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2月1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創新中國”嘉興分賽,一位展示多點觸摸輸入技術的創業者走上臺,他發明的英文滑動圓輪鍵盤和漢字九宮格的輸入速度能達到正常人的講話語速。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front/201202/13-13859.html
2005年姜洪明在聯想電腦做項目管理時,腦中便產生一個想法:“電腦的發展趨勢應該跟書本一樣大小,沒有鍵盤,只有觸摸屏。”他一再提出應該做“只有觸摸屏”的電腦時,被人視作瘋子。
“時間上比喬布斯的平板電腦晚一點,但應該不會晚太久。”那時沒有人能理解這個概念,因為iPhone、iPad都還沒問世。“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只能創業。”姜洪明非常執著。
曾在東芝做過3年筆記本電路板研發的姜洪明很清楚,單做電路板投資動輒需要上百萬元、上千萬元,而他身上僅有的幾十萬元積蓄讓他決定只能做軟件。“這個東西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而且還是我能做的?那就是觸摸鍵盤。”姜洪明六年前開始構思。
他最初的想法是做漢字鍵盤。“那么多電腦廠商真是很過分,為了節約印刷成本,鍵盤上連個漢字都不印,直接丟給消費者去學習。如果普通話不標準,用起拼音輸入法會非常吃力。你看日本的鍵盤上面都印日本字,臺灣的也都印漢字。”姜洪明有點激動。他要做的是推翻現有的外國人設計的傳統鍵盤,設計更適合漢字輸入法的中文鍵盤。
當時姜洪明只知道是“觸摸鍵盤”那個方向,到底該做怎樣的產品,他根本不知道。2007年,迫于盈利方面壓力,姜洪明研究漢字鍵盤的同時,又開始摸索起英文鍵盤。“公司得賺錢。我心里很有數,現在山寨太嚴重,大家付費意識又不強,所以光憑漢字鍵盤不能賺錢。”姜洪明明白自身所處的商業環境。
他在研究中國漢字起源的同時,還得琢磨打字坐姿、離鍵盤的距離、角度等問題。目前,看似簡單的一個漢字九字方格,其實被姜洪明否定過幾十種方案。
英文鍵盤是九宮格的副產品,賺錢也得靠它。論證英文滑動圓輪鍵盤則相對簡單,姜洪明將研究漢字周邊的技術應用到英文上面,便有了現在的英文滑動圓輪鍵盤。盡管相對簡單,其實研發過程也異常復雜。每個字母的排布、滑動方式、每種滑動方式實現的概率等都要通過不停地計算、驗證。
中文的九宮格很簡單,找幾個程序員兩三個月就能開發出來,關鍵是英文鍵盤的開發耗錢。姜洪明考慮過最壞的打算就是“不賺錢”。如果實在找不到資金就先去打工賺錢再養幾名程序員。
“我的鍵盤一切源于觸摸。現在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就是蘋果。蘋果讓人們擺脫實體鍵盤,已經把消費者用觸摸鍵盤的習慣教育好了。”姜洪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