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1月2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近日,《2021胡潤中國500強》出爐。該榜單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列出中國500強非國有企業,上榜門檻比上一年提高90億元(39%),達到320億元。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127/60990.html

芯三板發現,榜單上有不少半導體公司的身影。晶圓代工一哥臺積電以36900億元的市值位居第二,僅次于互聯網巨頭騰訊。

聯發科技、韋爾股份、中環股份、聞泰科技、硅力杰、兆易創新、日月光、卓勝微等公司擠進中國500強之半導體行業企業榜單的前十。

在統計到的42家半導體公司中,35家公司在全榜的排名比去年提升,包括新納入榜單(NEW)的公司,另外有7家公司的排名比去年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家公司榜單排名和市值雙雙下跌,包括聞泰科技、瀾起科技、匯頂科技、芯原股份等公司。

數據來源:胡潤研究院,芯三板制圖

市值漲幅超100%公司

榜單中市值漲幅超過100%的公司,其背后均離不開業績大幅增長的推動。

思瑞浦:漲183%

思瑞浦是國內領先的模擬芯片設計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1億元,同比增長95.82%;實現歸母凈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91.46%。

思瑞浦表示,公司前三季度信號鏈芯片實現收入7.14億元,同比增長61.69%,主要系隨著市場拓展的持續推進及部分信號鏈新產品的投放,信號鏈產品收入穩健增長;電源模擬芯片實現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1240.97%,主要系線性穩壓電源、電源監控等電源管理產品逐步實現量產,使得電源產品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

2021年前三季度,思瑞浦信號鏈產品收入占比為80.18%,電源管理產品收入占比為19.82%。

值得一提的是,思瑞浦的毛利率之高令人艷羨,其2021年前三季度的綜合毛利率為60.99%。其中,信號鏈芯片產品毛利率為63.90%,電源管理產品毛利率為49.18%。

在模擬芯片領域持續推出新產品的同時,思瑞浦積極向數模混合產品延伸,建立MCU、AFE產品線。思瑞浦表示其現有的客戶群中有大量客戶對于MCU產品具有需求。

其也指出,純粹的通用MCU市場不是公司的產品方向,為一些同時需要模擬產品和數字處理能力的應用提供高性能、方便易用和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才是公司努力的目標。

斯達半導:漲144%

斯達半導為國內IGBT龍頭企業,主要產品包括IGBT、MOSFET、IPM、FRD、SiC等等,成功研發出了全系列IGBT芯片、FRD芯片和IGBT模塊,實現了進口替代。

此外,其使用自主IGBT芯片的模塊和分立器件已在國內主流光伏逆變器廠家大批量裝機應用,預計接下來公司市場份額會持續增加。

2021年前三季度,斯達半導實現營業收入為11.97億元,同比增長79.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7億元,同比增長98.71%。斯達半導稱,營收增長是公司銷售規模擴大所致,而隨著收入增長,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斷增強。

斯達半導在2021年中時提到,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在各細分行業均實現穩步增長,工業控制和電源行業的營業收入增長一半,新能源行業和變頻白色家電及其他行業的營收翻番。

另外,公司生產的應用于主電機控制器的車規級IGBT模塊持續放量,合計配套超過20萬輛新能源汽車。

晶盛機電:漲119%

晶盛機電是一家半導體材料裝備及LED襯底材料龍頭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晶體生長設備、智能化加工設備、藍寶石產品等。

晶盛機電目前已形成8英寸硅片晶體生長、切片、拋光、外延加工設備全覆蓋,產品已經批量進入客戶產線;12英寸硅片晶體生長爐小批量出貨。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需求和半導體硅片國產替代趨勢,晶盛機電業績大增,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8億元-18.4億元,同比增長84.11%-114.41%。

晶盛機表示,光伏行業下游硅片廠商積極推進擴產進度,公司實現訂單量、營業收入規模及經營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同時,國內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加快,公司半導體設備訂單量同比增長,公司藍寶石材料業務及輔材耗材業務也取得快速發展。

排名市值雙跌公司

芯原股份:排名下滑208位,市值跌26%

芯原股份主要提供半導體IP授權服務和芯片定制服務,下游客戶包括芯片設計公司,以及系統廠商、大型互聯網公司等,目前在A股中暫時沒有與其主營業務類似的公司,具有一定稀缺性。但該公司成立近20年依舊尚未盈利,累計虧損近數十億元。

