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陸續采用電子白板,取代過去布滿手寫信息的傳統白板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1-25 來源:ithome
北京時間01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長庚醫院將全面改用電子白板取代手寫白板,并啟用人臉辨識驗證身分,以管控數據存取。從去年11月開始,長庚醫院在5大院區,包含基隆、林口、桃園、嘉義和高雄的部分病房護理站,試用電子白板。電子白板位處在非封閉性的空間,長庚醫院引入人臉辨識功能,以確保數據讀取需求的安全性。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125/52940.html
各家醫院住院病房的護理站,都備有一面匯整住院病患和護理信息的白板,近幾年,各醫院陸續采用電子白板,取代過去布滿手寫信息的傳統白板。長庚醫院的電子白板,提供動態配置版面的功能,提升電子白板的使用彈性。醫護團隊可依照需求,調整屏幕所呈現的數據類別,及類別數量,自行配置屏幕的版面。長庚白板能呈現多項醫護人員和病患的數據,內容包含病房平面圖、病床信息、病人動態、照護團隊數據、手術檢查排程及臨床路徑等。
透過觸控式的屏幕,醫護團隊可依據要觀看的數據,點選相對應的類別,更可在需要掌握多種數據類別時,選擇屏幕框格切割的數量,醫護人員再從選單上,拖拉所需的數據類別至屬意的位置,來自行設計數據在屏幕上的配置。長庚電子白板的屏幕現可在雙宮格、4宮格或6宮格間切換,代表屏幕可最多同時呈現6個不同的數據類別。

醫護人員可自行改變屏幕版面的信息報表配置,透過手指拖拉,就能將所需的數據報表,放到想要呈現的位置。(攝影/洪政偉)
長庚醫院信息管理部主任陳士哲指出,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要因應,住院病房5大科別,包含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和牙科,都有不同白板的使用需求,尤其內科和外科所注重的信息有差異,需要機動性調整。
引入人臉辨識,提升數據安全性
長庚醫院的電子白板配有攝像鏡頭,以進行人臉辨識,驗證用戶身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攝影/洪政偉)
有別于其他醫院護理站的電子白板,長庚醫院的電子白板讓醫護團隊能更彈性的掌握信息,除此之外,長庚醫院更將人臉辨識的功能與電子白板結合,如果要使用動態配置屏幕版面的功能,就需要透過人臉辨識,取得調整版面的權限。為確保資料安全性,長庚在權限取得上有嚴格的限制,陳士哲表示,只有值班的醫師、護士和營養師可在值班期間,改變電子白板所顯示的數據。
另外,使用者如果想要取得醫護人員和病患更細節性的信息,像是醫護人員的聯系電話,以及每個病床的供氧情況、輪椅需求、檢驗排程等更細微訊息,為保護醫護人員和病患個人隱私,使用者也需要通過人臉辨識,確認用戶的身分,系統才會授予權限。
導入人臉辨識功能,不只讓處于開放空間的電子白板,具備更高的數據維護力,以提升數據安全性,也帶來其他的便利和防護,陳士哲更進一步說明,人臉辨識能免除醫護團隊在忙碌之余,還需手動輸入密碼的流程,來取得數據和調整屏幕的權限,同時,也減少醫護人員碰觸白板的機會,避免將細菌帶上身。
以計算機串聯數據,顯示實時信息,解決手寫白板信息延遲的缺陷
護理站的白板是供醫師、護理人員和病患家屬,共同掌握需要溝通的醫護信息,如標示住院醫師的查房時間等信息,方便家屬到護理站關切時,如碰上護理人員忙碌的情況,就可從白板獲知信息。然而,傳統白板欠缺實時傳遞最新信息的能力,陳士哲解釋,因為過去得靠護理人員以手寫的方式,來更新信息,因而無法實時傳遞訊息。現在,電子白板藉由計算機串聯各項數據,進而系統化自動整合信息,以在白板上能實時的顯示最新的訊息,這樣的轉變讓醫護人員和病患家屬,能同步掌握醫護信息。
不再仰賴護理人員以手寫的方式,提供信息,不但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差,亦避免因護理人員忙碌,而疏于抄寫的情形,造成病患與護理人員間的糾紛。除了彌補傳統手寫白板欠缺的實時性能力,陳士哲表示,電子白板也縮小醫病之間知識不對等的差距,促進醫病之間的平等性。
試行3個多月以來,長庚醫院的信息團隊也持續針對,醫療團隊所提出的需求和建議,修改電子白板的設計,陳士哲舉例,起初,照護團隊的數據畫面中,會呈現各成員的聯絡電話,有人員提出個人隱私的顧慮,考慮后,信息團隊便改變設定,將電話號碼以電話符號取代,如要獲得聯系的信息,則要通過人臉辨識才可取得。
長庚醫院預計,今年上半年就能全面部署電子白板,屆時,所有院區住院病房的每個護理站,都會配備電子白板。未來在長庚醫院所有院區的病房護理站里,將不會再看到有密密麻麻手寫信息的傳統白板。下一步,長庚醫院還計劃把電子白板架設在有特殊需求的醫療室,如洗腎室、復健室、心導管室等。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