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2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瑞銀 (UBS)27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蘋果(Apple Inc.)雖獲得美國多指觸控介面技術專利權,但這并不代表蘋果將展開大規模的侵權控訴行動,投資人不需要太過恐慌。這份報告是由Maynard Um、Nicolas Gaudois、Arthur Hsieh、Steven Eliscu、Amitabh Passi與Alice Chen等多位分析師共同撰寫。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106/29-10358.html
根據報告,若蘋果決定收取權利金,那么最壞情況就是所有手機制造商的成本都會上揚,主因多指觸控已廣泛應用于幾乎所有智慧型手機上。不過,整體來說,蘋果仍是一家軟硬體制造商,收取權利金并非該公司的核心業務。
因此,蘋果取得上述專利權目的應是要保護自己,不太可能主動向其他業者追討權利金,除非是為了先發制人,屏除同業的競爭。此外,任何訴訟程序都非常復雜,因為被告很可能將提出反控,整個官司會拖延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報告,遭蘋果控訴侵權的宏達電(2498)、Google等廠商也應會要求縮小上述專利的解釋范圍。瑞銀指出,并非所有觸控應用技術都使用與蘋果專利相同的手勢,甚至還可能完全未侵權,例如Google的“Google`s Maps”程式介面。此外,Google、微軟(Microsoft)在運用觸控技術時,也應會找到避開蘋果專利的方式。
瑞銀指出,蘋果取得的多指觸控專利可能僅為特定的應用,涵蓋范圍并未像某些媒體報導的那么普遍。此外,宏達電等OEM廠商在使用Atmel、 Cypress Semiconductor與Synaptics的觸控面板控制晶片時也會同時獲得專利保障,可減少產品被禁運的機率。還有一點,Atmel在2008年收購QRG (Quantum Research Group)時就曾取得大量的觸控感應專利,而QRG先前曾與蘋果就iPod點按式選盤(click-wheel)專利訴訟案達成和解。
彭博社曾于4月18日報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幕僚律師Erin Joffre在審訊一開始就表示,他認為宏達電、諾基亞(Nokia)并未侵犯蘋果專利權。幕僚在ITC調查過程中代表第三方的公眾觀點,其建議并不具拘束力。受理蘋果控告宏達電、諾基亞的行政法官Carl Charneski預計在8月5日公布他的調查結果。
蘋果是在2010年3月2日在美國德拉瓦州地方法院以及ITC對宏達電提出專利侵權告訴,主張其所擁有的20篇與使用者介面、底層結構以及硬體方面的專利遭受侵害。ITC曾于3月25日初步裁定蘋果并未侵犯諾基亞所稱的5項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