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2月2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豬年伊始,全球最紅火的市場無疑是中國大陸的A股。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902/27-53265.html
在A股中,令萬眾矚目的明星股非京東方A莫屬。
豈止是萬眾矚目,而是百萬眾矚目、千萬眾矚目、億萬眾矚目。關注京東方A的人,不僅有京東方一百四十萬個股東,還有A股一億四千萬個投資者,以及海內外一千四百多家媒體。
A股開年第一周交易,京東方A走出一波強勢行情, 連續三天達到漲停板,周漲幅為36.64%,周換手率為33.95%,周成交額為365.10億,市值周增長340億,最新市值為1246億元。其中,周成交額位居滬深兩市第一,這已然是大牛市的成交額級別了。
為什么是京東方A?
一輪行情都會有一個龍頭板塊,板塊里會有一只標桿性個股。在這輪行情中,OLED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了這個龍頭角色,京東方就是這個板塊的標桿性個股。
京東方A不是OLED板塊中漲幅最大的個股,卻是OLED板塊中號召力最強的個股,它的連續漲停,不僅掀起了OLED板塊的漲停潮,而且帶動了科技股板塊的全線上漲,進而刺激了整個A股市場的全面復蘇。
為什么是OLED?
驅動這一輪OLED板塊瘋狂上漲的主要動力,是備受各大廠商追捧的柔性折疊屏手機。柔性屏技術有望在新型手機中得到大規模應用,并且已經到了投產階段。
繼柔宇科技發布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iexPai(外號柔派)之后,2019年2月22日、24日,兩大手機巨頭三星、華為先后發布了“驚艷世界”的折疊屏5G手機——三星Galaxy Fold和華為Mate X,兩者均為商用量產手機。華為Mate X發布會舉行后不到24小時,TCL、努比亞也發布了折疊屏手機。
主流手機廠商在折疊屏方向上的一致性加碼布局,印證了折疊屏將是下一代智能手機產品的確定性形態和迭代發展方向。智能手機行業正在醞釀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風暴,我們正在迎來智能手機改朝換代的大浪潮,只是很多人還渾然不知。
柔性屏概念股儼然成了A股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股票,以至于股民們見面就問手中持有的股票柔不柔。股票會因柔而飄而飛,比大象飄得更久,比豬飛得更遠。這次OLED板塊領頭的A股行情,既教育了廣大的投資者,也教育了廣大的消費者,為折疊屏智能手機培育了廣大的市場。
業界認為2019年有望成為折疊屏手機元年。折疊屏手機對柔性AMOLED屏幕有翻倍需求,未來有望成為面板企業發展的新引擎,柔性OLED全產業鏈有望充分受益折疊屏對需求的拉動。
京東方A已然成為我國柔性OLED面板行業的龍頭,甚至全球龍頭,在大浪潮來臨時其最受益。
二
什么是OLED?
OLED是英文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的縮寫,翻譯成中文為有機發光二極管,或者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是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云于1979年在實驗室中發現的。
OLED顯示技術擁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刷新速率等物理屬性,具有可柔性顯示、可透明顯示、超輕超薄、高亮度、反應靈敏、能耗低、適用溫度范圍廣、抗震抗摔抗壓等性能優勢。
早在2014年,柔宇科技成功研發出了厚度僅為0.01毫米、薄如蟬翼的全彩AMOLED柔性顯示屏,這種柔性屏具有輕、薄、柔、艷的特性,可以隨意彎曲、卷曲、折疊,在全球電子科技領域造成了很大轟動。
2017年10月,京東方建成的我國第一條、全球第二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量產。量產的柔性屏厚度只有0.03毫米,比一張紙還要輕薄。用手輕輕地觸碰,任意彎曲折疊,各種操作全無障礙,20萬次彎折測試無損傷。
2018年11月18日,在央視一套加油向未來節目中,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京東方柔性屏通過沸水煮30秒、1毫米半徑鋼絲卷曲以及4噸液壓機壓力三大極限挑戰,仍然正常顯示。
柔性屏有哪些應用價值?
