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晶門科技:觸控芯片用于華為 總市值卻僅殼價。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國,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50%以上,但過分依賴進口也是一大弊端。剛剛過去的十九,在報告中就明確的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而芯片則是未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也就是說,國產芯片的崛起正在提速,千億的市場規模正在等候。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711/10-48732.html
根據芯片的產業鏈劃分,從設計到出廠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6個部分,而個股領域的國產龍頭企業展現了驚人的漲幅:
其中芯片設計環節龍頭A股的兆易創新(603986.SH)目前處于停牌,但過去三個月,累計升幅為129%。
芯片制造環節晶圓代工龍頭為中芯國際(13.84, -0.32, -2.26%)(00981)9月至今呈現單邊上行的走勢,累計升幅近90%。
在芯片概念的風口中,智通財經發現,與中芯國際同屬于半導體企業——晶門科技(02878)也出現了30%升幅,但總市值不到中芯1/5,僅僅10億總市值。而且晶門前身為摩托羅拉的半導體研發單位,現屬于央企CEC旗下的華大半導體,目前為華為榮耀V9提供觸控芯片。
購maXTouch®觸控技術拯救股價
晶門科技前身為MOTOROLA的半導體研發單位,現歸屬于華大半導體。從MOTOROLA分拆出來后,晶門科技就一直在顯示驅動領域深耕,產品涵蓋了OLED、PLED、TN、STN、HTN、TFT、電子紙等,其中電子紙顯示驅動是全球第一位。但是業績卻很“難看”,從2013年以來整體處于凈虧損狀態,中間受業績預期和實際業績的影響,在持續地上漲和大跌過程中切換。
但2016年出現了與以往不同走勢,在0.3港元這個位置趴了近10個月,成交最高不過百萬,總市值近8億港元,在主板宛若殼股。10月份后,晶門的成交才出現了變動,在接下來的4個月中隨后股價展開了兩段合計60%上漲,股價攀升到了0.5港元后一路下挫。直到2017年8月22日,晶門中報公布后,股價剛好跌到0.3港元又展開反彈,至今仍保持在上升通道中,累計升幅超30%。
智通財經了解,這兩次上漲的都出現了一個關鍵的因素——maXTouch®觸控技術。2016年年底,晶門科技宣布以2300萬美元收購美國上市公司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的maXTouch®觸控技術。2017年中期業績,晶門科技因maXTouch®觸控技術的加入中期業績改善。
收購計劃乃高人指點
說到改變晶門科技maXTouch®觸控技術,不得不先介紹一下,主要主導晶門科技進行此次收購的大股東——華大半導體。
華大半導體是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集團公司。
華大在安全芯片領域保持著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2016年,華大半導體被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評為中國十大IC設計企業,成為非通訊類企業的龍頭。市場一直流傳,CEC將把芯片設計業務全部注入晶門科技。如果傳言成真,后市的爆發不容小覷。
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傳言還未變成事實,但是華大對于做大做強晶門的決心卻不用質疑。晶門科技收購微芯科技的maXTouch®觸控技術,就是華大主導的。
切合OLED熱潮布局
回到這項maXTouch®觸控技術身上。
Microchip此次剝離出售的maXTouch®觸控技術來源于愛特梅爾(ATMEL)。ATMEL在觸控市場有著超過10年的發展歷史,2015年全球市場占有率依然可以達到10%!
