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1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青島打造“工業糧庫”,海信等本土企業加速芯片自主研發,富士康也來了。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917/58347.html

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實現投產 打造北方最大芯片測試封裝基地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項目的強力支撐,芯片產業更是如此。2018年7月5日,由青島城投集團主辦的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峰會在青島舉辦,集成電路領域大咖云集。對于青島而言,這次峰會的另外一大重要意義在于,為青島引進了一批集成電路項目,更為青島在這一高精尖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就是這次大會的重要成果。如今,該項目已在青島順利投產,成為青島芯片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生產車間。

創投風投引來“金鳳凰”

回憶起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的落戶,青島城投集團基金管理中心負責人趙風雷仍然記憶猶新。2017年,芯片產業還不像今天這般受到全民關注,尤其對于投資公司而言,芯片產業投資額度大、回報周期長,從投資角度而言“性價比”并不高。盡管如此,城投集團還是看到了其中的機會。趙風雷介紹,經過市場調研發現,當時我國每年的芯片進口量很大,這樣的重要零部件長期依靠進口并非長久之計,國內芯片企業有很大的投資機會。經過對國內芯片企業的長期考察,青島城投集團與上海泰睿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一拍即合。

上海泰睿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來頭不小,它是國內芯片設計企業韋爾股份最大的封裝測試供應商,是上市公司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具有巨大協同效應。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芯片設計10強民營企業》中,韋爾股份憑借1590億元的總市值名列第一。

選擇投資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城投集團投資團隊經過了慎重考慮,針對青島的產業發展環境,在芯片設計和生產領域并不具備太大優勢,于是將目光鎖定在了更易于落地的封裝測試環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投集團聯合韋爾股份及其他社會資本共同發起成立青島泰睿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并促成將上海泰睿思吸收合并進青島泰睿思。

打造北方最大測試封裝基地

總投資23億元的青島泰睿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落戶青島的第一個生產“芯”的企業,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芯片、電子元器件封裝測試,生產保護器件、功率器件等四條產品線,產品在手機、電腦、電視、通訊、安防、車載、穿戴、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泰睿思半導體封裝測試有著更加遠大的目標,將打造成為北方地區規模最大、性價比最高的封裝測試基地。該項目總投資23億元,年產值35億元,目前項目已建成并正式投產。

項目落戶位于即墨的青島科技創新園過程中,從分管領導到職能科室、從公司的廠房選址、注冊手續到投建、生產前的各類籌備事宜,青島科技創新園都全程協助辦理。“他們做得無可挑剔,就差幫你研究生產了。”青島泰睿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得金說。

趙風雷介紹,近年來,城投集團堅持資本思維,善于運用資本力量,積極參與全市雙招雙引攻勢,實施資本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戰略,以基金、資本為紐帶和媒介,推進與這些已投資的硬科技企業、上市公司、行業龍頭開展深度合作,借助合作方的產業優勢、項目優勢,盯準其產業鏈關鍵環節及新增產能定向招商,目前已經有眾多優質項目落地投產。

海信等本土企業加速芯片自主研發,富士康、芯恩等知名企業相繼加盟

齊心破局,更是一次“芯”的機遇

芯片被稱為“工業糧食”,是制造業的核心技術。擁有海爾、海信等知名企業的青島,在我國乃至世界家電領域都占據一席之地,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強大的青島家電產業一直面臨著缺“芯”的困境。高投入和過長的回報周期,讓不少企業在面對芯片研究這一高精尖領域時不得不望而卻步。

 


 

海信芯片研發碩果累累。

近年來,伴隨著全社會對芯片領域的高度關注,政策、資本、人才等資源都不斷向芯片產業傾斜,青島芯片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全新的局面,不僅有本土企業在芯片研發領域的重大突破,也吸引了包括富士康、芯恩等行業巨頭的加盟。有了“芯”勢力的加盟,青島制造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騰飛。