柔性屏應用于折疊屏手機僅僅是個開端。
折疊屏手機有三種典型的設計方案:第一種是左右折疊開合,合上就是智能手機的普通屏幕,展開就是平板電腦的大屏幕;第二種是360度旋轉開合,向外折疊則外露小屏幕,向內折疊則將屏幕完全隱藏起來;第三種是卷軸開合,柔性屏像一幅水墨畫一般展開或者卷起。
對于當下的手機產品而言,折疊屏有三大突破:首先是屏幕柔性可折疊,這是一個極具視覺震撼和未來感的應用;其次是真正實現了全面屏,可利用手機背面或邊框放置攝像頭等元器件,不需要在屏幕上做劉海或者打孔;最后是解決了大屏移動設備攜帶的便捷性,解決了盡可能大的視野與盡可能小的體積之間的沖突。
柔性屏的意義在于,讓交互的窗口存在于任何地方。
柔性屏突破了屏幕是二維的固定概念,讓屏幕可以附著在單一或者復雜的曲面上,讓人與機交互的媒介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平面。
柔性屏的大小是任意的、形狀是任意的、彎曲也是任意的,便于布置在任何位置、任何大小、任何形狀的表面上,使得各式各樣的表面都具有了光電顯示、觸控、傳感等電子功能,成為了便于信息交互的智能表面。
柔性屏以柔性的薄膜基板代替了硬性的玻璃基板。在只有幾微米的超薄薄膜上涂抹上電子層,電子層中集成了大量的電路和傳感器,再布置到那些不太可能集成芯片的表面上去,使得這些表面突然變得有生命力了。
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不是方方正正的,所以,我們今天的電子載體,只能集中在少數幾個方方正正的設備里面,比如手機、電腦。未來的每一個表面都可以是智能化的。每個物體都有表面,因而每個物體都是可以智能化的,都是可以聯網的。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預言,到2020年,連接到每個人的設備數量將從現在的兩個增加到一千個。柔性屏正在將這一預言變成現實,雖然到2020年不一定實現,但是,今天的柔性技術已經開始走入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
我們的衣服、鞋帽、桌布、沙發,有了顯示和傳感之后,才能被網絡連接上;建筑的墻壁、門窗、地面、裝飾、家居,在擁有了智能表面之后,才能與我們交互并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大至高速列車、智能汽車的內飾空間,小至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的外飾表面,統統需要配置柔性化產品。
在未來萬物互聯的世界里,柔性屏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物不配、無人不用。因此,柔性屏既有著無限的應用空間,也有著宏大的市場容量,也許最富有想像力的人,也描繪不全它的未來前景。
三
柔性屏概念在當前階段爆發,實質是以中韓為主導的面板產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及產能周期的具體表現,即從技術路徑上看,全球面板產業正經歷一場從LCD(液晶屏幕)向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的躍遷。
誰是OLED的霸主?
韓國的兩家企業三星、LG涉足OLED最早,他們一直牢牢占據著OLED產業的主導地位,被稱為OLED領域的雙雄,其中,三星稱霸移動端的OELD小屏生產,LG稱霸電視端的OLED大屏生產。
在 AMOLED 屏領域,三星更是玩到極致,鼎盛時期在該領域占有 95% 的市場份額,是絕對的AMOLED全球產能龍頭。
OLED包括AMOLED和PMOLED,它們的區別在于發光驅動方式不同,前者屬于主動發光驅動,后者屬于被動發光驅動。其中,柔性AMOLED顯示受到了全球科技巨頭的青睞,應用柔性AMOLED顯示屏已成為高端旗艦手機的重要趨勢之一。
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的 AMOLED柔性屏面板出貨量僅為9000萬片,到了2018年,全年出貨量就激增到了1.6億片,三星因此成了最大的贏家。
誰挑戰三星的霸主地位?
