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Smart TV應用價值 無線、觸控人機界面方案需求增加
作者:TouchScreen時間:2012-03-09 來源:MY DIGITIMES
北京時間03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wǎng)訊, Google Android 4.0支持Smart TV后,更顯得軟件為Smart TV應用功能加分的地位角色,系統(tǒng)平臺從以往輔助聯(lián)網(wǎng)的角色,漸漸走向核心的操作應用,但畢竟Smart TV屏幕動輒55~60吋,單靠紅外線遙控器能進行的操作互動更顯得綁手綁腳,Smart TV必須整合更新穎的人機互動型態(tài),強化操作效能。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hmi/news/dynamic/201203/09-14415.html
在Google的Android 4.0號稱將支持Smart TV應用后,原有Smart TV以Android 3.0為基礎,未來Smart TV產(chǎn)品將采新版系統(tǒng)開發(fā)的趨勢已逐漸成形,而Ice Cream Sandwich的改版重點主要在因應多種屏幕分辨率的呈現(xiàn)支持性提升,尤其是針對Smart TV開發(fā)的應用程序在操作接口架構方面,可以在不更動接口設計的前提下,就能使APK(Android Package)的UI表現(xiàn)一致性達到最佳效果。
實際市面的Smart TV產(chǎn)品大多仍以Android 2.x版為主,而2012年相關家電廠商亦會開始推出搭載Ice Cream Sandwich的Smart TV。升級了ICS的Smart TV,顯見在其功能應用的深度增加,這也代表著操作的復雜度正與日俱增,尤其是更接近計算機的應用體驗與豐沛的影音內(nèi)容支持,也相對使其相關人機接口操作的負荷增加.
Smart TV發(fā)展考驗業(yè)者的軟/硬件整合實力,尤其是當應用架構復雜度持續(xù)增加,以往家電產(chǎn)業(yè)經(jīng)常使用的(Turnkey Solution)來加速商品開發(fā)速度,這種開發(fā)型態(tài)已經(jīng)越來越難,開發(fā)團隊必須積極面對新的系統(tǒng)、更新的單芯片解決方案與進行更深入的產(chǎn)品整合。
目前的Smart TV單芯片解決方案,多會提供完整的Android API支持,在軟/硬件層控制如USB、Bluetooth、I/O等,同時若Smart TV有裝載相機、3D攝影等功能時,相機測光、拍攝控制也必須進一步考慮,甚至還得整合語音識別、臉部辨識等加值應用。
家電業(yè)者面對Smart TV產(chǎn)品 將遭遇初期APP累積速度較慢問題
發(fā)展Smart TV初期,也是會碰到當初推廣智能型手機系統(tǒng)平臺的困擾,一方面是相關的APP過少,同時因應新產(chǎn)品的兼容應用程序有限,導致有些家電的Smart TV其軟件商城顯得軟件數(shù)量極少,甚至Android的版本更迭過速,也讓不少業(yè)者根本來不及在產(chǎn)品反應系統(tǒng)更新。而Android系統(tǒng)平均3~6個月就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更新,有些用戶的智能型手機或平板裝置,跟不上更新腳步。
雖然Android 3.0已是為Tablet Device設計的平板裝置,但Smart TV的屏幕仍較大,廠商為了減低開發(fā)負荷大多運用3.0版基礎來進行Android Base Smart TV,但畢竟Tablet平板裝置僅7~10吋的屏幕尺寸,與動輒55吋以上的Smart TV有相當大的落差,加上3.0的UI設計并不容易,以家電應用出發(fā)的用戶接口設計,亦需考慮整體的操作順暢表現(xiàn)。
而Smart TV的大屏幕化前提,雖然對系統(tǒng)端的影響僅畫面重繪的速度效能問題改善,但操作應用的使用體驗卻必須在UI設計花更多心思強化整合,例如,將現(xiàn)有遙控器追加追加觸控、體感(陀螺儀、加速度計等MEMS組件)控制,甚至整合更前衛(wèi)的語音指令辨識、手勢指令、動態(tài)感應等人機接口設計方案,將成為2012年Smart TV的重點開發(fā)項目。
以Samsung的Smart TV應用方案來看,Samsung的Smart TV可利用旗下的Android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搭配專屬APK,來達到利用行動裝置現(xiàn)成的觸控屏幕與無線網(wǎng)通技術,來進行如同遙控器般的繁復操作,此是一種透過現(xiàn)成的搭配硬件架構新型態(tài)的控制機制,但對于單純以家電應用需求購入Smart TV的一般用戶來說,不見得能擁有智能型手機或平板計算機,難道就無法掌控Smart TV了嘛?
