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1月2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納米銀材料廠商「諾菲納米」獲得數億元C+輪融資,2020年銷售額過億元。蘇州諾菲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諾菲納米”)完成了數億元C+輪融資。融資方為建銀蘇州科創(chuàng)基金、英華資本和元禾控股等。據悉,諾菲納米未來有意向沖擊科創(chuàng)板。2019年9月,諾菲納米已完成了上億元的C輪融資,36氪曾對此輪融資進行過報道。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120/59197.html
「諾菲納米」成立于2012年初,由董事長兼CTO潘克菲博士和聯合創(chuàng)始人、CEO姜鍇博士共同帶領團隊成立,主要從事納米銀材料研發(fā)、生產與應用。公司的主營產品為觸控顯示用納米銀透明導電薄膜及觸控模組解決方案,產品均已實現量產。據潘克菲的介紹,諾菲納米是國內唯一具備納米銀導電膜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顯示材料企業(yè)。
諾菲納米生產的納米銀材料主要用于中大尺寸的觸控屏、折疊屏、智能玻璃等應用中,可在教室、會議室等場景使用。在興起線上辦公/教育的2020年間,協(xié)作場景的發(fā)展也提升了觸控屏的需求。潘克菲表示,疫情期間,公司海內外訂單量都有所增長,2020年的營業(yè)收入過億,實現了同比翻倍增長。

諾菲納米的納米銀材料產品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導電膜材料大致有三種:ITO(摻錫氧化銦)、金屬網格和納米銀。ITO材料誕生較早,在觸控屏應用中被廣泛使用。由于它薄膜質地較脆、阻值高、易折斷,一般只在小尺寸OLED屏幕上使用。目前使用傳統(tǒng)ITO材料的客戶普遍在尋找替代品來克服ITO材料的缺陷。納米銀材料的透光率、可彎折性、阻性均優(yōu)于ITO材料。未來,小直徑的納米銀材料有望替代ITO材料應用在小尺寸屏幕中。2018年,諾菲納米在實驗室研制成適合用于小尺寸屏幕的平均直徑為11nm的納米銀線。
金屬網格材料擁有低電阻的優(yōu)勢,并有較好的電磁干擾屏蔽效果,能使用在各種規(guī)格的屏幕中。三星等廠商近年來持續(xù)專注于金屬網格材料的生產。但這一材料在高像素下(通常大于200ppi)莫瑞干涉波紋非常明顯。由于莫瑞干涉的存在,金屬網格技術制成的薄膜產品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分辨率的產品有缺陷。而納米銀材料雖然在電阻性能上不如金屬網格,但不存在莫瑞干涉問題,生產制造過程也更加容易。據潘克菲透露,蘋果已開始在音箱產品上用納米銀材料替代金屬網格材料。
作為一種新興材料,納米銀的優(yōu)異透光率,高導電性和可彎折性拓寬了其應用范圍,且納米銀具有簡單,低成本和易擴展的生產制造特性,因此在近四五年期間獲得了較好的口碑。
諾菲納米的業(yè)務覆蓋了納米銀導電膜完整的產業(yè)鏈,包括從銀線的合成與提純、卷對卷涂布配方與工藝、觸摸屏應用設計等核心技術,可以為客戶生產導電膜、傳感器、模組等不同形態(tài)的產品。潘克菲表示,諾菲納米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建立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升供應鏈效率。公司自身建立完整產業(yè)鏈也有利于確保材料在下游應用中的穩(wěn)定度,下游可以及時為上游提供反饋,反饋周期的縮短能夠提高產品整體的良率與生產效率。
對于納米銀線材料來說,直徑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直徑過粗的銀線霧度較高,應用在產品端時會出現產品屏幕發(fā)白、霧化的情況。因此,諾菲納米針對銀線直徑進行了產品迭代,從早期的33nm做到了到18nm,現在可在實驗室制成11nm的銀線。另外,為了解決極細的納米銀材料制作過程中氧化生銹的問題,諾菲納米與設備廠商進行合作,針對產線的穩(wěn)定性定制了專用設備,產品良率可達90%左右。
從2018年開始,諾菲納米的產業(yè)鏈擴展到了下游的模組,因此公司規(guī)模也有所擴大。公司在深圳、蘇州和蚌埠三處都有進行研發(fā)和生產的基地。據悉,目前公司導電膜的產能為40萬平米/月。直徑為27nm/23nm/18nm的屏幕導電膜均可實現量產。
目前,諾菲納米90%的收入來自于教育黑板、會議白板等交互大屏幕產品。主要客戶有鴻合、視源科技、聯想、惠普等,海外客戶有Zoom等。潘克菲表示,諾菲納米在納米銀材料市場占有率約為50%左右。除了交互觸控大屏,公司也在持續(xù)推進柔性折疊屏的商業(yè)化。事實上,公司在2017年就在SID(國際信息顯示學會)上展出了了柔性折疊觸控產品。
從市場整體來看,創(chuàng)立于硅谷的Cambrios公司的業(yè)務內容與諾菲納米相近,也致力于納米銀導電膜及相關產業(yè)鏈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Cambrios至今已獲得大約200項納米銀相關授權專利。是全球首家量產納米銀線并進行商業(yè)化的公司。主要大客戶有蘋果等公司。2018年6月,諾菲納米與Cambrios進行了專利互授,兩家公司共同覆蓋了全球90%以上的納米銀技術專利。
此外,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的鮑哲南教授成立的C3nano公司也有較強的競爭力。近兩年來,C3nano與Cambrios進行了多場專利官司,官司大多以C3nano的失敗告終。C3nano專利范圍的限縮對其市場份額產生了巨大影響。
國內的納米銀材料制造商還有華科創(chuàng)智、善柔科技、邦得凌等公司。據悉,華科創(chuàng)智于2020年1月獲得大灣區(qū)基金1億元C輪融資。善柔科技和邦得凌處于天使輪融資階段,目前還未有量產產品。
談及與市場上其他公司的優(yōu)勢,潘克菲認為,諾菲納米較完整的產業(yè)鏈能對生產的材料進行及時驗證,產品良率在同類公司中較為出色。并且,產線設備實現了95%國產化,公司的大多數設備與設備廠商合作定制而成,單價為進口設備的四分之一,大幅削減了成本。
在物聯網時代實現萬物互聯的愿景下,納米銀材料導電膜還擁有更多的應用空間,例如家居場景中的健身交互屏、家用智能屏,智能建筑中的可觸控玻璃等產品。納米銀材料高透明、高導電的特性也作為電極材料,在太陽能面板等新能源設備上有所應用。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yè)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