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周期性的行業,液晶顯示產業是否真到了否極泰來的時候呢?
作者:未知時間:2020-01-13 來源:集微網
北京時間01月1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2019年全球面板產業的寒冬與中國顯示技術的生存之道。2019年,對整個面板產業來說不外乎是另外一個寒冬。市場持續的供過于求,致使面板出貨大幅下滑、報價更是“跌跌不休”。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眾多面板廠商紛紛被迫尋求出路――或是減產、關閉產線;或是轉向開發高端顯示面板技術;有的甚至不得不面對破產危機。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113/56095.html
寒冬之下的生存法則
在這一年里,以三星顯示、LG Display為代表的主要面板廠商相繼擲出減產、關停產線的消息。
早在8月16日,三星就表示,因供應過剩,決定關閉一條5.5代LCD生產線。同時該公司也在考慮暫停韓國另外一條LCD產線。同時截至目前,三星已大幅降低了7代和8.5代LCD面板的產量。
而另一大韓國面板廠LG Display也關停了第7.5代和8.5代LCD面板部分生產線,其位于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為Apple Watch供貨的E2 OLED顯示器工廠也極有可能被關停。
不僅如此,日本自2019年7月4日起針對半導體、顯示器(氟聚酰亞胺)三種關鍵材料的對韓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對韓企更是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傷害,有關“三星、LGD尋找替代供應源”的新聞一度處于熱搜地位。
早前甚至有業界消息指出,兩家公司分別宣布了“提前退休”和“自愿離職計劃”。LG Display甚至撤換首席執行官兼副董事長韓相范(Han Sang-beom),以期挽救經營不佳的業績。
除此之外,曾經一度風光的、目前正在經營重組中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也同樣是一波三折――幾波投資方相繼撤離,截至目前該公司仍未公布當下的紓困框架。
當然,除了日韓廠商,在全球化的大勢之下,中國國內顯示公司也沒能幸免。據韓媒消息,京東方在今年7月已開始計劃將其10.5代LCD生產線的產量減少25%,其他液晶顯示器產線的產量減少10%;華星光電和惠科也分別將8.5代LCD產品的開工率下調了10%和20%。
如果對面板廠商來說,減產停產是一個退守保底的下策,那退出市場、宣告破產恐怕只能說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8月初有消息人士透露,鴻海正在考慮出售其投資88億美元的位于廣州增城的10.5代面板廠;9月18日晚間,曾被稱為“臺灣地區面板五虎之一”的中華映管發布重大公告,正式申請宣告公司破產;緊接著,日本松下在11月21日宣布將退出液晶面板業務,旗下的松下液晶顯示器(PLD)也將在2021年終止生產。
對此,有市場研究公司指出,全球LCD面板版圖正進一步向中國集中。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與其說這是好事,不如說在其他高端顯示面板市場,國內面板廠面臨的挑戰將進一步增大。因為當下龍頭廠商三星已將重心轉移到QLED,LGD也在加大對OLED技術的投資。
打破日韓驕傲?躋身前列的中國面板廠
即便如此說,但中國顯示技術確實也已經得到了業界的肯定。以今年一直傳出的“蘋果將京東方列為屏幕供應商”的消息來說,中國主要廠商的顯示技術已在全球站穩腳跟。
京東方
據群智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全球電視面板出貨7176萬片中,中國大陸面板廠市占達約48%。京東方Q3電視面板出貨量更是達到1330萬片,同比增長8.9%;出貨面積增長21.4%,出貨量和面積雙雙稱霸。
群智咨詢的另一份報告還指出,在2019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使用的中小尺寸面板領域,京東方同樣拿下出貨第1的成績。
TOP3還包括三星和天馬微電子,而之外則還有國內的深超光電、臺灣瀚宇彩晶、華星光電及臺灣群創光電,市場份額分別是7%、6%、6%、5%。可以說,國內其他面板廠商也在積極強攻市占。
另一方面,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還指出,在三星電子2019年全年的電視出貨量中,從三星顯示公司采購的LCD面板僅37.7%,同期三星電子的六成電視產品均來自中國的供貨商。
三星
即便身處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中,中國面板企業仍是成績斐然。不僅表現在大力爭取海外市場上,對國內市場他們也是毫不松懈,華為Mate X手機屏幕供應商選擇了京東方柔性AMOLED顯示產品就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成績單外,國內顯示產業在基礎建設方面同樣是積極布局。
1月13日,凱盛科技宣布,我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產線即將投產。據了解,TFT-LCD玻璃基板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關鍵戰略材料,8.5代TFT-LCD玻璃基板的尺寸為2.2m×2.5m,一般可以切割6塊55英寸屏,其核心技術長期被少數幾家國外企業壟斷。
