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4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臺媒:面板價格連漲1年,LCD產業話語權仍在大陸廠商。據鉅亨網報道,面板報價自去年 6 月起連續 11 個月上漲,市場預期漲勢至少持續到第 2 季底,這意味著面板報價將破天荒連漲 1 年以上。觀察整體面板產業,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廠商話語權持續擴大,不僅拿下全球過半市占,議價調整空間也大幅提升。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1/0425/59756.html
過去幾年,大陸政府大舉扶持產業,各廠也展開價格戰,導致一直由韓國、日本、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主導的面板產業面貌劇變。去年,兩大韓國廠商三星顯示和樂金顯示相繼退出 LCD 市場后,形成“三缺一”局面。
根據研調機構數據顯示,去年大陸面板廠在全球整體 LCD 面板出貨市占已接近 6 成,居領導地位,臺廠、日廠居次,韓廠比重則不及 1 成。除凸顯韓廠近年將重心轉向 OLED 布局外,也顯示出大陸面板廠相較過去更具備 LCD 產業話語權。

去年疫情意外帶起遠距商機、宅經濟熱潮,進而帶動全球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所需的 LCD 面板變得炙手可熱,面板供需更從供過于求變成供不應求,在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也讓面板廠迎來久違的產業春天,重拾獲利。
根據 Witsview 公布最新面板報價,4 月下旬各應用均維持上漲趨勢,單月漲幅 6-10%,統計去年 6 月至今數據,主流 32 英寸電視面板價格漲幅高達 1.5 倍、55 英寸電視面板也漲逾 1 倍,5 月漲勢有望延續,代表面板價格將破天荒連漲 12 個月。
據筆者統計中國臺灣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業績發現,這兩者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也大幅度增長,并且在過去短短的半年時間中,兩者的股價均實現了3倍的暴漲!
盡管如此,但從LCD面板來看,當前全球產能已經向大陸集中,日韓廠商也逐漸退出該市場,中國臺灣面板廠商同樣也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中國臺灣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何去何從?
面板價格持續11個月上漲:友達和群創Q1業績大好
據數據顯示,從2020年6月份以來,面板漲價已經持續11個月,并且據市場預估,這種情況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
據Witsview公布最新面板報價,4 月下旬各類市場需求均維持上漲走勢,單月漲幅6-10%,而統計去年6月至今,主流32寸電視面板價格漲幅高達1.5 倍、55 寸電視面板也漲超1倍,5月漲勢可望延續,代表面板價格將破天荒連漲12個月。
受益于市場需求旺盛以及面板價格的持續上漲,中國臺灣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今年第一季度也大幅度上漲。
首先來看看友達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情況,其1月份營收為266.2億新臺幣,同比增長71.84%;2月份營收為256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4.73%;3月份營收為307.2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9.78%;合計第一季度總營收為829.4億新臺幣,同比增長54.48%。
群創2021年前三個月的營收同樣大幅度增長,其中1月份營收為275.11億新臺幣,同比增長65.92%;2月份營收為253.39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79.30%;3月份營收為309.8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57.38%;第一季度總營收為838.39億新臺幣,同比增長66.37%。
此外,包括以中小尺寸為主的面板廠商彩晶,其業績也同樣大好,1月份營收24.81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24.69%;2月份營收23.78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35.23%;3月份營收30.2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32.69%;合計第一季度營收達78.87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30.85%。
展望未來,據友達表示,預期2023年來自五大場域應用營收貢獻將達15-20%,目標讓友達能更穩定獲利。據了解,友達去年非傳統應用領域營收已達約10 億美元,以去年全年營收推算,2023年五大場域應用營收可望上看550億新臺幣,較2020年近翻倍成長。
友達還指出,去年面板產業在景氣、需求刺激下,營運快速改善,受過去景氣循環影響逐步降低,將持續強化技術和供應鏈,以此提升競爭力。
半年股價暴漲3倍背后:臺灣面板廠商未來何去何從?
隨著面板持續漲價,以及市場的提升,不僅A股面板雙雄京東方A和TCL科技股價近來創新高,而臺股友達和群創股價也持續高走,從2020年11月底以來,兩者股價暴漲近3倍!
其中友達股價從10元多一點上漲至近期高點超過了30元每股!而群創股價也從9元多每股上漲至最高近30元每股!

但就傳統LCD面板產業來看,在過去幾年,大陸企業發展十分快速,且隨著日韓廠商的退出,產能已經開始向大陸集中;據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面板產能在全球整體LCD面板出貨量中占比高達近60%,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地位,而中國臺灣廠商和日本廠商位居其后,韓國廠商占比已經不到10%,韓國廠商已經將目標轉移到OLED市場,這也就意味著大陸面板廠商在LCD市場更具話語權。
此外,2020年全球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等所需的LCD面板需求旺盛,導致市場供需不平衡,盡管價格持續在上漲,但市場需求依然很旺盛,促使面板產業進入紅利階段。
而從產能上來看,中國臺灣廠商友達和群創的產能、市占率遠不如大陸面板廠商,且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友達和群創在LCD的市占率無疑將會被繼續壓縮。在這種情況下,臺灣面板廠商又將目標轉移到Mini/Micro LED,但從Mini/Micro LED市場來看,A股已經有眾多企業在布局,臺灣面板廠商還有機會嗎?
友達認為,經過這些年的轉型和布局,臺灣面板廠的機會即將到來。毫無疑問,中國臺灣面板廠商無法與大陸廠商在LCD市場抗衡,但其認為,Mini/Micro LED 可與韓廠 OLED比拼,尤其是蘋果今年將陸續推出搭載 MiniLED 的平板、筆電產品,可望引領市場潮流,因此臺灣廠商有望獲利!
而在MiniLED市場,其將瞄準電競、醫療等領域應用,Micro LED 則將搶攻車載、智慧娛樂等市場商機。友達表示,Micro LED 將優先鎖定車載市場,繼發表 9.4 寸柔性 Micro LED 顯示器后,今年再推出 12.1寸單片式 Micro LED 顯示器,鎖定車用儀表板、中控臺顯示器等應用領域。
友達還指出,未來Micro LED顯示器或應用在智能穿戴設備中,此外,也將與全球家電大廠合作展出 Micro LED 顯示器,導入智能家居市場應用,同時還將進入到醫療市場。
但據集微網了解到,Mini LED小批量出貨都比較容易,但是COB封裝方案Mini LED要進入穩定的大規模量產需要兩三年時間。而從Mini LED到Micro LED還有巨大的鴻溝,兩者的原材料、加工工藝等都不一樣,Micro LED量產至少還要三年以上。
這也就是說,實際上,無論是Mini LED還是Micro LED,距離真正的大規模量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者,A股企業在Mini LED和Micro LED也早有布局,除了面板方面有京東方A和TCL科技以外,如在芯片方面又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封測端有國星光電、瑞豐光電等;模組代工利亞德、洲明科技、兆馳股份等。
整體而言,對于中國臺灣面板廠商而言,除了在LCD市場岌岌可危以外,在OLED市場并沒有搶占先機,而對于仍遙遠的Mini LED和Micro LED市場,其能否分一杯羹也尚且不知。實際上,縱觀臺灣電子產業,除了在半導體某些領域(如臺積電所在的芯片代工市場、環球晶圓所在的晶圓市場)以外,中國臺灣整體的電子產業早就開始走下坡路,從智能手機到面板產業,這都是案例,而這種情況,在中國臺灣未來電子產業的細分領域,或許將繼續上演!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