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傳統電視,那上游供應鏈流出的華為“大屏”產品又是什么?
作者:51Touch時間:2019-03-23 來源:第一財經
北京時間03月2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千萬級別備貨虛實難定 “華為電視”引發供應鏈躁動。對于進軍電視領域的話題,華為已經不是第一次否認。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0323/53533.html
在不久前上海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堅決不做電視業務”的表態似乎是對這一話題最直接的回應。“我們不做家電。我們華為自己不想、也不會去做傳統家電。”余承東說。
但話音剛落,余承東又補充道,現在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帶屏的音箱,可能具備電視功能,AI大屏也可能具備電視功能。我們正在跟合作伙伴進行探討,我們自己不想單獨去做。言外之意,華為不會觸碰傳統家電,要做也是以“新產品”的形式切入市場。
但供應鏈卻不這么想。3月21日,關于“華為電視”的消息變得更加具體,上游供應鏈廠商稱華為有望在4月推出55吋電視,并且年銷量希望達到1000萬臺,這等于說要成為目前電視行業的老大。

但隨即就有供應商表達了不同意見。
“1000萬過于夸張,今年的量不會超過300萬。”一位為華為“大屏”產品做硬件配套的供應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屏產品很快上市,但量不會很多。
群智咨詢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師也認同這一數據,她對記者表示,“很多案子都還沒定,很慢,到不了1000萬,大概在100萬左右,并且是榮耀率先推出該產品,華為品牌的不會那么快。”
華為官方則對消息不予置評。
“永遠不做傳統家電”
不管主動或被動,華為的每次行業動作總能制造出各類話題。除了汽車,華為此前進入PC、云行業以及布局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動作不可避免的引發了行業的緊張情緒。盡管華為方面一再解釋很多業務只是和行業廠商的一次普通合作,但基于“狼性”華為的橫向擴張能力和整合速度,每一次合作還是被業內解讀為對行業的各種“顛覆”和“攪局”。
而在家電領域,也是如此。
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華為內部了解,智能家居市場是未來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華為希望該業務比例能夠提升至終端業務的30%。而在此前電視產品線則是華為為數不多的在分析和研究要不要進入的領域,從家庭的交互中心的角度來說,在手機和Pad的平臺之后,下一個平臺就是電視。
從三四年前開始,華為頻繁和家電廠商接觸,并主動開放HiLink連接協議,此舉意在從智能家居技術架構的底層連接協議做起,讓家電之間的互通變得更加簡單。華為榮耀總裁趙明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希望提供操作系統和底層代碼,從而打破家電之間“不對話”的局面。
“華為一直還是控制自己介入其他領域的欲望,公司一貫的戰略和理念是你只有在一個領域深入穿插進去,才能進入無人區。無人區的意思是超越現在存在的競爭狀態。”趙明對記者說:“我們現在會做輔助類產品,把我們的產品系列、配套更完善一點,但是我們真的不會進入冰箱、空調、空氣凈化器行業,這些都有專業的廠家,它們做得很好,我們進入以后對這個行業沒有太多的貢獻。”
為了打消合作伙伴顧慮,華為更是做出承諾,表示不碰觸傳統家電利益。
在AWE上,余承東公布了1+8+N的三層結構化產品路線,明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1”代表手機,“8”代表手表、耳機、PC、平板、HD、音箱、眼鏡和車機八類產品,“N”代表智能家居、智能辦公、運動健康等智能產品。這其中,“1”和“8”是華為的“有所為”,“N”是華為的“有所不為”。
“像空調、洗衣機,每個都是術業有專攻,華為永遠不會碰這些東西。一個什么都做的公司,什么也做不好。”余承東在不久前的采訪中說,華為的HiLink是提供連接覆蓋,其他產業華為不做、也絕不盲目擴張。
Hi-Link是華為2015年開始對外推出的互聯標準,覆蓋各類智能硬件,包括AI音箱、5G路由、藍牙模組等華為生態產品以及和其他廠商合作推出的產品。余承東表示,Hi-Link互聯標準的目標是從今年開始,3年內實現國內三分之一的IoT設備支持。而這些配備都有可能搭載在“華為大屏產品”上。
“我們不會自己做家電,自然不會成為家電廠商的競爭對手,反而能更好地說服大家一起支持同一套標準,互聯互通,打造好的用戶體驗。這也是華為HiLink與其他廠商最大的區別。既做投資又做小家電、又做大家電的,它的標準不可能有別人支持。”余承東說。
“大屏”產品備產意欲何為?
