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等企業都掀起新一輪擴產潮
作者:51Touch時間:2017-09-30 來源:廣東LED
北京時間09月3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寡頭時代開啟!LED芯片企業誰能穩站第一梯隊?供不應求、規模擴產、營收大增、價格上漲,成為今年LED行業提到的最頻繁的詞匯。自去年以來,漲價潮和擴產潮標志著LED行業正式進入了新一輪的上升通道。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analysis/2017/0930/48409.html
經過多次行業洗牌,中小企業有序退出,大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如今,芯片企業規模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市場格局,即三安光電與其他芯片上市公司。
由于產能吃緊,去年年初三安光電率先擴產。牽一發而動全身,緊接著德豪潤達、華燦光電、澳洋順昌、乾照光電先后宣布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不斷集中的背景下,大企業之間的產能軍備競賽將開啟寡頭競爭的前奏。
陸企爭產業地位 臺企注重運營收益
LED終端回暖引發了封裝及芯片企業擴產。2017年,LED芯片產能約8328萬片,需求約9235萬片,整體LED芯片行業處于穩步增長狀態。 三安光電10日晚間發布半年報稱,上半年,LED芯片需求旺盛,價格保持穩定態勢,設備處于滿產狀態,仍供不應求。
同時,中國芯片產品正走向世界,國外芯片龍頭將部分產品訂單交給國內企業代加工,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芯片出口占國內芯片總產值的9.6%,同比2015年提升1.6個百分點。2016年芯片產值同比增長超過10%。
對此,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澳洋順昌及兆馳股份等企業都掀起了新一輪擴產潮。三安在2017年產能從180萬片飆升到250萬片,華燦產能將達到150萬片。
除了終端市場爆發刺激外,擴產已經成為芯片及封裝企業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沒有規模就沒有產業地位,沒有產業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如果你有產業夢想就必須擴產。
如今,產能進一步向優勢廠商集中。截至2017年底,前三家大陸廠商產能將接近總產能的60%,其中三安占整個大陸產能將達到甚至超過30%,隨著產能繼續釋放擴大,占比可能會持續提高。其余的芯片企業必須擴產,不斷擴大市占率,與三安抗衡,以便在未來的寡頭競爭中占據優勢。
與大陸芯片企業拼規模的打法不一樣,臺資企業更注重運營收益。由于國內的政策扶持,臺資企業深知無法與陸資企業比價格,轉入技術含量更高的LED產品中以確保收益。臺LED晶片廠晶電今年營運策略即由過去的維持全球市占率龍頭,轉向為確保營運獲利,不再與三安光電競爭產能,而是選擇具利潤較佳的四元產品線發力,確保營運能轉盈。
光電協進會指出,由于現有產品線在價格競爭之下難以獲利,臺廠須開發新應用領域確保技術領先并優先投入市場開發,預期UV LED、Micro LED臺廠具發展機會與空間,目前部分臺廠已轉入技術研發。
產能過剩風險增大
近期,并購、擴產不斷在國內各上市芯片廠商中演繹,這些動輒幾億到百億的擴產項目背后是國內廠商對未來商機的準確把握還是一場盲目的燒錢游戲?是否會重蹈兩年前產能過剩的覆轍?作為一個周期性的行業,縱觀LED產業前幾輪的擴產情況,或許能摸索出一些規律。
事實上,在2010-2011年時,由于液晶背光市場爆發式增長,及市場對LED照明預估過高,再加上政府的助推,曾出現了一波擴產潮。多家芯片企業建成投產后,LED下游應用端卻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困境,導致多個前期立項的芯片企業半路夭折,而已經投產的芯片廠產能利用率始終處在低位。2012年國內LED行業MOCVD總保有量達到了917臺,而MOCVD產能利用率僅30%左右,開機率僅50%左右。
轉至2013年,從年中開始,下游照明市場開始復蘇,尤其下半年開始照明用白光器件更是供不應求,從而帶動了上中游芯片封裝的回暖。封裝與芯片企業紛紛投資擴產,從制訂擴產計劃到采購設備,設備進口、安裝調試到最后量產,完成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但在接下來的幾年卻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LED芯片的發展也陷入了低迷。
2016年下半年由于小間距LED顯示屏的需求崛起,導致上游LED芯片供給吃緊。同時因為原材料上漲,導致芯片價格觸底反彈,價格斷崖式下跌得到緩解。此時,多家芯片企業也拉開了新一輪產能擴張的序幕。
相關專家也指出,和前兩輪的產能擴張不同,目前這一輪產能擴張相對理性,主導力量大都是行業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較高。同時,LED照明滲透加速,LED照明智能化、網絡化推動小間距顯示市場加速爆發,將成為LED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此新一輪LED芯片擴產帶來產能過剩風險也較小。
不過,在2017年4月中旬臺灣國際照明科技展上,晶電總經理周銘俊略擔憂地表示,大陸LED廠產能持續開出,三安、華燦、澳洋順昌同步擴產,目前采購設備中,預期經過3~4個月良率調整期,8月可能逐步釋出新產能,由于產能開出時間點已經逐漸步入旺季尾聲,屆時有可能對藍光LED價格形成壓力。
乾照光電在公告中表示,在現有產能基礎上繼續投資南昌項目,將顯著擴增公司整體產能,公司面臨著當前客戶無法完全消化新增產能的風險。但是隨著LED芯片下游應用持續增長,對芯片需求也日益增加,公司需要積極開拓新客戶,以防范產品滯銷的風險。
此外,乾照光電稱,目前LED外延芯片行業雖然產品售價跌幅趨穩,但可能無法完全避免再次出現市場價格非理性競爭,因此,本項目還將面臨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導致的盈利能力下降風險。
中小企業淘汰賽加速
LED產業鏈供給側改革已比較充分,據數據顯示,2015年有超過20%,約4000家LED相關企業退出市場。以芯片企業為例,2014年前5大前五大芯片企業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67%以上,預計2017年能夠超過85%以上。
經過前幾輪的擴產,無論芯片還是封裝企業,大企業的規模及競爭力都得到了長足發展,而中小企業陸續退出,市場不斷向優勢企業靠攏,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再次被壓縮。目前由于市場暫時處于供不應求階段,還能拿到部分訂單。一旦芯片及封裝領域的幾個大廠商新增產能釋放出來,這些小的廠商將很難拿到訂單。
與LED行業龍頭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要想擴產就要付出較大的成本,加之原材料的漲價,這對中小企業形成了致命的沖擊。隨著LED芯片、封裝大企業市場占有率迅速擴張,行業集中度提升,LED龍頭企業將越做越強,小型企業逐漸被吞沒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行業集成化、規范化的模式也會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據業內人士表示,經過一輪洗牌后,政府補貼對象發生了變化:目前補貼面已經收窄,僅對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華燦光電、瑞豐光電、鴻利智匯等那些能夠成為龍頭的企業進行補貼,一些中小型企業再想拿補貼的可能性變小。在2015年補貼取消后,企業新增產線機臺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許多小企業根本無力承擔。
一旦龍頭企業的新增產能集中釋放,沒有獨特技術的中小企業將有序退出。在行業加速洗牌的情況下,LED企業“大者恒大”的寡頭格局將逐漸凸顯。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