906/03-2103.html
此外,從2008年10月日本平面顯示器展中可發現,在iPhone打響觸控面板技術后,觸控面板已是各家面板廠的研發重點之一,而在技術發展上,不僅從過去的單點觸控到多點觸控,更從電阻式、電容式觸控技術,逐漸朝光學式、內嵌感應器式之觸控技術發展,探究此趨勢發展的原因,主要為因應觸控面板大型化趨勢,以友達為例,目前觸控面板技術已可達4.3~15吋,包括壓力式、電容器式、光學式等,且都內嵌至面板中,并採用多點觸控技術,而除友達外,三星、夏普(Sharp)、樂金顯示(LG Display)等廠商也在展會中有相關技術的展示,因此大尺寸面板與非主流觸控技術兩者的發展可謂相輔相成。
王明坤表示,如何選擇觸控技術,一般會考量價格、透光度、觸控面板厚薄、耐用度與多樣性功能等。使用于筆記型電腦的觸控技術大多採用電阻與電容式,其考量是基于穩定、技術純熟,而光感應觸控在價格上雖可趨近電容式,但是對于光害較嚴重之環境會嚴重影響觸控感應靈敏度,其次對于面板若有污損則也容易造成系統誤判。
需要耐用度較高的應用如大型游戲機、售票機、金融機(ATM)、端點銷售機(POS)等大眾應用產品上,因為使用者對象眾多且操作習慣多樣化,須採用耐用度高的觸控技術,如表面電容式、紅外線式與表面音波式觸控技術較適合,另外,工控產品因可靠度需求,也需有較高的耐用度。在50吋以上的大型顯示螢幕,以紅外線與影像偵測方式等光學式觸控技術為主。王明坤強調,價格仍將是使用上的重要考量之一,在傳統電阻式技術紛紛改良,且達到與電磁式及Surface電腦相差無幾的效果下,電磁式及Surface因價格過高,發展仍將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