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偏光片產業已相對較為成熟,但市場仍具有較大潛力,正受資本關注。隨著偏光片部分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業內人士表示,偏光片企業或再迎“上市潮”。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609/61526.html
5月20 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2022年第二次創新層進層決定的公告》(股轉公告[2022]189 號),根據公布的調整進入創新層名單,佛山緯達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滿足創新層標準并進入創新層。
(圖源:緯達光電公告)
此前,2021年12月緯達光電就已發布公告稱進入上市輔導,此次進入創新層,再度推進了緯達光電的上市進程。
(圖源:緯達光電公告)
除此之外,恒美股份也于2021年進行上市輔導,業內人士表示,偏光片企業或再迎上市潮。盡管偏光片產業相對已較為成熟,但市場仍具有較大潛力,正受資本關注。
偏光片是面板中關鍵原材料,按照下游需求主要可分為黑白和彩色兩類產品,黑白偏光片包括TN、STN 兩種,彩色偏光片分為 TFT-LCD 和 AMOLED 兩條技術路線,目前行業以LCD為主,隨著OLED面板持續向電視等大尺寸產品滲透,OLED是未來主要發展趨勢。
據勢銀膜鏈了解,2021年全球面板用偏光片市場規模達102億美金,2021年中國大陸TFT-LCD面板產能占比超過全球的60%,國內偏光片需求量為3.6億平方米,但國內供應量僅2.65億平方米,偏光片供需存在約25%的差異。可見,偏光片的國產化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偏光片產業在全球的份額將穩步提升。
2021年我國OLED偏光片研發和產能取得突破
杉金光電偏光片業績激增182%,產線擴增中
作為杉杉股份的另一大業績支柱,杉金光電的偏光片業務表現同樣超出市場預期。2021年其生產份額約為 24%,排名全球第一,其是全球少數可以實現供應超大尺寸偏光片的生產商之一。
據杉杉股份2021年財報顯示,其實現總營收約207億元,同比增長151.9%,報告期內新增偏光片業務并表帶來較大業績貢獻,從2021.2-2021.12,杉金光電實現銷量1.1億平方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99.4億元,近約達總營收50%的占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9億元。
(圖源:杉杉股份2021年報)
最新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凈利潤約8.07億元,偏光片業務持續穩健發展,本期偏光片業務凈利占比4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5億元,凈利同比增長182%。
(圖源:杉杉股份2022年Q1業績報告)
杉金光電跟隨LCD電視面板大尺寸化趨勢,建設擁有全球唯一一條 2600mm 寬幅生產線,可以有效滿足 98 英寸及以上的偏光片市場需求。在高端IT和手機領域,偏光片正向著高透過、薄型化方向發展。此外,上半年杉金光電又陸續啟動了張家港、綿陽地區的新項目投資,項目建成后,公司將擁有12 條全球領先的產品線,產線布局將更加全面,產能優勢進一步夯實。
三利譜凈利同比上漲218%,鉆研LCD偏光片
三利譜是國內偏光片行業領軍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TFT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主要客戶包括國內面板雙巨頭京東方及華星光電。2021年隨著合肥產線的產能完全釋放和龍崗新產線正式投產,公司收入規模迅速增長,2018-2021年營收分別為8.83、14.51、19.05和23.04億元,CAGR為37.7%。
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0,296.22萬元,同比上漲20.94%;實現利潤總額37,506.53萬元,同比上漲201.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751.97萬元,同比上漲188.9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30,481.82萬元,同比上漲218.85%。
(圖源:三利譜2021年度報告)
三利譜為我國國內少數具備TFT-LCD用偏光片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公司已成為了國內主要液晶面板和主要液晶顯示模組生產企業的合格供應商。作為國內偏光片行業發展的開拓者,三利譜則持續推進超高透過率LCD偏光片、組合厚度150um的LCD偏光片等多個項目的研發工作。
盛波光電技術取得新突破,填補國內空白
深紡織子公司盛波光電是國內最早進入偏光片研發和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強、 最專業的偏光片研發團隊之一,擁有20多年偏光片產業的運作經驗。
偏光片產能與產線方面,盛波光電目前有7條量產偏光片產線,據年報數據顯示,規劃產能5280萬平方米,目前實際偏光片年產能已達6000 萬平方米,1-6號線生產經營情況良好,基本滿產滿銷。7號線主要產品已完成客戶驗證,訂單量逐步增加,產品的單位制造成本逐步降低,隨著 7 號線爬坡順利推進,后續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圖源:盛波光電2021年度報告)
盛波光電已經實現48英寸OLED TV用偏光片的量產出貨,填補了國內空白。后續將開展大尺寸高透OLED TV用偏光片的開發,導入用戶驗證。同時,手機用 OLED 偏光片也已經完成了主要客戶的測試驗證,后續將對生產線進行改造提升,以滿足批量生產的要求。公司目前正在開展車載偏光片、手機用 OLED 偏光片、納米銀觸控集成偏光片等產品的技術開發。
偏光片市場仍具吸引力
面板產業轉移,正向中國全面主導格局邁進
面板產業經歷了兩輪產業轉移,面板產業最早是美國和德國在底層技術上實現了突破,上個世紀90年代由日本實現產業化,直到2004年日本都在主導面板產業,代表廠商有夏普、愛普生、日立、東芝、三菱、三洋和NEC。隨著日美貿易沖突加劇,韓國和中國臺灣也在面板領域獲得突破,開始主導面板生產。韓國的代表企業有現代、三星、LG集團,中國臺灣的代表企業為“面板五虎”(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
2012年后中國大陸憑借價格優勢不斷擴產,最終于2017年超過韓國,全面主導了面板市場。目前我國的面板產能占比已超六成。隨著面板產業轉移,國內的偏光片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據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中國市場的占比從21.64%提升到了40.15%,中國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新型顯示產業始終保持正增長,整體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超過全球顯示產業增長速度,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伴隨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持續向中國大陸轉移,偏光片跟隨下游面板需求同步增長。
國內偏光片市場規模占比不斷提升
目前我國偏光片仍主要被日韓企業占據主要市場,整體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仍有較大替代空間。2020年國產企業杉杉股份、三利譜和盛波光電分別占比11.9%、3.9%和3.8%,總體市占率已達20%左右。整體來看,隨著韓廠產能加速退出,國產替代空間持續推進。
(資料來源:IHS、力特光電公告)
就供需結構來看,我國偏光片長期處于高度進口依賴情況,整體國內供給遠不及需求。2021年以來,隨著杉杉股份收購產能開工,我國偏光片供給量出現大幅度增長。據了解,2021 年國內偏光片需求量為 3.6 億平方米,但國內供應量僅 2.65 億平方米,中國大陸地區的國產替代依然存在0.95 億平方米的缺口,偏光片供需存在約 25%的差異,偏光片的國產化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產能占比看,2020 年中國大陸地區偏光片產能占比達 37%,取代日本成為第一。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2 年,預計大陸地區偏光片產能占比將超過 50%。隨著國產化進程不斷加速,偏光片市場的投資正在煥發新活力,預計到2025年,中國大陸 TFT-LCD 面板產能占比將超過全球的70%。預計 2024 年在中國共有 26 條偏光片生產線投入使用,中國大陸地區偏光片市場需求約4.4億平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1%。
長期來看,偏光片國產化是必然趨勢,而充沛的產能是國產替代的前提。我國偏光片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但要繼續做好現有產能釋放工作,努力提高新產線的產品利用率,快速提高產能,拓展市場份額,還要積極開發新產品、新市場和新應用領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