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可穿戴市場先機 莞企制造業優勢明顯
作者:touchpanel時間:2015-01-07 來源:南方日報
北京時間01月0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2013年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的元年,經過2014年快速發展,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腕帶從不太能夠準確計算出用戶的步數,到目前已有了質的飛躍。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kiosk/news/201501/07-33738.html
“可穿戴設備”眼下成為了跑步愛好者經常提到的詞匯。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跑步者和徒步者很想用上新科技的可穿戴設備,建起一個運動社交平臺,邀請身邊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一起奔跑。
步入2015年,隨著健身運動追蹤設備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心率傳感器等各種組件的價格變得越來越便宜,精度也越來越高,今年或許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國內眾多企業試水智能可穿戴設備之時,東莞以制造業優勢也占得先機,搶占市場。生產基地位于東莞的知名品牌艾利和、酷派紛紛推出智能可穿戴運動設備,有的企業與知名運動社交平臺合作,推出了測評心率的腕帶,遠峰科技成立一支獨立的團隊研發腕帶后,又連續推出智能手環Now系列。
去年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也提到“鼓勵可穿戴式運動設備、運動健身指導技術裝備、運動功能飲料、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研發制造營銷”,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平臺,正形成合力,從技術到產品、從需求到市場,成為新的產業發展趨勢。
“運動社交”炒熱可穿戴設備
運動類社交平臺在去年迎來爆發式發展,通過一個APP,集中了喜歡運動、希望曬出運動成果,并通過運動形式交友的人群,諸如跑步、健身、游泳、羽毛球、瑜伽、籃球、足球等最受歡迎的幾個運動種類發燒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圈子。
這些APP均擁有千萬數量的用戶,通過這些APP的線上社區,每周有百場甚至千場各種跑步競賽,同時還催生了不少跑團在全國各地自發組織跑步活動,參加各種大型賽事,這些人都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潛在消費人群。
適用于跑步的可穿戴設備目前不僅僅限于智能手機。耐克FuelBand、FitBit在內的各種手環產品早已被熱捧,就算價格高達千元,也擋不住運動者的購買熱情。蘋果Apple Watch集成了四個傳感器,內建“活動”與“體能訓練”軟件,用于監測用戶每天活動和體育訓練的情況。
相對于國外品牌在引領科技上的探索,以及國內企業在以計步為核心的功能上的扎堆,東莞的企業則看好運動社交平臺,與運動社交平臺展開合作,從“用戶體驗”出發,展開合作。
東莞歐卡拓電子就是國內知名運動社交平臺“咕咚”的合作商,2000萬咕咚粉絲的運動,搭配的就是一些相應的智能手環、心率儀,未來將會從電商、垂直社交網站和個人增值服務來挖掘市場。該負責人表示,運動類的社交工具可以切入人群,通過運動愛好者的情緒和圖片感染,帶動更多的運動者參與其中。業內人士分析,運動社交會帶來更多的運動者,運動者的增加會促進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同時,這個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力也助推了運動熱的興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可穿戴設備從各方面對運動者的體驗起到了優化作用,極大地豐富了運動所具備的內涵。
“目前市面上與心率統計結合的智能手環還較少,現在還是以硬件提供為主,在不斷摸索用戶體驗后再往更深層次發展。”歐卡拓電子相關負責人說,可穿戴設備關于“用戶體驗”的最高訴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人而異、因時而變,隨著新科技的發明,很多產品也將讓用戶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滿足。
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在更科學的運動理念驅動下,一個工薪家庭在運動方面的人均年支出有可能達到5000元至8000元,其中超過30%的比例要投資在可穿戴設備上,市場潛力巨大。這也是歐卡拓與咕咚合作最看重的。此外,有權威機構預測,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在體育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可穿戴設備將成為生態鏈的第一層級,將運動社交和產品體驗完整地呈現在數以億計的運動者面前。
