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2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Mini LED如火如荼 2019年商品化。Micro LED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影響商用化進程,原因在于關鍵的巨量轉移技術瓶頸仍待突破,但「類Micro LED」可望提前在2018年問世。而晶電、群創都都已布局芯片尺寸約50微米的MiniLED,可望先進入小間距顯示屏、以及直下式液晶電視中HDR功能,2019年將商品化。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front/201707/24-47836.html
目前全球廠商積極布局轉移制程,但考慮每小時產出量(UPH)、良率及晶粒大。ǎ100μm)尚無法達到商品化的水平,廠家紛紛尋求晶粒大小約150μm的「類Micro LED」解決方案,預計2018年類Micro LED顯示與投影模塊產品將率先問世,待巨量轉移制程穩定后再朝向Micro LED規格產品邁進。
盡管巨量轉移仍待技術突破,LEDinside指出,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廠商投入轉移技術的研發,如LuxVue、eLux、VueReal、X-Celeprint、法國研究機構CEA-Leti、Sony及沖電氣工業(OKI),臺灣則有镎創、工研院、Mikro Mesa及臺積電。但廠商在選擇轉移技術時會依不同應用產品而定,并考慮設備投資、每小時產出量(UPH)及加工成本等因素,而各廠商的制程能力及良率控制,也是影響產品開發的關鍵。
LEDinside研究副理楊富寶表示,Micro LED制程目前面臨相當多的技術挑戰,在四大關鍵技術中,轉移技術是最困難的關鍵制程,必須突破的瓶頸包括設備的精密度、轉移良率、轉移時間、制程技術、檢測方式、可重工性及加工成本。由于涉及的產業橫跨LED、半導體、面板上下游供應鏈,舉凡芯片、機臺、材料、檢測設備等都與過去的規格相異,使得門坎提高,而異業間的溝通整合也拉長研發時程。
以現有的發展狀況看來,LEDinside認為室內顯示屏、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將會是首先應用Micro LED的產品。由于轉移技術的難度甚高,設備須另外設計及調整,必須投入更多資源與時間,可能產生更多制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