芯原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43.37%;凈利潤-2181.63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毛利率為 36.90%,同比下降 5.91 個百分點。

芯原股份營業收入按業務構成情況

芯原股份表示,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收入構成變化,毛利率相對較低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整體收入占比增加,2021 年前三季度比重為 70.02%,較上年同期的 63.18%有所上升。

相比之下,其半導體 IP 授權業務毛利率高得多,該業務產生的毛利大部分可貢獻于凈利潤。若未來其IP授權業務收入大幅提高,將顯著提升芯原股份毛利及毛利率水平。

匯頂科技:排名下滑161位,市值跌32%

匯頂科技主營產品為指紋識別芯片、觸控芯片、其他芯片,主要應用于智能終端、物聯網及汽車電子領域。指紋芯片是其第一大收入來源,占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總營收一半。

匯頂科技作為手機指紋識別芯片龍頭企業,市值曾突破千億。但從去年以來,匯頂科技受智能手機出貨增速放緩、面部識別技術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毛利率不斷下滑,利潤縮減,市值大幅縮水。

2021年匯頂科技的業績仍未回升,其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2.3億元,同比下滑40.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5億元,同比下滑61.23%。

瀾起科技:排名下滑61位,市值跌6%

瀾起科技為國際領先的數據處理及互連芯片設計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內存接口芯片供應商,2020 年全球市占率達到45%,公司擁有從DDR2 至DDR4 全系列內存接口芯片產品,并獲得英特爾和三星戰略入股。

今年上半年,瀾起科技業績確下滑嚴重。半年報顯示,其今年1-6月營收僅為7.24億元,同比下滑了33.51%;歸母凈利潤約為3.08億元,同比下滑48.82%。

瀾起科技表示,內存接口芯片行業的升級過渡,加之202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需求落差較大,導致目前行業整體仍處于去庫存階段。內存接口芯片是瀾起科技的核心業務,在該公司營收超過99%,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瀾起科技曾多次在財報中提及:“如果未來內存接口芯片市場及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公司內存接口芯片業務收入下降,將會對本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聞泰科技:排名下滑23位,市值跌2%

聞泰科技是手機ODM龍頭企業,主營三大業務:通訊產品集成業務,提供智能手機、平板、筆電、IoT、TWS耳機等產品ODM服務;半導體業務方面,運營主體為旗下安世半導體,該公司是全球領先分立與功率芯片IDM龍頭廠商,也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半導體公司之一。

聞泰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6.46億元,同比增長0.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41億元,同比下滑9.64%。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77億元,同比下滑4.32%,歸母凈利潤8.09億元,同比增長45.06%,扭轉前期單季利潤下滑趨勢。

聞泰科技并未在報告中直接解釋此前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但業內分析是ODM業務是拖累聞泰科技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該業務是聞泰科技最大的營收來源。

從產業鏈角度上看,行業競爭劇烈,ODM工廠受上下游企業的雙向擠壓,利潤空間有限。另外,對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消費電子上游器件和芯片的價格上漲,聞泰科技稱對公司盈利能力構成一定影響。

反而半導體業務表現更為亮眼。聞泰科技表示,半導體業務在2021年以來受新能源汽車需求驅動保持了持續較好的發展態勢,車規級產品體現出了良好的競爭力。

2021年,聞泰科技在業務拓展方面動作頻頻,不僅完成對得爾塔科技的收購,切入到光學模組業務領域,其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更是完成對英國最大晶圓廠Newport Wafer Fab的收購。

此外,業內傳聞,聞泰科技已經取代廣達、鴻海等臺系廠,成為蘋果(Apple)MacBook組裝廠,令業界震驚。若此消息為實,或將能逆轉聞泰科技后續的業績和市值。

小結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2021年疫情反復,以及罕見芯片荒續燒的背景下,半導體全產業鏈覆蓋材料、設計、封測、制造等環節的公司十分吃香。

其中以晶圓代工廠為最大贏家,如臺積電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創紀錄的銷售收入,增長速度也比以往更快。思瑞浦、斯達半導等芯片設計公司在國產替代大潮中,實現大幅度的業績增長,從而支撐市值走高。

但在半導體業蓬勃發展的最好時候,部分公司的日子卻過得并不好。如匯頂科技、瀾起科技、聞泰科技等公司的市值下滑得厲害,且背后均有業績走下坡路的狀況。原因主要是其主營業務所在行業市場增速放緩、競爭加劇導致營收減少或利潤下滑,又或是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