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2月1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一文讀懂新型顯示產業最新發展趨勢。2020年,新冠疫情肺炎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全球遠程會議、遠程教育、居家娛樂需求全面提升,為顯示行業帶來更大需求,產業整體呈現逆勢上揚態勢,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出貨量快速提升,國內新型顯示整體產值有望超過4000億元,同比增長7.5%;企業創新實力逐步增強,技術布局質量顯著提升;企業兼并重組速度正在加快,龍頭企業實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展望2021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集聚發展態勢愈加明顯,但也面臨低端產線重復投資,上游材料依賴進口,前瞻技術儲備不足等問題,對顯示產業后續健康發展帶來影響。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218/59328.html

對2021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遠程活動增多帶來新需求,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消費習慣,同時卻推動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和居家娛樂需求大幅提升,需求增長帶動顯示產業在后疫情時代快速回暖,行業整體呈現逆勢上揚的態勢。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電視銷量環比上漲38%,創歷史新高。從供給側來看,三星、LG等企業在年初相繼宣布將于年底中止液晶供應,轉向發展新興技術。隨著疫情對產業整體格局帶來變化,韓國企業逐漸放緩退出液晶面板生產的速度。在需求增長和供應減少的雙重影響下,面板價格經歷了2017年以來的低谷后在今年下半年快速回升,55英寸面板價格從年初的105美元漲至11月的166美元,漲幅達到58%,這種態勢還將有望繼續持續一段時間。

展望2021年,受遠程經濟、車載顯示等新興市場的帶動,TFT-LCD出貨面積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全年出貨面積有望達到2.4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繼續保持6.5%左右。受韓國TFT-LCD不斷減產的影響,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將較為穩定,TFT-LCD面板營收也將正向增長。預計全年營收有望達到1150億美元,同比小幅上漲。除韓國企業推出液晶面板生產外,日本夏普公司于2018年被我國臺灣地區的鴻海集團收購,JDI在連續虧損5年后計劃出售其手機液晶面板產線;我國臺灣地區面板投資后勁不足,近十年來僅新增1條高世代液晶產線,沒有任何新建OLED規模生產線,同時將發展重心轉向Micro LED。我國大陸地區業已成為液晶面板生產的主要產地。2021年,我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出貨量有望達到1.44億平方米,全球占比超過63%。我國液晶面板的市場定位已從保障國內面板供給轉向服務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國液晶行業憑借著龐大的產業基礎、系統的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性能和不斷下降的成本,必然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極具競爭力。

(二)創新實力穩步增強,新興技術量產進程不斷加快

2020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顯示作為人機交互和接收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應用方向更加多元化。智能手機市場中,屏幕成為企業創新和競爭的重點方向之一,催生出了瀑布屏、透明屏、折疊屏和環繞屏等技術,各家手機企業積極布局屏幕創新。電視、電腦是新型顯示市場權重最高的應用之一,從現有格局來看,大尺寸、超高清、低成本化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車載顯示、智能顯示以及虛擬現實等行業的興起,進一步拓展了新型顯示的應用范圍,也催生了面板企業和整機企業、智能家居企業合作,在對顯示技術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時,也給競爭激烈的新型顯示產業帶來了新機會。

展望2021年,在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主流技術仍將不斷迭代演進,通過漸進式創新提升消費者體驗。在性能方面,疊屏、Mini LED背光等技術將更加普及,進而提升液晶顯示器的對比度、清晰度、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性能指標,OLED也將通過LTPO、TDDI、CFOT等背板技術有效提升刷新率、降低屏幕功耗,拓展應用范圍。同時受全面屏普及和5G換機潮的影響,屏下集成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屏下指紋將進一步占領中高端智能機,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更加成熟,并有相關機型上市。在屏下指紋和屏下攝像頭的帶動下,屏幕與其他傳感器的集成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三)企業兼并重組日趨活躍,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2020年,我國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速度明顯加快,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華星光電斥資76.22億元收購蘇州三星,收購完成后,TCL華星擁有3條8.5代、2條11代的高世代產能,全部達成滿產后年產能將提升至5226萬平方米/年。京東方121億元收購中電熊貓,收購完成后,擁有5條8.5代線、1條8.6代線、2條10.5代線,LCD面板年產能將提升至7700萬平方米/年。兩家企業產能位居全球前兩位,占比合計達到42.8%。通過兼并重組,我國龍頭企業實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在配套領域,我國企業在彩色光刻膠、偏光片、靶材和設備方面均有并購案例發生,相關收購無論是對于企業本身還是對于產業也都將產生很大影響。

展望2021年,我國四大產業集聚區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以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產學研結合緊密,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高,形成了新型顯示、高端面板、超高清顯示等一批產學研基地;以合肥、上海、南京和昆山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上游基礎良好,在靶材、偏光片、掩膜板、濕化學品、光刻膠等方面初具規模;以深圳、廣州、廈門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具有貼近下游用戶的優勢,面板企業紛紛落地建設模組產線,推動我國智能終端產業發展;重慶、成都、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則通過持續的產線建設,形成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新的增長極。按照產能來計算,廣東、安徽、四川是我國產能規模最大的三個省份,總體規模占到了61%。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低端投資加大系統性風險,二手設備傾銷急需嚴防