家電產業遭遇“芯”短板

家電產業是青島的一張王牌,但在很長一段時間,缺“芯”同樣被公認為青島制造業的一大短板。沒有芯片,就意味著海爾、海信生產的電視機、空調、洗衣機等家電,核心的零部件芯片需要依賴國外進口。作為在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擁有39個大類的工業大市,青島擁有完善的工業基礎,芯片應用端市場龐大。在青島當前發起的“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之下,薄弱的微電子產業基礎更是急需加以強化。

即便是放在全國范圍來看,缺“芯”一直困擾著家電產業的發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市場,在電視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供銷、內容運營和服務方面實力強大,但屏幕和芯片兩大核心部件則長期依賴進口。近年來,京東方等中國企業逐步補足了“屏”的短板,芯片方面,以華為和海信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則持續發力,國產芯片占有率逐年提高。

青島企業探路“芯”領域

作為三大家電生產基地之一的青島早就意識到了芯片對家電產業的作用,并開始了在芯片領域的艱難探索。

早在2000年,海信就已經踏上了芯片研發的征程。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命名為“信芯”,打破了7000萬臺彩電沒有中國芯的歷史。近年來,海信在芯片研發領域走得很遠。在光芯片與光模塊產業、電芯片產業領域,海信都是行業領頭羊。在光芯片領域,海信是國際標準制定者。畫質處理芯片持續迭代,也是激光顯示技術的領跑者。2019年6月,海信聯合投資5億元成立芯片公司,進軍SoC芯片領域,加速“造芯”攻勢。

青島企業東軟載波在芯片研發領域也不斷取得突破。東軟載波已形成業內知名的“SMART”芯片產品線,由5大類產品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而成,包括安全芯片、以8位和32位微控制單元為代表的通用MCU芯片、以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為代表的專用芯片、以藍牙和無線通信芯片為代表的射頻無線芯片以及觸控芯片。

產業發展初顯“芯”格局

近年來,一系列“卡脖子”事件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芯片的重要性,帶動了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西海岸新區、即墨、嶗山、高新區等區域已成為了芯片產業投資的熱土。

即墨區規劃一個大型產業園區,專門承接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在2018年國際集成電路產業投資(青島)峰會上,即墨區、青島城投集團與耐威科技、泰睿思、矽力杰等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在位于即墨區的青島微電子產業園建設OLED面板設備制造、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等多個項目,通過高端項目的引進,逐步形成產業集聚。

青島高新區正聚焦軟件信息、醫療醫藥、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加速構建規模體量大、支撐帶動力強的現代產業集群。在軟件信息產業方面,聚焦軟件、硬件兩大領域,重點發展工業軟件、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軟件服務外包、高清視頻、動漫文化創意等產業,集聚了華為云計算、中興網信等一批項目,園區涉軟企業達到1100家。

嶗山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速,目前該區微電子產業項目已經達到了43個,并在顯示芯片、光學芯片、聲學處理芯片等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2019年,嶗山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該區微電子產業項目占據了全市50%以上,這個被稱為“青島芯谷”的區域,已成為青島微電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地方。

巨頭助力青島“芯”騰飛

青島濃厚的芯片產業發展氛圍吸引了眾多行業巨頭加盟,西海岸新區已聚集了芯恩、富士康等一大批國內芯片行業頂尖企業。
 
 


 

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效果圖。

2018年,CIDM模式集成電路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簽約。該項目落戶西海岸新區國際經濟合作區,總投資150億元,占地超300畝。該項目采用CIDM商業模式(與設計廠商、裝備供應商、芯片生產、客戶協同),能夠吸引集聚一批集成電路設計、材料、設備、封測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打造我市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同時,對我市智能家電、高端裝備、軌道交通、汽車制造等產業核心配套和產業轉型,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2020年4月15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與富士康科技集團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云簽約”,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正式落戶青島。該項目將成為5G通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青島新基建的蓬勃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有本土企業十年如一日的自主研發,有行業大咖的強勢加盟,青島缺“芯”的尷尬局面有望進一步緩解,小小的芯片將為青島制造插上騰飛的翅膀。(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李沛)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