2015年,京東方、深天馬相繼宣布投建第6代AMOLED生產線,昭示著中國面板產業開始躋身柔性屏軍備競賽領域。到了2017年6月,全球在建及規劃建設的柔性AMOLED生產線達15條,其中有9條屬于中國企業。
在由京東方、深天馬、維信諾、華星光電、柔宇科技、和輝光電組成的中國軍團中,京東方無疑最具有挑戰三星霸主地位的實力。
京東方在AMOLED領域布局較早,2001年公司就成立了AMOLED 技術實驗室,同時目前5.5、6.0代均已經得到了量產。截至2018年上半年,京東方在OLED領域可使用專利超過23000件。
據統計,京東方已經量產、在建和即將投建的全柔性AMOLED產線多達4條,分別布局在成都、綿陽、重慶、福州,全部量產后總產能達19.2萬片/月,總投資額達1860億元。
其中,成都產線自量產以來產能良率爬坡進展順利,綿陽產線有望2019年實現量產,重慶產線已經開工。照此速度發展下去,京東方未來十年的柔性AMOLED產能將追上或者超過三星。
最近令業界感到驚訝的是,由于其快速提高的產量和品質,京東方擊敗了包括LG Display在內的競爭對手公司,成為了華為Mate 20 Pro柔性OLED顯示屏的主供應商。
京東方還取得了蘋果柔性OLED面板供應商資格,成為繼三星顯示和LG Display之后的第三家柔性OLED面板供應商。2020年,蘋果折疊iPhone采用的柔性屏,并不是來自三星,而是來自京東方。
京東方首席執行官陳炎順表示,2019年京東方將為市場提供5000萬的柔性AMOLED產品,表明了京東方的柔性AMOELD顯示屏已經完成了前期的產能爬坡階段,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都達到了實際量產水平。據報道,2018年3季度,其正處于爬坡中的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綜合良率已超過70%。
根據IHS Markit數據,按現有產線規劃測算,到2020年,京東方將占有全球22%的柔性OLED產能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三星的產能份額將被稀釋下降至54%。
根據顯示供應鏈咨詢公司(DSCC)的數據,京東方2018年第四季度將其6.39英寸QHD + AMOLED面板的單位生產成本降至80美元,而三星的生產成本則為60美元。預計兩家公司的生產成本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持平,而到了2019年底,京東方的生產成本有望低于三星。
目前,OLED產能主要掌握在三星手中,手機廠商有很強的動力尋找新的供應商。京東方的產品僅次于三星實現了大批量出貨,并在華為Mate 20 Pro上使用,這是下游高端客戶對品質的認可。華為在2019年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的首款5G商用折疊屏手機 Mate X ,使用的仍然是京東方生產的柔性屏。
未來,隨著京東方的柔性OLED產能釋放,銷路幾乎不成問題,市場份額還將大幅提升。
由此可見,京東方是中國大陸柔性AMOLED產業的絕對龍頭,無論產能、工藝水平,還是供應鏈話語權以及手機廠商資源,均具有絕對優勢。
四
柔性OLED普及面臨的瓶頸是什么?
業界普遍認為,當前柔性OLED市場發展不如預期,不是產品不好、技術不好,主要是價格太貴。所以,柔性OLED要想普及,必須能夠將成本降低到足夠低的程度。
柔性OLED面板的制造方式有兩種,一種稱為蒸鍍工藝,一種稱為印刷工藝,即噴墨打印,其中印刷工藝更為高效且能夠大幅度降低成本。因此,可大規模量產且不需要大型蒸鍍機的印刷工藝,幾乎是柔性OLED屏幕普及的唯一出路。
2018年11月,京東方宣布首款印刷式OLED顯示屏研發成功,這是繼日本顯示巨頭JOLED之后世界第二個研發出印刷式OLED技術的廠商。
目前,三星和LG尚無相關消息透露,可以說在這個領域里,中國具有了反超韓國的技術,在全球柔性OLED制造技術上都是處于領先地位的。
按目前的研發進度,京東方最有可能最先實現該技術產品的量產。預計在五年之內,國產印刷OLED顯示產品將大規模量產,屆時,千元級別的柔性OLED電視類顯示產品將大批上市。
柔性OLED需要融合哪些關鍵技術?
