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2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6月25日,IT之家援引SamMobile報道,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已與寶馬達成協議,向后者供應數百萬塊汽車用OLED顯示屏。從2024年開始,寶馬全新高端轎車將開始量產,搭載三星顯示OLED面板。
OLED的定位是面向高端的,是繼CRT和LCD技術后的第三代顯示技術。由于擁有輕薄、高對比度、柔性可彎曲等性能優勢,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平板等終端設備上有著廣泛的運用。
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中國LED顯示屏行業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271.1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37.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6%。中國LED顯示屏行業市場規模2023年有望增長至1104.1億元,2019至2023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 14.8%。
不過OLED在行業中的占比仍然有待提升。在智能手機方面,2020年LCD的手機面板出貨量仍然超過55%;而電視方面,據中國經濟報報道,預計2022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量達到780萬臺,市占率接近4%。
據申萬宏源研究所調查,OLED大部分被用在智能手機和電視上。這也可以進一步證明,OLED面板在現在已經成熟的電子消費市場仍然有極大的拓展空間,汽車只能算在“其他”的品類中。汽車這一更注重機械動力的品類是否值得OLED面板的大量運用呢?
宏觀數據看車載顯示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宏觀一點的數據,先對車載OLED最終的覆蓋范圍有個大致的了解。
2021年,國內汽車的總銷量為2627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大約780萬輛。2021年中國國內的手機總出貨量為3.51億部。據IDC報告,2021年,全國的可穿戴市場出貨量為1.4億臺。電視的銷售表現不佳,據央視網報道,2021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下滑至4000萬臺以下,創12年來新低。國內的平板電腦銷量則有大幅上升,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2846萬臺,同比上漲21.8%,增幅巨大。
假設剛才羅列過的每一個市場都需要OLED面板,那么可以看到手機和穿戴設備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而這也是現實。上海證券研究所給出的數據是2020年市場上90%的智能手表使用的是OLED顯示屏;手機OLED占據市場約50%的份額,其中包含折疊屏所需要的可折疊OLED,而可折疊OLED暫時還沒有在汽車上大規模使用的先例。
可以看出來國內的汽車總體銷量和彩電的總體銷量是比較類似的,而彩電和汽車也有一項重要的功能是一致的——看。
電視是為了讓大家看的,所以有一個常用詞組是“看電視”;汽車的OLED基本會運用在車載顯示器、儀表盤等區域,其中儀表盤,以及空調音響等交互功能都需要進行顯示,讓駕駛員作出判斷。因此OLED上車確實是有著合理之處的。
不過很多網友認為OLED并不是汽車最重要的部分。
現在的很多汽車其實都將儀表盤換成了全彩液晶屏,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車,液晶屏已經成為了標配,彩色中控屏幕也是眾多車企最終的選擇。如果簡單從汽車信息平臺上進行查詢,大部分新版本的暢銷車型所采用的儀表盤和中控屏都是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屏,也就是LCD,仍然是大部分汽車廠商的選擇。
理想ONE是一款比較典型的大膽使用液晶顯示屏作為內飾的車型。其中從儀表盤到副駕駛的三聯屏設計最為人稱道:兩塊12.3英寸的LCD屏以及一塊16.2英寸的LCD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理想ONE是一款2020年非常暢銷的中高端車型,2020年的OLED在中高端的手機、電視領域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了。
車內使用OLED的汽車品牌依然是那些中高端汽車品牌。舉幾個例子:凱迪拉克Escalade是一款燃油車,這款車的特點就是有一塊超大曲面的OLED屏幕,售價在98萬元以上;奔馳牌電動車,奔馳EQS也配備了OLED屏幕,儀表盤和中控區域由三個獨立的OLED組成,全寬超過1.4米,售價在99萬元以上;蔚來ET5也是潮流的追逐者,中控有一塊12.8英寸大屏,液晶儀表屏10.2英寸,中控屏使用的就是AMOLED,售價32萬以上。
從價位就能看出來,使用OLED屏幕作為中控屏或者儀表盤的基本都是中高端車型。因此,寶馬綁定三星,使用OLED顯示屏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OLED顯示屏由于屏顯更為清晰,色彩質感更為舒適,會有更為優秀的視覺體驗。不過有網友質疑,由于每年售出的2000多萬輛汽車,并不會所有的汽車都配備液晶顯示屏,所以車載OLED的發展趨勢會比彩電的OLED發展趨勢慢。
實際上,這種推斷是不太合理的。首先,制約彩電的OLED發展的最大難點就在于尺寸。據上海證券研究院調查,大尺寸OLED面板受制于良品率低、制造成本高等原因,預計短期內難以形成大規模滲透。從成本來看,中國廠商在小尺寸的OLED制造上頗有優勢。核心供應商包括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和輝光電等,這幾家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非常接近,而他們都非常擅長小尺寸的OLED制造。
況且,OLED的生產價格會隨著工藝的進步和規模的上升逐步下降,就算現在OLED的價格高,由于汽車零部件非常多,OLED成本占比不會太高,車企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調節生產成本。這一點和OLED彩電有著本質區別。
OLED大彩電售價會非常高,短期內壓縮成本的難度非常大,而對于車企來說,他們不太需要在車內用到一塊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因此車載顯示的OLED化更有可能在未來逐步滲透。
尾聲
不過正是由于車載顯示基本不太需要巨大尺寸的屏幕,因此OLED并非是車企們一定會選擇的技術方向。
業內人士表示,Mini LED比OLED具有更高的對比度、高亮度,以及高色域,并且Mini LED不會出現OLED屏幕長時間使用導致的殘影、燒屏問題。因此,Mini LED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來自上汽的飛凡R7就采用了Mini LED技術。其中搭載的43英寸寬幅真彩三聯屏中就包括了15.05英寸的AMOLED中控屏、12.3英寸的Mini LED副駕屏、10.25英寸的Mini LED儀表屏。除了飛凡R7,理想L9、凱迪拉克銳歌等車型都配備了Mini LED。
OLED是否會成為車載顯示器的主流,仍然需要觀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