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認為,這一輪疫情會加快整個顯示行業的重組乃至行業洗牌
作者:未知時間:2020-05-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北京時間05月1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國產柔性屏迎來高增長。武漢華星光電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過去一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2.7億元。在企業發明專利申請總量上,武漢華星光電已連續4年蟬聯湖北企業第一。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518/57159.html
“盡管疫情初期面臨供應鏈困境,武漢工廠第一季度銷售收入仍與去年同期持平,非常不易。”近日,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的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接受了記者采訪。李東生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武漢華星光電的研發投入高達12.7億元,公司3000多名研發人員為了不斷縮小與國際巨頭的距離、改寫我國“缺芯少屏”格局,正夜以繼日工作。
疫情期間不停產
“待‘戰疫’成功,我要去武漢補發紅包。”2月12日,李東生發微博說,每年正月初一他都會到TCL華星工廠派發紅包,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
4月27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實現“清零”的第二天,趕到武漢的李東生兌現了承諾,參加武漢華星“戰疫星行動·頒獎典禮”,為員工頒獎。
“疫情發生后,包括高管在內,武漢工廠一半員工留下來,考慮到如果彼時停工,員工離開潔凈工廠,受感染風險更大,同時,武漢華星低溫多晶硅顯示屏占全球供應的20%,停產對全球產業鏈會造成沖擊。”李東生回想,因此彼時決定武漢工廠保持正常運轉。
記者在武漢華星生產基地看到,約10米高的廠房內,一臺臺大型先進設備擺放于無塵車間內,1000多臺自動化設備和600多個機械臂搬運玻璃基板,讓其在不同區域、不同機器中穿梭,依次完成100多道生產工序。
疫情期間,武漢華星光電t3、t4兩條生產線上,無人工廠運轉如常。企業高管每日在線召開“戰情分析會”,做好防疫,廠區內無一員工感染。
“盡管此前武漢工廠損失了超一成的產能,但從3月下旬開始,產量逐步提高。在過去幾個月,武漢華星新入職2000多人,目前已有員工1.4萬人。4月,主打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的武漢t4生產線銷售已超出預期。”李東生說,還有海外大客戶發來感謝郵件,贊TCL和武漢工廠疫情期間“頂”起全球產業鏈。
“武漢的區域位置非常有優勢,東西南北中,武漢就在這個‘中’。同時,武漢營商環境非常好,武漢政府支持實業,作為全國高校及人才聚集最多的城市之一,武漢也為各方面的人才招聘創造了很好的環境。”李東生表示,經過這次疫情,更加堅定在武漢發展的信心,相信武漢一定能夠在未來的中國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
2020年第一天,武漢華星光電官微正式發布,“武漢華星光電6代柔性AMOLED產線量產出貨”。李東生介紹,這條t4生產線,也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同類生產線,企業已追加投資,將350億元投資增至390億元,產能也將有所提升。另一條t3生產線也增加了超10億元的投資。華星光電未來還會在武漢規劃下一條柔性生產線。同時,t4生產線的二期、三期工程將加快推進。今年7月份相關設備將陸續到達武漢,到年底,三期設備到廠開始安裝,明年下半年爭取達產。
瞄準顯示新技術
記者在武漢華星展廳中看到,厚度僅有0.35毫米的柔性折疊屏,可實現180度折疊,折疊后可單手握持,在可靠性方面,據悉已通過20萬次動態折疊測試,相關產品已用于國內某品牌手機。
“LTPS LCD做屏下指紋有很多障礙,OLED屏下指紋的產品化更容易實現。”李東生介紹,在武漢布局的生產線還將持續開發新的技術,比如布局車載面板、高端平板、柔性OLED等。比如柔性OLED領域,三星仍占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要縮小距離,進而超越,還須繼續努力。
在武漢華星光電t3、t4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項目中,手機面板占了70%的產能。“由于全球經濟放緩,加上疫情影響,手機需求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李東生毫不諱言,今年武漢華星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會比較嚴峻。
為了消解這些不良影響,武漢華星光電在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已積極投入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靈活應對市場。武漢華星光電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過去一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2.7億元。在企業發明專利申請總量上,武漢華星光電已連續4年蟬聯湖北企業第一。
產品結構方面,在中小尺寸屏上有所專長的武漢華星,正著手開拓中尺寸顯示面板市場,如筆記本電腦顯示器、車載顯示器等。“AMOLED柔性顯示屏將繼續爬坡上量,我們還希望在中尺寸的市場里擴大銷量,這些新需求對產品技術的要求會不一樣,但華星充滿信心。”李東生說。
據了解,為了持續提升產能效率,武漢華星光電正著手對t3項目的面板及模組生產線實施技改,包括設備自動化升級改造、設備內部優化升級調整、廠房布局優化和擴建等,以提升設備單線產能,進一步降低面板單片成本。改造后,武漢t3模組總產能可由690萬片提升至770萬片。
形成競爭新優勢
李東生認為,這一輪疫情會加快整個顯示行業的重組乃至行業洗牌,但疫情只是一個導火索,歸根結底還是全球產業格局發生調整。

全自動化的TCL武漢華星光電T3項目生產線正在滿負荷生產。
最近幾年,中國顯示產業高歌猛進,開始讓全球重新評估各自的比較優勢。如在大尺寸的液晶顯示領域,中國企業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三星、LG等一些國外大廠便開始逐步減少或退出這部分的產能競爭,進而將重心轉移到其他競爭領域包括柔性OLED顯示、使用量子點的QLED顯示、Mini—LED等,半導體顯示將是必爭之地。
“從長遠來看,半導體顯示的世界競爭,將主要是中韓企業之間的較量。”李東生說,眼下,在這些新技術領域韓國仍然領先,三星占據了柔性顯示80%以上的市場份額,并且還在不斷加大投資和研發,提高競爭壁壘。中國企業想要縮小距離,還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應對疫情也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有些企業會退出,有些產能會失去競爭力。“這個情況下,一些有競爭力的企業,不一定要通過建新廠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規模。”他說,還可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把自己的技術、管理輸出到這些企業當中,提升他們的競爭力,變成整個業務的組成部分,最終通過有規模效應的精品,形成全球競爭力。
李東生告訴記者,中國企業已經在大屏幕液晶顯示方面取得了競爭優勢,同時,疫情強化了國內供應鏈的相互連接,“我們更愿意積極采用國內的供應商產品,在整個供應鏈的配置方面,國內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他介紹,疫情期間,企業針對國內供應商實際做了一些工藝生產的適配,進行了二次工藝開發,以不斷優化供應鏈,“我有信心,今年整個華星會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