開始拓展電商渠道
智能可穿戴設備自2013年在國內興起,尤其是在健康領域,即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人體健康數據的收集,通過佩戴一個手環,知悉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睡眠質量、脈搏、體溫和飲食數據等,這些數據上傳至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幫助使用者記錄和形成健康生活習慣。
作為電子信息制造業基地的東莞,也是從2013年開始,許多知名企業在東莞的生產基地開始利用先進的制造能力,在可穿戴健康設備的軟件、硬件上提前布局。艾利和最早推出可穿戴設備,隨后,酷派也發布了幾款實驗性的穿戴式設備,像智能手表、健康配件、潘多拉魔盒等。
民營企業在可穿戴健康設備領域的布局更加活躍和多元化,2014年7月,東莞遠峰科技專門成立一支獨立的團隊負責智能手環的軟件開發和運營。目前,第三代“Now”智能腕帶產品正與知名電商商城合作,進行大力推廣,在短短兩周的預訂中就出貨7.4萬只。
此前,遠峰科技的明星產品“小黑”都是通過自建社區形式,召集試戴人做測評,獲取用戶體驗的積極評價與負面評價來完善產品。在經過一年的粉絲積累后,目前終于開始大展拳腳,與知名電商平臺共同推出秒殺活動,拓展推廣渠道。新品“Now”智能腕帶在外觀和智能化上又做出了創新,不僅外型更小,并且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工業設計,從試戴者的體驗上來說,平時幾乎可以忘記它的存在,更趨向于一種“隱形設備”。顯示屏也做到了全觸摸,通過藍牙與手機互聯后,手機若收到來自微信、短信、電話、新聞等各種信息,腕帶就可以震動提醒,查看信息。
“電子商務渠道的慢慢開啟,得益于用戶體驗的積累和供應鏈的理順。”遠峰科技相關負責人說,互聯網精神的產品,不是根據廠家的判斷做出來的,而是與用戶在一起互動中做出來的。如果智能可穿戴設備操作復雜,浪費人們的時間,那這款智能產品就是失敗的。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不是互聯網達人的小眾用品,國內的年輕消費群體已經形成了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消費習慣。未來,智能可穿戴產品將成為用戶趨之若鶩的產品和隨時離不開的產品,屆時,市場大門才會完全被打開。
依靠新技術才能有突破
“未來,擁有互聯網精神的產品必將會給現有產品的生產和制造帶來革命。”國信證券投資分析師梁國雄分析說,2015年,進入智能可穿戴領域的資金也有上漲趨勢,且數量正在快速提升中,這表明,在運動社交和風潮產品的引導下,投資者非常看好智能可穿戴設備,該領域將持續升溫。
而從制造廠商的角度分析,目前的智能手機發展正在進入瓶頸期,各大廠商除了比拼硬件參數,已經很難找到新的賣點。隨著智能終端所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它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耗能過大、不易攜帶等弊端已經顯露無遺。
有報告顯示,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觸碰手機150次,而可穿戴設備能解放雙手。眾多可穿戴設備的推出,看準了消費者快速獲取數據、快速分享內容和高效保持社交聯系的需求,通過可穿戴設備擺脫傳統手持設備并獲得無縫的網絡訪問體驗。
當前,可穿戴設備還在扮演著手機附屬品的角色。以藍牙技術來說,可穿戴設備需通過藍牙無線技術與手機互相發送數據。僅2013年一年,搭載藍牙技術的可穿戴設備就占據了出貨總數的96%,這決定了手表注定只能是智能手機的第二設備。
已有權威機構提出,從科技發展的規律來看,取代智能手機的設備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性。首先,這款設備一定具有手機的通訊功能,在功能上具有替代性;其次,這款設備一定擁有更簡單的人機交互,比如從PC到手機,少了開機的過程,從手機到這款設備,很可能是少了解鎖這道程序;第三、這款設備還應該能獲取手機端無法獲取的信息,比如設備周圍人和環境的信息;第四,這款設備應該是比智能手機更便攜。
“但是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是我們不得不進軍的領域。”遠峰科技團隊負責人說,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和功能被添加進來,我們將越來越靠近符合以上條件的產品,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充滿想象。
“其實過去一年,很多智能腕帶的設計和革新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隨著社交媒體的分享效應和革命性應用的呈現,可穿戴設備將永遠保持它的新鮮。”該負責人說。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