柔性屏產品要實現自由折疊、多次折疊,手機折疊屏能夠彎折到180度以致完全重疊在一起,還面臨著很多技術挑戰,比如薄膜封裝、激光剝離、柔性IC邦定、應力管控。
柔性OELD面板固然是實現屏幕彎曲、折疊的關鍵技術,但是,電池、電路板、攝像頭、喇叭、按鍵等零部件的柔韌性技術成熟度都要提升,人機交互方式、用戶界面、操作系統也要改變。
因此,柔性OLED產品實現商業化,需要整個產業界和產業鏈的通力合作,以解決所面臨的這些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京東方基于小孔成像原理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對柔性屏結構進行了創新設計,更好地滿足了折疊屏手機對屏占比的需求;京東方還創新地推出可實現自發聲的柔性顯示屏幕,極大豐富了柔性顯示屏的交互方式。
柔性屏最重要的配套關鍵核心技術,無疑是要設計一套操作方案,既要充分利用柔性屏可彎折的硬件特性,又要簡單、自然、實用。如果能搞出來,會極大地提升柔性屏的交互體驗,用戶自然會看到柔性屏的厲害。
OPPO副總裁沈義人,曾經體驗過折疊屏手機的工程樣機。他在微博中寫道,我覺得折疊屏沒有解決究竟能給用戶帶來交互上或者體驗上的提升問題之前,是沒有特別大的價值的。
幸運的是,中國大陸已經有人設計出了這樣一套操作方案,它的名字叫做觸控2.0交互技術。據媒體報道,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將開啟物聯網跨平臺操作時代,開啟無按鈕智能手機時代,開啟智能電視無鍵遙控時代,開啟汽車混合智能駕駛時代,也將開啟柔性屏新交互時代。
五
什么是觸控2.0交互技術?
媒體將中國漢字工程院院長鐘林發明的、基于觸控三大定律的第二代觸控交互方式,稱之為觸控2.0,而將目前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由喬布斯和蘋果公司首推的第一代觸控交互方式,稱之為觸控1.0。
觸控2.0不僅是觸控1.0的一次升級,而且是一次全新的技術突破。鐘林奉行的是一條完全不同于比爾·蓋茨、喬布斯的技術路線,破天荒地用方位手勢取代了全部實體按鍵和所有虛擬按鈕,用提示用戶界面取代了按鈕用戶界面。
觸控1.0的主要技術特征是點擊手勢加按鈕操作界面,它的用戶界面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按鈕,既有實體按鈕,也有虛擬按鈕,它的顯示界面就是操作界面,就是說,顯示界面和操作界面是一體的,用戶手指必須接觸按鈕,實行的是顯控一體操作模式。
觸控2.0的主要技術特征則是方位手勢加卡片提示界面,它的用戶界面里不存在任何按鈕,既無任何實體按鈕,也無任何虛擬按鈕,它的顯示界面不一定是操作界面,就是說,顯示界面和操作界面是可以分離的,用戶手指不必接觸卡片,實行的是顯控分離操作模式。
所謂方位手勢,包括點擊、長按和直線滑動三大觸摸手勢,它們都是用戶手指朝向某個方位移動,故統稱為方位手勢。對三大觸摸手勢所操作功能的重新定義,概括為觸控三大定律。
點擊就是滑動,滑動也是點擊,這就是觸控第一大定律。其中,點擊手勢所操作的內容標示在中央位置的卡片上,八個方位滑動手勢所操作的內容標示在對應方位的卡片上。
重新定義的點擊手勢和滑動手勢,如此神奇地取代了各種各樣的圖標按鈕和卡片按鈕。