其實家電業(yè)者也有針對一般家庭,推出加強型的控制操作方案,例如,Sony就針對其Smart TV產(chǎn)品推出進階型的無線鍵盤遙控器,用戶可藉由藍牙無線傳輸技術的整合,讓小型鍵盤搭配觸摸板的無線控制器,進行操控Smart TV的進階操作需求,完成如輸入瀏覽網(wǎng)頁的指定網(wǎng)址或是在SNS網(wǎng)絡應用輸入對話信息。
應用CCM整合機器視覺體感控制
目前較前衛(wèi)的Smart TV,大致上在遙控器或控制器方面的人機接口整合,大多以整合電容式觸控接口為主,如Touch Pad或是仿游戲控制器造型的設計方案,雖然前述提及,利用智能型行動裝置作為Smart TV的控制器設計方案,技術可行,也有Sony、Samsung、LG與Toshiba等提出相關整合方案與APK,但實際應用價值有限,用戶必須安裝應用程序搭配無線技術進行操控,操作應用門坎較高,僅能當做Smart TV的輔助控制方案。
為了達到產(chǎn)品差異化設計特色,控制器、遙控器整合體感控制的遙控光標設計,除可取代瀏覽操作常用的鼠標光標控制操作體驗,僅需少許學習與練習操作型態(tài),就能熟習操作機制,但遙控光標畢竟為非人體工學的操作型態(tài)(用戶必須經(jīng)常懸空手臂進行光標遙控),容易造成操作疲憊,此種人機接口型態(tài)并不適宜長時間使用,僅適合短暫操作應用。
如同未來電影鋼鐵人般的手勢操作指令,則可望在2012年底、2013年初陸續(xù)推出相關解決方案,而Smart TV必須裝置手勢指令動態(tài)追蹤攝影機來判讀用戶的手勢動作,而其辨識操作指令的精確性,則必須突破如環(huán)境噪聲、動作辨識。而發(fā)展體感機器視覺辨識的部分,目前Sony、Panasonic已推出可采取外掛形式的CCM(Compact Camera Module),藉由搭配感測辨識APP來實踐體感辨識應用控制功能,進行如互動游戲娛樂或是更換頻道等應用操作。
使用MEMS滿足虛擬光標操控需求
相同的,使用鍵盤與Touch Pad只是眾多人機接口的實踐方式,較新穎的設計方案是利用陀螺儀搭配加速度計的MEMS組件,架構出虛擬指針、虛擬鼠標的應用架構,例如LG針對其Smart TV開發(fā)的體感遙控器,遙控器除了一般常規(guī)無線遙控功能外,在進行輸入或指標移動操作時,使用者可以隨時將遙控器切換成無線指針模式,手持遙控進行光標控制,而輸入大量文字時,也可調用屏幕虛擬鍵盤搭配指針進行小量信息的輸入操作。
而2012年的Smart TV產(chǎn)品,最被看好的是其整合的處理器運算效能已堪委負運行3D電玩的重責大任,這時遙控器的角色必須也能滿足游戲娛樂的操作需求。以Lenovo開發(fā)的Ice Cream Sandwich平臺K91 Smart TV為例,其無線控制器即有采取游戲游戲桿的設計方案,該款控制器搭配如同游戲控制器的外觀機構,搭配實體按鍵與可取代方向控制鍵的觸控盤,滿足Smart TV的游戲娛樂需求。
觸摸屏與OLED網(wǎng)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yè)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