伴隨我國多條高世代TFT-LCD產線的建成,國外面板企業在生產成本、銷售渠道等方面逐漸失去優勢,開始陸續退出TFT-LCD面板制造領域,近期有大量淘汰替換下來的生產設備被以產線為單位打包推向市場。這些設備普遍已有十幾年歷史,技術水平落后于我國新建產線,且良率下降,維護成本上升,未來能持續運營的年限存疑,收購具有較大風險。同時二手設備生產的低質廉價面板沖擊市場,會對產業環境整體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但目前我國部分地方招商引資人員對顯示產業發展水平認知不足,相關領域投資存在過熱傾向,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盲目投資二手線的現象屢屢出現,目前仍有多條淘汰產線正向國內銷售,給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帶來風險。

(二)關鍵上游仍然依賴進口,配套“護城河”構筑任重道遠

隨著面板產能的提升,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主要集中在難度稍低或質量要求不高的部分,關鍵核心材料與高端設備對外依存度仍居高不下。TFT-LCD用關鍵材料中,彩色光刻膠國產化率不足10%,光掩膜版低于15%,PI取向液不足5%,驅動芯片僅為3%。AMOLED用關鍵材料中,有機蒸鍍材料國產化率低于10%,其中紅、綠磷光摻雜材料被UDC獨家壟斷,圓偏光片、金屬掩膜版、透明PI膜等幾乎100%進口。同時二階上游材料如TAC基膜、石英基板、防塵膜、樹脂、感光劑、彩色顏料等同樣依賴進口。核心設備方面,曝光機、刻蝕設備、蒸鍍機、激光退火設備、激光剝離設備等設備及其上游關鍵零部件均被國際巨頭壟斷。即便在本土化率已相對較高的領域,高端產品如快速液晶、合金靶材、陣列段AOI檢測設備等仍無法實現自給,關鍵材料和設備受制于人的狀況對我國企業提升競爭力,保障產業安全構成威脅。

(三)技術創新進程明顯加快,前瞻布局不足與冒進并存

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含量高,創新迭代迅速,本世紀初TFT-LCD技術僅用十數年就完成了對CRT技術的全面替代,我國顯示產業曾一度因未能及時跟進技術創新而遭遇沉重打擊。當前TFT-LCD和AMOLED兩種技術占據95%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仍在不斷通過漸進式創新提升性能、改進形態、擴展應用,Micro LED、激光顯示、微顯示等其他技術路線進展迅速,下游整機競爭也給面板技術帶來更多的創新挑戰。我國面板企業起步較晚,本就處于追趕狀態,且體量偏小,在研發投入上難以與三星、LG等國際巨頭抗衡,在多點出擊、快速推進的前瞻技術布局上十分吃力。一些企業和社會資本試圖走引進國外尚未成熟技術的捷徑,但前期基礎積累不夠,技術突破能力差,產業化推進艱難,反倒造成資金和人力浪費。我國企業創新整體實力不足,單點盲目冒進的現狀給產業未來升級發展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產業頂層設計,堅持統籌協調持續推進

一是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息共享機制,全面掌握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最新動向,加強合作和信息共享,避免資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建立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加強“窗口”指導和投融資監管,持續推進產業區域集中和投資主體集聚,做好重大項目部署和重點方向攻關,積聚產業資源,引導科學布局,防止盲目投資。三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資,繼續鼓勵多元化投資模式,采用技術授權、戰略入股、合資建廠等方式,持續推進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的合作。

(二)提升關鍵配套水平,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

一是開展針對關鍵高端配套的重點突破,圍繞有機蒸鍍材料、彩色光刻膠、PI材料、金屬掩膜板、驅動IC、刻蝕設備等關鍵材料和設備進行系統性攻關,連同其上游二階材料和零部件協同推進,促進產業鏈均衡發展。二是發揮骨干面板企業帶動作用,強化產業縱向聯動效應,支持面板企業以入股、兼并等方式向上游價值鏈高端延伸,建設全產業鏈集群發展體系。三是加大配套產業資本投入,暢通高技術初創企業融資和上市渠道,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加強對相關領域的關注和投資,為配套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三)夯實技術研發基礎,構建多層次創新體系

一是暢通產學研互通渠道,引導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建立從前瞻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的多層次遞進創新體系,培育創新人才梯隊,提升產業綜合創新實力。二是聚焦關鍵基礎技術,推進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鼓勵骨干企業及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技術創新聯盟,集中突破產業技術升級面臨的共通難點。三是由協會、聯盟、咨詢機構等第三方牽頭組織國內企業建立共享專利池,搭建知識產權體系框架,提升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整體創新實力和對外知識產權訴訟反制能力,加快自主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步伐。

(四)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一是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支持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鼓勵海外顯示企業及先進材料及設備供應商等來華投資建設。二是鼓勵境內外資本、技術、人才等深度合作,推動新型顯示產業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三是支持國內外企業、行業組織在新型顯示領域深入開展標準研制、技術驗證、應用探索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構建更為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開創新型顯示產業全球合作共贏發展新局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