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8月2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人機交互的下一波“熱潮” 手勢識別對廠商亦提出多重考驗。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2008/26-58151.html

智能化,可以說是所有電子產品演變的大方向。過去,手機只用來接打電話,冰箱只是用來冷藏食物,汽車的唯一目的是將我們從A點帶到B點。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變成智能移動電腦,冰箱成為飲食管家搭載冷藏保鮮容器,汽車也開始往智能化方向進行演變,最明顯的特征是車內屏幕增多和人機交互的改變。

01、人機交互的下一波“熱潮”

汽車作為人類生活中運輸工具,一直以來與互聯網等網絡技術缺少關聯,近年來隨著傳感器和顯示技術的進步,搭載在汽車上的移動應用不斷豐富,大大滿足了用戶的功能和娛樂需求。另一方面,與其他電子產品相比,汽車的智能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按鍵觸摸作為汽車百年發展史中最成熟的操作方式,主要指通過方向盤、實體按鍵等設備來操控汽車,這是最基本、最高效的交互方式。但隨著汽車功能的不斷增加,過多的物理按鈕必然會給用戶帶來很多困擾。

目前,大部分汽車都配備了大小不同的觸控屏幕來分擔一些汽車的操控功能。觸屏交互不僅比物理按鍵更加智能,而且解決了物理按鍵只能對應一個功能的局限性,有效解決按鈕數量增加的問題。不過,觸屏交互的準確性不如物理交互,操作上也不夠直接,在復雜的駕駛環境下會存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因此在物理按鈕控制和觸屏控制的基礎上,車企也在不斷探索新的交互方式,使駕駛者在駕駛車輛時能夠順暢交互而不增加負荷,比如語音控制系統、手勢控制系統、視覺控制系統、腦電控制系統等。

手勢作為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自然交互方式,能最大限度減少認知和溝通成本,在汽車人機交互中同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手勢控制目前依舊是比較新的技術,主要搭載在高端車型上,比如寶馬全新7系、5系以及X3車型等。除了奔馳、寶馬、福特、大眾等汽車廠商,還有德爾福、大陸等供應商,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公司都在紛紛布局,成為繼語音控制之后,另一項受到追捧的技術。

02、手勢交互的特征

好的交互設計應該是能夠幫助駕駛者更高效地操作、更輕松地駕駛。但目前汽車交互方式更偏向于使用者的視覺和聽覺,這是目前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減輕駕駛過程中視覺和聽覺過多的信息處理負擔,把信息平衡到所有感知器官中,手勢控制顯然是重要未來人機交互的重要發展方向。

其實在游戲領域,任天堂和微軟等游戲公司早就研發了手勢交互產品,通過攝像頭識別常見的手勢和身體動作,用戶不必重新學習復雜的命令和控制工具,徹底顛覆了傳統游戲的交互方式。

一般而言,手勢控制由3D攝像頭、控制單元組成。其中3D攝像頭包括攝像頭、紅外LED、傳感器等對手部動作進行捕捉,然后利用相應的圖像處理算法去識別手勢的類型,從而下達相關指令。不過傳統的手勢交互需要操作者佩戴手套或者其他輔助識別的器材,但在日常駕駛中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在汽車中,手勢控制對傳感器或者攝像頭的要求會更高。

目前的手勢識別技術主要分三種技術路線。一是ToF技術,以寶馬、大眾為代表,通過計算光線的傳播時間來策略距離,同時根據距離的不同來判斷手指位置和動作;二是結構光技術,以英特爾為代表,這個與ToF類似,不同之處在于采用的是具有點、線或者面等模式圖案的光;最后一種是毫米波雷達,原理同樣與ToF技術基本相同,只不過測量的介質從光線變成了無線電波,谷歌發布的ProjectSoli就采用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YS4004是匯春科技自主研發的第一款低功耗高性能隔空手勢識別與應用控制的人機交互SOC芯片。采用紅外成像的原理實現隔空手勢識別,使用高性能RISC CPU,通過內部實時高速的手勢采集與運算處理實現了手勢的快速檢測識別、信號輸出指示以及終端應用控制可應用于人工智能、工業控制、醫療設備、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儀器儀表、汽車電子、虛擬現實等領域。

03、手勢識別方興未艾

手勢識別方興未艾,谷歌、蘋果、英偉達、微軟、亞馬遜等巨頭紛紛在手勢識別領域布局,當然不只面向智能汽車市場,還涉及智能家居、AR/VR等領域。國內外各大廠商也在逐鹿其中。

不過,國內大多數公司仍處于產品化、市場化的早期階段,有些初創公司還處于技術研發階段。匯春科技作為手勢識別領域的先鋒企業,是國內首家手勢識別芯片及模塊量產公司。汽車產業是一個更為龐大而且成熟的產業,巨大的用戶基數和產品附加值意味著手勢識別有發展的空間。

因此,手勢識別是技術實力、產業鏈整合、服務網絡等多維度的競爭,對廠商亦提出了多重考驗。

新技術的生命周期趨于一致且遵循五階段模式,一旦進入第四階段—復蘇期,那么此后新技術將穩步發展,步入成熟期并最終躋身主流市場,即進入第五階段--實質生產高峰期。而在汽車應用中,復蘇期的爬坡階段尤其漫長。但趁著車聯網的東風,手勢識別技術能否快速“跟進”,將決定未來的應用走向。

手勢控制的誕生是為了讓人機交互更協調,但現階段這項技術的發展還遠沒超越按鈕、觸屏等方式的用戶體驗,這也注定了它目前不會是市場的“寵兒”。不過目前的手勢控制都是屬于輔助駕駛系統,以安全和降低認知負荷為主要目標。在未來自動駕駛普及后,汽車逐漸由駕駛工具向生活空間轉化,汽車手勢的安全需求也逐步讓位于娛樂需求,這時手勢交互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