點擊就是進入,長按則是退出,這就是觸控第二大定律。用戶手指長按觸屏,則返回上一級頁面,若上一級頁面不是主頁,繼續長按則返回主頁,返回主頁后繼續長按則關機,關機后再次長按則重新啟動。
重新定義的長按手勢,如此巧妙地取代了返回鍵、主頁鍵和開關鍵。
長按就是按住,離開則是松開,這就是觸控第三大定律。用戶手指在觸屏上先滑動后長按,則一直保持滑動方位卡片上所標示的操作狀態,模擬的是按住按鈕不松開,用戶手指離開觸屏,則是終止操作狀態,模擬的是松開按鈕。
例如,用戶手指在觸屏上向右上方(左下方)滑動后長按,則操作智能手機音量逐漸增大(減小),當音量增大(減小)至期望值時,用戶手指離開觸屏,則結束音量調節。
重新定義的滑動與長按的組合手勢,如此順手地取代了各種變量(如音量、亮度)調節按鈕和連續翻頁滾屏按鈕。
觸控2.0交互方式是我國在信息科技領域里又一重大發明,她打破了美國人對交互方式、用戶界面、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壟斷,她提供了一個直接跨越鍵控、鼠控、觸控1.0三個人機交互階段,更加適合柔性屏終端操作的中國方案。
六
觸控1.0為什么不適合折疊屏交互?
觸控1.0模擬的是鼠標器操作原理,即用手指點擊按鈕取代手指雙擊鼠標器左鍵,用手指在觸屏上滑動取代手指轉動鼠標器滾輪,用手指長按觸屏上的虛擬按鈕取代手指單擊鼠標器左鍵,用手指長按觸屏上的圖片文字取代手指單擊鼠標器右鍵。
蘋果公司將觸控1.0交互技術成功地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極大地提高了人機交互效率和用戶操作體驗,迅速地推動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全球的普及。
然而,蘋果公司將觸控1.0交互技術應用于智能手表和智能電視,谷歌公司將觸控1.0交互技術應用于智能眼鏡和VR頭盔,均未達成預期效果,原因在于用戶手指在這些設備上要么按不準按鈕,要么按不著按鈕,這一切都是觸控1.0按鈕用戶界面惹的禍。
目前的折疊屏僅僅將智能手機展開為平板電腦,面臨的交互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主要還是軟件適配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對放大的屏幕重新進行軟件適配;二是小尺寸屏幕時使用App的智能機版本,大尺寸屏幕時自動切換為HD平板電腦版本。
考慮到安卓系統長久以來混亂的適配問題,對于折疊屏的軟件適配,短時間內著實是難以樂觀。
即使三星已經展示了一套多窗口聚合的UI界面,盡管谷歌已經宣布將為名為“Foldables”的折疊屏設備提供軟件層面的支持,讓安卓應用能夠自適應不同尺寸比例的屏幕,但是究竟能有多少應用開發者選擇適配,又有多少應用能夠符合谷歌的標準,著實難以樂觀。
目前公布的折疊屏手機仍然采用的是觸控1.0交互方式,參照平板電腦的歷史,已經預見到第一批折疊屏手機在交互體驗上,可能很難使消費者滿意。
將來,要將智能手機展開為智能電視,或者將智能手機折疊為智能手表,或者將柔性屏應用到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采用觸控1.0交互方式的話,我們將遭遇更廣泛、更嚴峻的交互困境。
柔性屏會遭遇哪些交互困境?