1月23日,成都路維光電有限公司國內首條G11代高世代掩膜版項目的首張掩膜版產品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首條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精度第11代掩膜版正式誕生,也意味我國首次具備了超大尺寸面板用掩膜版的量產能力,實現了超高世代掩膜版的國產化。
6月18日,我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在安徽蚌埠成功點火;9月18日,該玻璃基板在安徽蚌埠下線,將為批量生產做準備。該項目實現了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世代電子玻璃關鍵工藝技術。
7月29日,三安光電Mini/Micro LED芯片產業化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將建成Mini/MicroLED氮化鎵芯片、Mini/MicroLED砷化鎵芯片、4K顯示屏用封裝三大產品系列的研發生產基地。
9月2日,武漢京東方10.5代線項目正式點亮,進入生產階段,主要生產65和75寸、分辨率8K和4K液晶顯示面板。這是京東方第二條10.5代TFT-LCD項目,第1條10.5代線項目位于合肥,已經量產。
9月16日,京東方在互動平臺表示,其重慶第六代柔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生產線已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投產。
10月,我國首條自主設計的OLED照明G2.5代(玻璃尺寸為370 mm×470 mm)量產線成功點亮。
11月,在第十六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上,武漢光電工研院及孵化企業聯合發布了自主研發的Mini-LED芯片級封裝產品,規格為380μm×380μm×200μm,體積是芝麻的1/30。據悉,這是全球目前可量產的小規格Mini-LED。
11月21日上午,合肥視涯項目投產儀式在合肥新站高新區內隆重舉行,標志全球較大的硅基OLED生產工廠正式投產。
華星光電近期披露,其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簡稱:t4項目)在屏下攝像、極窄邊框、可折疊等差異化技術領域取得很多領先優勢,預計于四季度實現一期量產。
復蘇可待,春天已近
即便2019年對面板廠商來說日子確實有點難,但正所謂否極泰來,糟糕的情況斷然不會一直持續。對此,中國政府以及企業對面板產業的信心也并未減少,投資建設也從未止步。
1月2日,維信諾公布,第六代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面板生產線項目獲政府補助人民幣6億元。
2月18日,河南省40億元重點投資項目華銳光電第五代薄膜晶體管(TFT)液晶顯示器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3月8日,廣西泰嘉總投資100億元7.5代線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項目正式啟動。
4月11日,滁州惠科的總投資240億元的8.6代線舉行點亮儀式。
4月17日,京東方于福州擬啟動新一輪465億元投資投建第6代AMOLED面板產線。
4月26日晚,三安光電公告透露擬投資120億元,在湖北省建設Mini/Micro LED外延與芯片項目。
8月12日,天馬微電子與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廈門天馬共同簽署了《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據悉,該項目預計投資480億元,將在廈門建設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基板尺寸1500mm*1850mm)。
9月27日,惠科總投資達320億元的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在長沙瀏陽經開區正式開工建設。
11月8日,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高達60億元銀團貸款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
11月23日,總投資135億元AMOLED柔性顯示觸控模組與5G智能終端項目落地安徽舒城產業新城。
12月6日晚間,合力泰發布公告稱,與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書,后者將支持公司在井開區投資建成一條年產60萬張準6代a-Si TFT LCD面板項目,主要為中小尺寸的TFT-LCD顯示屏等產品,此次投資約合65億元。
作為周期性的行業,液晶顯示產業是否真到了否極泰來的時候呢?早前就有市場研究機構指出,面板產業壞的時間已經過去,2020年有望好轉。IHS Markit總經理謝勤益表示,電視面板價格有望在明年第1季反彈走高。因東京奧運、歐洲杯賽事和下半年銷售旺季等都將促成一波接一波的換機潮,面板成長動能有望延續到第三季,相應地,價格反彈也有可能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同時,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也曾指出,LCD顯示持續下行的行業周期是公司經歷過的強“寒冬”,而明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初LCD產業有望回暖。
寒冬將過,春天里的復蘇還會遠嗎?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