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技術真正比較成熟,已實現量產商用的,就只有美國e-ink公司的e-ink技術,由臺灣一家公司為其代工生產e-ink面板,屬于獨家壟斷!其他電子紙產品,不管是國外的irex、kindle,還是國內的漢王、翰林,其實都是采用的e-ink面板!這些生產廠家,在電子紙顯示方面,充其量算個采購、組裝商而已!所以,電子紙行業,遠說不上百家爭鳴!正因為獨此一家,所以以電子紙技術為依托的各類產品,現在都價格不菲!
電子紙技術對今天大多數人來說仍舊陌生,不過這項技術歷經35年的發展后,已經醞釀著一場對傳統閱讀、協作以及學習方式的巨大改變,這是自從5世紀印刷術誕生后最偉大的發明。“使用柔性材料制造,只需要非常低的能量消耗、制造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人們能夠簡單方便的進行閱讀!”科學家及產業界目前對電子紙張這種顯示技術報以深切希望,甚至有專家預言——“在未來十年內,電子紙張配合存儲芯片能夠裝下整個圖書館,電子紙張介質也將讓絕大多數印刷報刊成為歷史”。本文將從電子紙張的歷史說起,和廣大網友一起來了解“電子紙張”這項足以促成第二次傳遞文明方式革命技術的原理,技術現狀及美好的未來。
電子紙張技術和我們現在已經廣泛應用的LCD液晶技術以及未來的OLED、有機EL顯示有什么不同呢?簡單的說后三種包括CRT在內都是一種主動發光技術,靠顯示設備自身產生光線,無論是CRT上電子轟擊熒光物質發光,還是LCD背光燈管主動發光,都符合“自身發光”的原理,是電能到光能的轉化需要耗費能量的,而且這樣產生的亮度和環境光沒有多大關系。如此以來就可能產生這樣的結果,在黑暗的地方,可能液晶屏幕顯得亮度刺眼,而在室外光線環境下,液晶屏幕背光被環境光壓制幾乎不可讀,這些都是“自發光技術”很難處理的問題。為什么電子紙技術被稱為“E-paper”呢?答案就是電子紙張自身并不發光,它是通過反射環境光到讀者眼中達到顯示目的的,由于這一顯示原理和傳統印刷品幾乎相同,人的視覺感知結果如紙張印刷品類似,所以“E-paper”稱呼這種技術是名至實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