概括地說,如果采用觸控1.0交互方式,柔性屏至少會遭遇人機交互的三大困境。
第一大困境:適配
觸控1.0采用的是直控模式,用戶手指必須接觸按鈕才會產生操作效果,操作效果與按鈕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有關。
在按鈕用戶界面,每個按鈕都要確定它的有效操作范圍,都要涉及一系列編程代碼。對于不同形狀、不同尺寸、不同性能的柔性屏,還要經過軟件適配,才能完美地兼容,否則就會出現點擊無響應或者亂響應現象。
目前的軟件都是為普通手機適配的,普通手機的屏幕形狀單一,尺寸變化不多,軟件適配難度并不是很大。但是,柔性屏的形狀和尺寸則是多變的,開發者所做的軟件方面的兼容性測試恐怕要非常多。
將來的物聯網世界,所連接的絕大部分物品都會有柔性屏。在這個世界里,不同硬件、不同軟件、不同系統相互之間所表現出的顯示效果都不盡相同,它們之間的軟件適配,幾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第二大困境:遙控
柔性屏的形狀是可變的,形狀的改變會拉長或者壓扁柔性屏上的按鈕。如果是圓形圖標界面的話,那么,變形后的按鈕已經不再是圓形圖標;如果是方形卡片界面的話,那么,變形后的按鈕仍然是方形卡片。所以,將來的柔性屏界面將是卡片界面的一統天下。
柔性屏的大小也是可變的。柔性屏的放大會導致按鈕的放大,以至放大到一些按鈕遠離用戶,用戶手指按不著或者不便按著這些按鈕,因為在放大的柔性屏上同樣存在著操作的熱區、冷區和死區;柔性屏的縮小會導致按鈕的縮小,以至縮小到用戶按不準按鈕。
在這些場景下,用戶需要的不再是直控,而是遙控。只有遙控才能普適各種柔性產品操作,即便是折疊屏手機也需要遙控,因為不遙控則不便單手操作或者雙手同時操作。
盡管卡片界面可以應用于幾乎所有的柔性產品,但是,如果只是從形式上改變按鈕形態、而不從本質上改變交互方式的話,那么,在柔性屏時代,誰都不會贏得操作系統的大一統,因為觸控1.0交互方式并不適合于遙控,原因在于它模擬的是鼠標器操作,而不是遙控器操作。
第三大困境:邊界
柔性屏像紙張一樣薄輕舒展,具有可彎曲、可卷折、可吊掛、可粘貼、可縮放、可攜帶、可移動等特性。將來,更多的柔性屏將完全隱藏在各種物體的智能表面,只有在需要時,才會激活并呈現在智能表面。
如果采用觸控1.0交互方式的話,柔性屏需要覆蓋的將是整個智能表面,就是說,智能表面有多大,柔性屏就有多大,因為柔性屏的觸控界面就是顯示界面,如此設計在經濟上不可取,在實用上也沒必要。
應當將智能表面的觸控功能與顯示功能適當分離,使得一些智能表面僅僅具有觸控功能,使得柔性屏僅僅成為智能表面的一部分,如此設計無需明確柔性屏邊界,因為用戶手指在智能表面的任何位置操作,都能激活柔性屏顯示。遺憾的是,觸控1.0做不到這一點。
七
觸控2.0是如何擺脫柔性屏交互困境的?
