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5月1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隨著近年來我國在顯示產業鏈建設方面的投入和建設,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產地之一,特別是在LCD面板產業方面,我國獨占鰲頭。
 
以營收計算,2021年中國面板占全球市場41.5%,完勝曾經的霸主韓國33.2%。具體說來,LCD面板方面,中國廠商拿下全球50.7%的份額。韓國則繼續在OLED面板領域保持領先,2021年全球份額為82.8%,但中國企業的OLED占有率迅速提高。
 
不過,能取得這樣大的市場占有率,與國內面板企業長期的擴產和殺價密不可分。在疫情之前,面板價格幾乎處于低位,許多小的面板企業在大企業的夾縫中生存,但是隨著面板價格的不斷下探,許多面板企業面臨不賺錢甚至虧損的境地。
 
中國廠的LCD(液晶)電視面板產能不斷開出,供給淹沒全球,導致LCD價格頻頻下殺。
 
 
根據Wit Display消息指出,年前四個月包括北美等主要電視銷售衰退,再加上庫存問題浮現,5月電視面板跌勢加劇,TrendForce資深研究副總邱宇彬表示,55吋以下的電視面板單月都有2~5美元的跌幅。
 
雖然很多尺寸已經來到了現金成本,但是終端需求不好,面板廠減產幅度有限,供過于求的壓力仍大,造成5月面板價格跌幅擴大。第二季大尺寸面板跌勢不止,面板廠可能出現單月虧損,營運壓力大增。
 
韓國經濟日報2日報道,內情人士透露,本月份開始,LGD的韓國坡州廠和中國廣州廠,將下砍LCD組裝產線的玻璃基板投產量,該公司下半年的LCD電視面板產出將比上半年減少10%以上。
 
中國廠大量生產,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奪取市場,讓全球LCD電視面板的報價持續下滑,LGD不敵,決定大幅減產。在此之前,由于獲利惡化,另一韓廠Samsung Display已經宣布要在2022年底退出LCD業務。還有三菱、松下等企業在去年也都傳出減產或停產旗下液晶面板產線。
 
三星、LGD、松下等一些擁有液晶面板產線的企業紛紛出售、停產,這一舉動更使得我國成為液晶面板出貨量大國。這些以前的面板巨頭在大量停產或減產之后選擇從我國購買液晶面板,這也使得液晶面板產能和供給向我國頭部品牌靠攏。
 
其實,自從我國液晶面板生產崛起之后,對全球液晶面板供應的格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首的頭部面板企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出貨量中增長十分迅速。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三頭部廠商2021年上半年LCD TV面板出貨面積占當期全球總出貨面積50.9%。
 
而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1年,陸系面板廠出貨總量達1.58億片,占比為62%,刷新歷史高值,較2020年提升7個百分點。份額增長不僅來自收購,還來自于大陸產能本身的拓產,液晶面板的重心已經向中國偏移。
 
雖然看似我國液晶產業鏈在不斷壯大,但是行業也面臨許多問題。
 
首先,液晶電視紅利幾乎消失殆盡。雖然現在整個電視領域,液晶電視的銷量和體量非常龐大,占據整個電視出貨量的80%以上。雖然體量大,但是都知道液晶面板或電視根本不賺錢甚至虧錢,對面板企業來說,液晶面板的紅利幾乎已經消失殆盡。
 
其次,創新顯示技術的圍追堵截。前面也提到了三星、LGD等頭部面板企業選擇停產或減產LCD面板,不賺錢或虧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將更多的財力、人力投入到創新顯示技術面板的生產上,比如OLED、QD-OLED以及QLED等。
 
在這些創新顯示技術不斷壯大的前提下,對液晶電視或產業鏈來說是降維打擊,不斷擠壓液晶面板的生產空間,這對我國液晶面板企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總的來看,我國液晶面板產業鏈在不斷壯大,但是競爭和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