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2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目標是到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在近日放榜的2020中國專利實力500強中,中國顯示面板業雙雄京東方、TCL華星均躋身前十,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七。

中國的顯示面板業過去十年在液晶面板領域已實現從追趕到超越。2021年上半年,京東方、TCL華星、惠科三家中國企業的液晶面板出貨面積已占全球的50.9%,首次過半。目前,中國面板企業在柔性OLED、Mini/Micro LED(MLED)等新型顯示技術上也急起直追。
TCL科技集團CTO、TCL華星首席科學家、TCL工業研究院院長、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閆曉林認為,未來3-5年是顯示技術和產業轉折的關鍵機遇期,“我們必須心無旁騖地實現趕上和超越全球領先企業”。
TCL華星的母公司TCL科技(000100.SZ)2020年研發投入65.4億元,占營收比重8.85%。截至2021年6月30日,TCL科技已累計申請PCT專利數量13170件,覆蓋歐洲、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量子點領域的公開專利數量居全球第二名,結合了量子點技術的QLED被TCL視作其在顯示領域趕超的“核武器”。
京東方(000725.SZ)2020年研發投入近百億,同時與全球生態鏈伙伴協同創新。截至2020年,京東方累計可使用專利超7萬件;在年度新增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超90%,海外專利超過35%,覆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京東方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專利排名中進入全球前十,專利覆蓋8K、柔性OLED、MLED等。
閆曉林表示,TCL目前有三條技術主線,顯示技術、智能技術和半導體芯片設計及功率器件技術,它們各自發展又相互協同,形成三級研發架構。在顯示技術上,TCL華星各業務線負責18個月當期產品研發,顯示技術創新中心負責18-24個月中長期技術研發,TCL工業研究院負責印刷QLED、Micro LED、AI在顯示及材料領域應用等前瞻技術研發;在智能技術上,TCL實業各業務線負責當期產品開發,鴻鵠實驗室負責AI工程化能力建設和產品落地以及IoT相關能力建設,TCL工業研究院負責前沿深度學習算法研究。
未來,將是技術生態之間的競爭。在人工智能方面,TCL設立歐洲研發中心,與華沙大學信息與工程系進行戰略合作,主攻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礎性技術研發,還布局了美國、中國香港、深圳、西安和武漢等研發中心,開展語音語義、圖像視頻等領域算法研發。在顯示方面,TCL與JOLED開展印刷OLED的合作,與三安光電建立了Micro LED的聯合實驗室。
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方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的專利申請總量近7.7萬件。其中,從專利的技術分布看,半導體器件方面專利約2.3萬件,面板顯示方面專利約2.2萬件,面板控制電路方面專利約1.5萬件;從專利的結構看,發明專利約6.7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約0.88萬件,外觀專利約0.11萬件。
成立于2009年11月的華星光電,在全球的專利申請總量近4.5萬件。其中,從專利的技術分布看,面板顯示方面專利約1.6萬件,半導體器件方面專利約1.3萬件,面板控制電路方面專利約0.9萬件;從專利的結構看,發明專利約4.4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約800多件,外觀專利約120件。
中國面板龍頭過去十年迅速崛起,但其對標的韓國公司三星顯示(SDC)、LG Display(LGD)及其關聯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更多。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數據顯示,三星顯示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的專利申請總量近15.3萬件,其中,半導體器件方面專利約4.5萬件;發明專利約14.8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約3千多件,外觀專利約1千多件。LGD及其關聯公司在全球的專利申請總量約7.1萬件,其中,面板顯示方面專利約3.3萬件;發明專利約7萬多件,實用新型專利約100件,外觀專利約五百八十件。
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中國面板廠在努力提高產能和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注重技術投入和積累,在LCD和柔性OLED技術方面均有積極的技術和專利布局。未來3~5年是多技術并行的發展階段,但長期來看一定會有某一項技術脫穎而出,在產品表現、成本價格和消費者認知度方面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主流。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面板企業需以持續鉆研的精神,爭取在下一個技術轉折點成為領先力量。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