通過實現下列三大轉變,觸控2.0完全擺脫了柔性屏遭遇的上述三大交互困境。
第一,從難以適配到無需適配
觸控2.0采用的是遙控操作模式和卡片用戶界面,用戶手指不接觸卡片就會產生操作效果,操作效果與卡片的形狀、大小無關,只與卡片的所在方位有關,即卡片位于哪個方位上,則提示用戶采用哪個方位的方位手勢進行操作。
在卡片用戶界面中,所有的卡片都不是按鈕,因為這些卡片都不是用來點擊的,而是用來提示用戶操作的,每張卡片所承載的圖文信息都是操作提示信息。所以,卡片用戶界面只是提示界面,而非按鈕界面。
無論卡片如何縮放、變形、扭曲,都改變不了它們的所在方位,也就改變不了各個操作功能提示與各個方位手勢之間的映射關系。所以,開發者在單一平臺上開發的各種應用,都能輕松地部署到不同類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柔性屏產品上,而無需任何軟件適配。
無按鈕用戶界面加上無適配應用,導致的是軟件體量大幅縮水和應用版本大幅減少,伴隨5G通信帶寬和傳輸速率的躍升,大量應用都會直接放在云端,留給柔性屏終端更多的只是網絡鏈接,由此導致大量柔性屏終端可以無芯片、低存貯運行,大量電路、存貯器和傳感器都將通過電子層集成在柔性屏中。
第二,從無法遙控到完全遙控
觸控1.0采取的是面控方式,按鈕在哪里,用戶手指就要移向哪里,按鈕分布區域為整個柔性屏,用戶手指活動區域也要覆蓋整個柔性屏。
觸控2.0采取的則是點控方式,用戶手指點擊、長按柔性屏的任何一個點,或者從這點開始滑動,操作原本要用各種實體按鈕或者虛擬按鈕操作的各種功能。用戶手指在柔性屏上滑動,僅起方位指示作用,因此,滑動距離可以很短,用戶手指觸摸范圍可微縮至指甲蓋大小。
不管柔性屏大到一個桌面、一堵墻壁,還是小到一枚徽章、一粒鈕扣,用戶手指都只需在方便接觸或者舒適接觸的一小塊柔性屏上操作,所使用的都是同一種操作方法。就是說,用戶一旦掌握了觸控2.0操作方法,就足以輕松地應對各種各樣柔性屏終端的遙控。
觸控2.0的操作界面與顯示界面既可以是一體的,也可以是分離的,前者操作稱為本地遙控,后者操作稱為外地遙控。例如,用戶手指在折疊屏手機的正面操作,則屬于本地遙控;用戶手指在折疊屏手機的背面或者另一面操作,則屬于外地遙控。
折疊屏手機展開之后,用戶既可以用雙手拇指在正面分別操作左右卡片群,或者分別操作游戲對象的移動和動作,也可以用雙手食指在背面分別操作左右卡片群,或者分別操作游戲對象的移動和動作。
觸控2.0取消全部按鈕之后,折疊屏手機才得以實現真正的全面屏,即100%的屏幕占比和100%的屏幕信息顯示。用戶手指在折疊屏手機的背面或者另一面操作,用戶手指不再遮擋住手機屏幕。折疊屏手機的交互操作和用戶體驗由此產生了質的飛躍。
第三,從同一邊界到不同邊界
觸控1.0的觸控邊界與顯示邊界是完全相同的,它的觸控邊界就是顯示邊界;觸控2.0的觸控邊界與顯示邊界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完全相同的,還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要取決于柔性屏的類別和用途。
柔性屏分為觸控柔性屏和非觸控柔性屏,前者同時具備柔性顯示功能和柔性觸控功能,后者只具備柔性顯示功能。折疊屏手機采用的柔性屏都是觸控柔性屏,LG可卷曲電視采用的柔性屏則是非觸控柔性屏。
將觸控2.0交互技術應用于非觸控柔性屏終端遙控,如柔性屏電視、柔性屏頭顯,必須配備觸屏遙控器或者觸摸遙控板。不僅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智能戒指能夠充當觸屏遙控器,人們身上或者身邊的各種智能表面,如領帶、沙發,也能充當觸摸遙控板。
觸控2.0交互技術解決了觸摸遙控盲操作難題。用戶僅憑直覺就能正確地確定手指滑動方向,就能正確地比劃各種方位手勢,無需將視線轉移到觸屏遙控器或者觸摸遙控板上,無需觀察手指的操作過程。
觸屏遙控器可以什么都不顯示,各種可導電、有感應的材料,如導電纖維、導電塑料、導電木材、導電玻璃,都能用來制作觸摸遙控板或者智能表面。
將觸控2.0交互技術應用于觸控柔性屏終端遙控有兩種場景:一種場景是觸控柔性屏獨立遙控,另一種場景是觸控柔性屏與觸摸遙控板組合遙控,組合遙控又分為分離遙控和一體遙控,前者如柔性屏手機背面加裝觸摸遙控板,柔性屏與觸摸遙控板是分離的,后者如智能駕駛艙將柔性屏置于智能表面之中,柔性屏與觸摸遙控板是一體的。
在智能駕駛艙中,通常將儀表屏、導航屏、中控屏布置在同一個智能表面。在同一個智能表面上分別操作三個柔性屏,需要用到分指操作模式,即用戶用一根手指比劃則遙控操作儀表屏,用兩根手指比劃則遙控操作導航屏,用三根手指比劃則遙控操作中控屏。
八
京東方集團董事長王東升,非常關注物聯網領域里的顛覆性創新。他說,他最恐怖的事情是,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一個此前默默無聞的男孩剛剛發明了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即將顛覆整個世界。