maXTouch®的技術及半導體產品于觸控市場享負盛名,廣泛應用于手機及平板電腦領域。maXTouch的技術更于可撓式OLED觸摸屏控制器市場稱冠。這些技術被三星和小米的手機大量采用。
完成此次收購,在國際上,晶門科技可以與博通(Broadcom)和新思(Synaptics)等國際觸控芯片巨頭站成一線。在中國的觸控芯片市場上,高端部分的制造則基本主要集中到包括敦泰、匯頂、思立微、晶門科技等廠商手里。
目前,蘋果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已經開售,其采用的OLED全面屏成為目前高端手機的標志,以往的LCD面板也逐漸被取而代之,柔性OLED屏的熱潮正在來襲。提前一年布局實現OLED觸控技術布局的晶門科技,有望在中國面板企業大幅往柔性OLED轉型升級過程中,占據更有利的市場先機地位。
技術儲備驚人
除了新加入的maXTouch®觸控技術,晶門自身的產品也具備領先優勢。
晶門科技的PMOLED產品占市場份額超過50%,是行業細分市場龍頭,但是市場沒有給予任何溢價。
移動智能產品,市場一直有統一意見,就是發展更輕,更薄,可供彎曲折疊的產品,而晶門科技業務發展方向,就是幫助移動智能產品變得更薄,更輕。
在TFT-LCD上,晶門科技自2015年11月已開始量產,應用于FWVGA面板的TDDI SSD2061.SSD2061備受高端智能手機客戶采用,累計付運量2016年上半年已超過6百萬件。而新推出之全高清TDDI SSD2091也已獲一個主要智能手機品牌確認采用,并于2016年下半年開始進行量產,TDDI SSD2091是全球最早成功量產單芯片。
而在OLED的研發上,收購微芯科技的資產,就是為了研發用于OLED上的TDDI,產品預期可以在明年推出。TDDI是行業的方向,所以生命周期會較長,而產品剛推出存在較高的毛利率,從這點看,晶門科技走向良性發展是顯而易見的。
維信諾與晶門科技研制成功中國大陸首顆AMOLED驅動芯片,2015年AMOLED5.5寸屏開始量產,隨著維信諾在AMOLED產能上不斷加大,未來這一塊業務出現穩定增長,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從AMOLED的發展趨勢看,蘋果十周年紀念版iPhone X帶來的OLED熱潮正在來襲。
加上maXTouch觸控技術,在未來這幾千億的市場里面無論采用IN CALL,TDDI(驅動顯示芯片跟觸控芯片二合一),還是從不同屏種LCD,OLED,晶門科技都能滿足。
進入華為產業鏈 業績迎來拐點
2017年8月底,晶門科技公布中期業績,股價也隨之蘇醒。
2017年上半年,晶門科技銷售額同比增長18%至3860萬美元,毛利同比增長41%至1470萬美元,凈虧損同比收窄12.5%至560萬美元,每股虧損0.23美分。相對于過去的幾年,業績明顯改善。
晶門科技實現售額同比增長,增長的部分來自主流顯示業務單元的總銷售額同比增加了約31%達2000萬美元。這主要有賴新購入的maXTouch觸摸屏控制器IC所帶來的額外銷售額貢獻。以及maXTouch觸摸屏控制器IC取得了主要國際品牌的訂單及設計項目。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華為榮耀 (Honor)旗艦新品V9,正是使用晶門科技的嶄新內嵌式(In-Cell)maXTouch®觸控芯片,實現超快觸控反應率。晶門科技打進華為手機的供應鏈,不僅反映了晶門科技領先的市場地位和技術水平,也預示著未來業績的快速增長。
收入增加,毛利提升,但依舊未能實現扭虧為盈。這主要是晶門主要是研究及開發成本增加所致,但研發的投入最終會轉化稱技術的優勢。
結語
晶門科技一直在顯示驅動領域深耕,并具備技術優勢。通過收購美上市公司微芯科技的maXTouch®觸控技術,與集團現有技術切合,成功進入了華為手機的供應鏈。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目前估值僅為10億港元,僅為港股同業半導體公司中芯國際的15%,主要是缺乏大行和券商覆蓋,也少長倉基金參與。
母企CEC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是正宗的央企,有望獲得資產和業務的注入。估值上,A股市場的匯頂科技也同樣涉及芯片觸控,該業務于2016年占其總收入的24.78%達7.63億人民幣,總市值在500億元左右。相比之下,晶門科技十分迷你,這或許就是它的賣點。
近期,晶門科技公布向董事授出若干購股權,行使價0.356港元,折讓不多,在港股市場這往往是股價炒高前的必然動作,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