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電容式、光學、超聲波指紋識別上演三國殺,顏值是關鍵?應用于智能手機的指紋識別目前主要有三種技術:電容式,光學式和超聲波式,目前市面上看到最成熟的指紋手機基本都是電容式的。然而當下火爆的全面屏手機,把“無處安放”的指紋識別技術,一下拉到眾人面前,這三個指紋識別技術都是怎么一回事,在未來誰更有統治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電容式指紋識別
電容式指紋模塊是利用指紋sensor與導電的皮下電解液形成電場,指紋的高低起伏會導致二者之間的壓差出現不同的變化,借此可實現準確的指紋測定。該方式適應能力強,對使用環境無特殊要求,同時,硅晶元以及相關的傳感原件對空間的占用在手機設計的可接受范圍內,因而使得該技術在手機端得到了比較好的推廣。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710/17-48499.html
雖說技術非常成熟,但在被炒的火熱的全面屏手機概念,電容式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指紋識別集成在手機上的形式無外乎就是這幾種:后置和前置,還有側邊等。
正面指紋識別則是一種相對受歡迎的方案。從觀感來說,正面位置更符合傳統的交互審美,而且在操作上更加直觀,用戶不必拿起手機就可以通過指紋識別進行解鎖。在追求極致屏占比的當下,正面識別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背面指紋識別也是目前較為多見的位置方案。AuthenTec在正面電容按壓式指紋識別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核心專利,被蘋果收購之后停止對外服務,并且最初的安卓機型多為虛擬按鍵,這便是背面指紋方案被大面積采用的原因。但就使用體驗來說,用戶想要解鎖就得拿起手機,比較麻煩,而且一般都會有其他功能集成在指紋識別按鍵上,用戶在使用這些功能時背部位置就顯得不夠直觀。
側面位置雖然不會占用前后面板空間,但指紋模組的厚度會對屏幕的邊框寬度產生影響,而且在手機越來越薄的當下,允許側面指紋占據的空間越來越小,指紋識別掃描面積的縮小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指紋識別率降低。所以側面位置方案能成為最終的指紋識別形態的可能性較小。
光學指紋識別
光學識別是應用比較早的一種指紋識別技術,比如之前很多的考勤機、門禁都采用的就是光學指紋識別技術。
主要是利用光的折攝和反射原理,將手指放在光學鏡片上,手指在內置光源照射下,光從底部射向三棱鏡,并經棱鏡射出,射出的光線在手指表面指紋凹凸不平的線紋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線明暗就會不一樣。用棱鏡將其投射在電荷耦合器件上CMOS或者CCD上,進而形成脊線(指紋圖像中具有一定寬度和走向的紋線)呈黑色、谷線(紋線之間的凹陷部分)呈白色的數字化的、可被指紋設備算法處理的多灰度指紋圖像。然后對比資料庫看是否一致。
在今年2月底的世界移動大會(MWC2017)上,匯頂科技也曾借助三星Galaxy S7 Edge展示了用手指直接按壓屏幕就可以實現解鎖的光學指紋解鎖技術。
目前眾多指紋芯片企業正在研發布局光學指紋市場,包括上海籮箕、新思、匯頂等,而在去年下半年,新思更是投資了上海籮箕。雖然目前很多指紋芯片市場都在布局,但是整體看來,距離市場量產仍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池認為,光學式屏幕指紋識別現在的單價大約為目前主流電容式的3倍到5倍,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不過,他也提到了這項技術現在穿透性不佳,很容易被光源和屏幕顏色所影響,出現識別錯誤的問題。并表示消費級光學式屏幕指紋識別將在明年下半年量產。
超聲波指紋識別
超聲波指紋識別與電容式需要檢測指紋表面不同,超聲波具有穿透性,利用指紋模組發出的特定頻率的超聲波掃描手指,利用指紋的不同對超聲波反射的不同,能夠建立3D指紋圖形,因此對手指表面的清潔程度并不用太過考慮。另外,由于超聲波具有比較強的穿透性,可以穿透金屬、玻璃等常用手機材質,因此對手機外觀方面也不會有太多限制。
在2015年的MWC展會上,高通發布了Sense ID 3D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目前這種技術已經被不少專業機構和政府部門所使用,小米5S搭載的正是高通的超聲波指紋識別芯片。在今年6月份的世界移動大會上,vivo展臺上就展示了這樣的一個使用場景:在水下通過超聲波指紋傳感器解鎖手機,并在水下拍照。所以你的手機不僅能做到防水,而且還能在水下進行使用,這也是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的一個特別優勢。
關于商用時間,高通也給出了答案:“我們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將應用于商用終端;面向顯示屏的指紋傳感器將會稍晚一點,當然我們已經展出了可以正常使用的demo,所以我們預計今年10月將開始工程出樣,2018年年初開始商用出樣,2018年夏天商用終端就會上市。”
目前來看,幾種指紋識別各有優勢,電容式有無法抗拒的成本優勢,而光學和超聲波指紋識別因為技術欠成熟問題,遲遲不能在全面屏上大展拳腳。但在未來,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追求極致技術與美觀的時代,更優越的技術才能帶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