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B10產線是業界首條全自動線體的說法并不正確
作者:未知時間:2020-03-12 來源:集微網
北京時間03月1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京東方首條全自動線體鬧“烏龍”,面板廠或被迫調整規劃節奏。作為京東方2020年的重點項目——京東方B10超大尺寸產線Setup完成暨產品下線儀式順利舉行,預示著京東方大尺寸LCD面板產品競爭力以及核心技術能力的提升,可以進一步加快大尺寸面板市場的布局。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312/56531.html
京東方B10戰隊公開稱,這條產線是目前業界首條全自動線體,京東方在沒有任何經驗參考的情況下完成了在量產工廠中打通跨樓層Lifter的問題。京東方B10技術的提升引起業內的關注,各大媒體也對此事件進行報道。

然而,這一消息在見諸報端之后,京東方又快速要求撤稿,各大媒體也開始“秒刪”,這其中存在怎樣的“玄機”?
業界首條全自動線體鬧“烏龍”
據雪球網報道顯示,2019年京東方B10投片量1772K,今年在疫情影響之下產能不減反增,全年的目標是確保投片量達到1900K,意味著從3月份開始每月投片產能將維持在160K左右,京東方B10的持續擴產,表明京東方對市場需求樂觀。京東方B10戰隊稱,B10在超大尺寸領域早就開始布局,從2018年12月Kickoff,到2019年陸續開展設備LOI、手動設備量產、自動線 Move in,再到2020年3月超大尺寸自動線實現量產。
行業資深人士對集微網表示,京東方B10是G8.5產線,確實有兩個方面進步,一方面是能夠在現地機臺上對應更大的尺寸;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從cutting開始,貼Pol,COF Bonding的機器操作減少了人力。
不過,上述行業資深人士對京東方B10戰隊公開稱,這條產線是目前業界首條全自動線體的說法卻不以為然。該行業人士表示,B10產線是業界首條全自動線體的說法并不正確,因為module產線不可能做到100%的全自動。
國內某面板廠商負責人也對集微網表示,“京東方B10這個超大尺寸模組產線自動化,只是占產能的很小一部分。最大量的前段都是一樣的,沒什么特別。”
除此之外,京東方B10線雖然能夠提升現地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經營質量,但對大尺寸面板產能供需大盤尚不會造成影響。從群智咨詢2019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排名來看,京東方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面積首次超過LGD奪魁,實現出貨數量和面積排名第一;不過,2019年TV面板的總出貨量達到5330萬片,同比小幅下滑。
面板大廠或被迫調整規劃節奏
自2017年2季度以來,電視面板價格已經連續下跌近10個季度,部分型號面板價格已經跌破現金成本。受供需失衡、價格持續下行的影響,面板廠商面臨嚴峻的經營挑戰,并不斷調整產能結構和優化產品結構。2020年伊始,全球液晶電視價格逐步企穩回升,面板競爭格局也將迎來巨變。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敏對集微網表示,“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尺寸面板的價格持續單邊下跌,并跌破盈虧平衡線。疫情之前,各廠扭轉經營質量的愿望強烈,減產、轉產以及暫停投資正在逐一落實,大陸新投的10.5代線下半年才會放量,因此,供應端將會形成數月的低檔期;此外,疫情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缺口以及買家擔憂,國內銷售盡管出現較大下滑,但目前并沒有看到大批次的面板砍單。”
董敏還預計,主力尺寸的電視面板仍呈現供需偏緊,會維持繼續漲價,第一階段先看漲到4月,不過觀察奧運會和歐洲杯等賽事或推遲,以及全球疫情傳播會造成全球化終端需求降低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在疫情影響之下,面板廠原本規劃的項目已經調整節奏。董敏稱,近期其實已經看到一些已經規劃項目的延時、談判項目暫停、減產等,這也是反映了面板廠商在有意的調整節奏,但是產線的營利性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用現金流來做經營模式很難持續下去。
盡管當前LCD面板價格有所回漲,但韓系廠商仍在加快退出液晶電視面板產能,并加速布局下一代顯示技術,為下一代技術的發展來爭取時間,而臺廠則在韓廠與陸廠的夾擊中,做一些LCD技術的深度開發的策略,整個大尺寸液晶面板產能正進一步向大陸廠商集中。
根據群智咨詢的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面板廠的液晶電視面板產能面積占比已經接近50%,從2020年開始,其占比將超過50%。群智咨詢預計,未來三年內,中國大陸依然有新的高世代面板產線陸續量產,產能持續增加,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產能面積高度向大陸廠商聚集。
隨著韓國面板廠大幅退出液晶電視面板產能以及中國面板廠商新產能持續釋放,全球面板產能將朝中國大陸聚集,而市場競爭格局也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屆時國內面板行業座次排名或將隨之發生改變。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