既然明確不做傳統電視,那么從上游供應鏈頻繁流出的“大屏”產品又是什么?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大屏”產品會是智能電視與路由器合一的產品,可以不叫電視,叫有屏路由器。也有消息稱,這種大屏產品可能會配備雙攝像頭,同時也將帶有游戲和社交功能。
千萬級別備貨虛實難定 “華為電視”引發供應鏈躁動
“華為曾希望像手機一樣在面板上打孔加裝攝像頭,可見華為是在電視上延續全面屏并為電視賦予更多的意義和概念。或者說這個產品的定義應該是一塊家庭的大屏,會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電視。”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說。換言之,這是一款具備電視功能的產品,但更像是“家庭娛樂中心”或者“客廳墻”。
“華為計劃在AWE2019期間宣布推出電視,但以什么名義發布內部存在很大分歧,而暫時作罷。華為不傾向于把這款即將上市的產品稱為電視,但稱什么又沒想好。”業內人士說。
群智咨詢公司總經理李亞琴則對記者表示,大屏市場98%都是在電視上,(華為)還是會做這一產品,但從產品規劃來說,華為并沒有專門的TV事業部,是放在智能家居下面的產品。
華為方面則沒有對產品信息做出任何回應。
但第一財經記者從華為內部了解到的情況是,華為在電視領域的滲透已相當完善,從電視芯片到路由器、機頂盒,再到HiLink和云服務,華為在電視等產品上有全鏈路的技術覆蓋。以海思為例,目前,華為海思芯片已成為多個4K品牌電視的“心臟”,包括夏普、海信、康佳等多個品牌都使用上了海思芯片。
除了占據產業半壁江山的電視核芯片,華為還擁有針對IoT的NB-IoT芯片,針對視頻監控以及電視機的視頻編解碼芯片等。其中,凌霄系列芯片主要定位于“家庭高速智能互聯”,并有三大類產品線:其中網線類Hi565x系列就是人們常說的路由芯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電視產品的內容這塊一直是互聯網電視發展的“尷尬”區域,華為介入大屏如何解決內容的問題也是外界關心的地方。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向華為多位內部人士了解到,華為或許會通過“視頻分發”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不僅把我們在芯片終端里面的能力,包括各種傳感器、硬件能力、GPU Turbo、HiAI、AR、VR、HiLink等等終端的能力開放給伙伴,我們也會把終端化的能力,包括云服務的快服務、快應用、華為錢包、云空間的能力開放給伙伴,讓伙伴們基于我們這些能力進行創新性的應用開發,而且這些應用開發不僅是分發到手機上面,也會分發到平板、手表、AR、VR等等全品類的硬件上,會分發到我們應用市場、瀏覽器、負一屏等全場景的軟件入口上。”華為消費者BG云服務部門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做電視,其實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一位手機行業的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進不進電視其實是外界想復雜了,華為有做電視的能力,就差一塊屏,但是從戰略上看,華為并不是為了做電視而進入這個行業。”
“華為的戰略依然是圍繞云管端進行,所以華為將來會是這樣的一家公司:通信設備商+終端廠商+云服務商+操作系統商,華為不是在做生態鏈,而是希望加強打通整個從端到云的通路。而現在不管是互聯網廠商還是家電廠商,亦或是微軟、谷歌、蘋果,沒有一家同時具備云端管的能力,這是華為inside的機會。”上述手機負責人對記者說。
也就是說,比起直接做電視,對于華為來說,更大的價值也許是在技術層面的協同,通過“HiLink”在智能家居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或者說平臺,讓華為的軟硬件產品無處不在。在業內看來,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這樣的布局才是華為真正的野心所在。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