在中國西部的成都,就有這樣一個老男孩,他就是中國漢字工程院院長鐘林。他默默無聞地研究漢字工程和人機交互二十多年,先后發現了漢字基因、漢字字母,還有觸控三大定律,進而發明了漢字數碼、漢控手勢、觸控2.0交互技術。
鐘林認為,既然手勢交互和語音交互被公認為物聯網的兩大主流人機交互方式,那么,如同研究語音交互要從研究語言入手一樣,研究手勢交互就要從研究文字入手,他因此成為了全球研究交互手勢最透徹的人。
不過,鐘林發明的觸控2.0交互技術,不僅不會讓王東升感到恐怖,而且還會讓王東升感到欣慰,因為這項發明不僅不會顛覆京東方的技術和產品,而且還會進一步確立、鞏固和強化京東方在未來萬億美元級物聯網市場中的龍頭地位。
綜上所述,京東方A及其OLED板塊充當本輪A股行情領頭羊,不是社會游資偶然所為,而是超級主力有備而來,不是曇花一現的概念炒作,而是有生命力的重大題材。
誰是未來A股大牛市行情的領頭羊?
縱觀我國A股近三十年的行情脈絡,每輪大行情都有制造業板塊的股票充當領頭羊,制造業板塊都有大牛股誕生,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四川長虹,本世紀前十年的中國船舶,一十年代的中國中車、貴州茅臺。
未來A股有望產生一輪新的大牛市行情,這就要有龍頭性的大盤牛股來帶領。這次大牛市行情會是誰帶領,會不會是京東方A為代表的中低價大市值科技股呢?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制造業大國,目前正在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我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就要政策扶持和重點支持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所以,我國高端制造自主獨立的產業鏈,才是今后十年最值得啟動的大行情板塊。
在當下OLED柔性屏顛覆顯示屏行業的節點,加之5G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顯示屏必然成為需求旺盛的一大產業,從而使得龍頭股京東方A受益最大,尤其在京東方與華為合作的此時,有華為的地方就有京東方。
華為和京東方已然成為我國信息高端制造業的兩面旗幟,可謂南有華為,北有京東方。
2018年,京東方顯示屏出貨量連續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智能手機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PC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均居全球第一,主流顯示屏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產品首發覆蓋率全球第一。可以說,京東方坐擁八個全球第一。
在某一產業的某一細分領域位于全球第一的制造企業,在A股中并不少見,而像京東方這樣在某一產業的眾多細分領域都能做到全球第一的上市公司,在A股中卻并不多見。
2018年9月,福布斯雜志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百強企業,京東方排名第67位;2018年10月,財富雜志發布全球未來50強企業,京東方排名第31位。
京東方成功的背后是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控。京東方高層深知,國產高端制造業想要發展,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要擁有自己的技術。擁有不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才是我國高端制造業逆襲全球、走入全球的不二法寶。
2018年,京東方新增專利數量9585件,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7萬件。2018年度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顯示,華為專利數量全球排名第16位,京東方排名17位,成為專利數量增速最快的企業。在這個榜單的前50名中,也僅有這兩家中國大陸企業。
華為不是A股上市公司,帶領A股整個高端制造業板塊來一波歷史性大行情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京東方A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