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產業要擺脫此前粗放型的發展思路,不要盲目擴充產能
作者:尹麗梅/石英婧時間:2019-12-17 來源:中國經營報
北京時間12月1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產能擴張“沖擊波” 面板產業危與機。從引進國外落后生產線,到如今成為全球重要面板生產基地,中國大陸面板產業走出了一條突圍之道。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19/1217/55900.html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面板產能激增,正在形成一股強勁的“沖擊波”,沖擊全球面板產業競爭格局,加劇面板產業供需矛盾。眼下,面板市場的供需及價格何時迎來轉機備受市場關注。多位受訪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預計面板價格將在2020年上半年回暖,預計未來兩年液晶電視面板將處于供給過剩狀態。
多家市場研究機構認為,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的市場份額將在2020年開始突破50%。不過,有業內受訪人士告訴記者,體量大并不意味著大陸面板廠商能夠穩居面板產業產品和技術的制高點。我國要從面板大國成長為面板強國,道路并不平坦,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產業結構亟待調整仍是擺在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面前的需要破解的難題。
“中國大陸的面板產業仍舊具有一定的代工特征,即從海外購買核心原材料和高精尖設備,通過引進或改良的技術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告訴記者,面板制造是一個精密工業,對材料的配方和設備的精度具有苛刻的要求。目前,在高技術、高價值、高利潤的產業節點上,我國面板產業相較于韓國、日本、美國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仍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鼓勵,企業在資源分配和觀念上側重傾斜。
產能擴張“沖擊波”
作為面板產業的下游,中國彩電企業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遭遇液晶面板受制于人的困境。近年來,隨著國內液晶面板行業迎來投資高峰期,國內面板廠商爭相擴充產能,紛紛斥巨資建設大尺寸面板生產線,中國大陸面板產業擺脫“缺屏之痛”。
2011年被認為是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崛起的開端之年。這一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份額開始迅速強勁上升。根據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 Search 統計數據,2011~2016年期間,在日本、 韓國、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之中,中國大陸面板產業是唯一持續擴大產能份額的一方,而其余三方面板產業的產能份額都在收縮。2016年,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的產能超過臺灣地區面板產業產能,這意味著主宰了全球面板市場近 20年的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鐵三角”陣營成為歷史記憶。
從2016年至今,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的產能在繼續擴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過去八年,國內面板產業產能面積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2%。2017年至2019年,國內面板產能面積分別為0.95億、1.20億和1.51億平方米,在全球產能中的占比分別是35.9%、41.9%和49.2%。群智咨詢預計,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的份額從2020年開始將達到50%以上。
伴隨著中國大陸各地面板產線急速上馬、產能飆升,面板產業特別是液晶面板產能過剩風險積聚,行業庫存逐步走高。疊加面板產業下游彩電市場消費低迷等影響因素,全球面板行業處于價格增長乏力的困境,面板價格逐步跌破現金成本。
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的數據,過去3年間,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均價呈斜線下滑,下跌幅度為38.13%。研究機構奧維瑞沃披露的數據也顯示,自2018年初至今,32英寸至65英寸的各類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均維持波動下跌態勢。以65英寸面板的價格走勢為例來看,2018年1月,65英寸面板的價格為312美元,至2019年10月已跌至167美元。
一方面,大尺寸面板的價格持續下跌,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仍有多條面板產線開工建設。2019年7月,廣西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在廣西欽州市開工建設,該項目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建設超薄液晶面板生產線。2019年9月,河南省華銳光電產業有限公司宣布第5代TFT-LCD生產線一期建設工程完成封頂,該項目計劃于2020年5月投產。2019年11月,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在瀏陽經開區正式打樁。按照計劃,該項目將于2020年8月15日完成主體封頂,開工16個月點亮投產。
產能過剩壓力懸頂,面板價格持續下跌,面板廠商首當其沖。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國內多家主流面板廠商業績低迷,增收不增利。
其中,2019年前三季度,京東方(000725.SZ)實現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9億元,同比下滑110.13%。深天馬A(000050.SZ)在交出的2018年三季度報至2019年三季度報中,凈利潤指標也均為高于11%的負增長。2019年4月完成重組,剝離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全面轉型聚焦做面板業務的TCL集團(000100.SZ)也在2019年三季度報中交出了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68.44%至5.03億元的成績單。
“行業確實處在相對過剩階段,這里既有行業的原因,也有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原因。” 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韓系面板廠商將關閉部分生產線等因素影響,面板價格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迎來回暖。不過,產能過剩問題仍將是未來兩三年懸在面板產業頭頂的一把利劍。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是全球液晶產能增長的高峰期,而需求增長相對平穩。在經濟大環境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供需過剩矛盾突出。如果液晶投資熱情持續高漲,供需過剩的局面將難以緩解。
而在經歷面板產能過剩以及價格長期下滑后,2020年面板產業的競爭格局將迎來新一輪調整。董敏對記者分析稱:“2020年,面板產業長期以來的‘中進韓退’趨勢會持續,而新的關注點將從中韓的此消彼長切換到中國廠商內部之間競爭的加劇,以及全球范圍內電視制造商與面板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關系和策略變化。”
繁榮發展背后
當前,世界新型顯示(面板)產業發展呈現出新特點,在競爭格局上,呈現區域特色分化、錯位發展的勢頭。其中,日本面板產能收縮,但仍把控上游核心技術。韓國面板廠商三星、LGD在鞏固OLED面板優勢,搶先布局新興技術。中國臺灣地區面板廠商則選擇深耕TFT-LCD面板,并在Micro-LED 面板領域著力發展。中國大陸地區面板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重要地位逐步確立。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重要面板生產基地。不過,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產業結構亟待調整是當前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面臨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則對記者分析稱,要促進面板產業鏈協調發展,需要國家及產業保持合作開放的姿態。“面板的材料、設備是精密性的工藝,短期內要完全實現國產化非常難。因此,吸引國外關鍵企業到中國來設廠,加強與上游外資材料設備廠的技術合作,對于強化我國面板產業上游產業鏈的技術實力非常重要。”
“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比如TFT-LCD面板所用的曝光機,AMOLED面板生產所用的蒸鍍設備、曝光設備等幾乎依賴進口,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建成或在建的10.5代線玻璃基板配套全部依賴國外廠商。關鍵材料和核心設備已成為制約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盡管我國大陸面板出貨面積全球占比不斷提升,但產品附加值仍然較低。同時,也存在盲目投資的潛在風險。” 一位業內人士在采訪中對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新型顯示上游材料(包括玻璃基板、OLED發光材料、高端偏光片、驅動芯片等)國產化率僅為48%。我國新型顯示設備(包括曝光機、蒸鍍機、涂膠機、清洗設備、檢測設備)國產化率僅為10%。
李亞琴告訴記者,整體而言,目前國內廠商在材料、設備等上游產業鏈已經取得一些突破,突破主要是集中在模組檢測設備以及貼合設備上面。不過,從技術水平與營業額來看,中國大陸面板產業鏈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還有很大的空間。
董敏認為,中國要成為“面板強國”,要確保對下一代技術的優先掌握和引領,對上下游等利潤曲線上的頂端環節的滲透,對卡脖子的核心材料和設備的多元化、國產化,以及企業經營質量在對抗中的持續穩定。
“我國從面板大國轉向面板強國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和方向。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大陸面板產業要擺脫此前粗放型的發展思路,不要盲目擴充產能,要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避免行業出現過去一年的價格戰和虧損,而是要推動走向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李亞琴表示。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