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秋田微IPO過會:業績增速驟降 產能需求下滑為何逆勢擴產?深交所發布創業板上市委2020年第30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深圳秋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2010/15-58530.html
據《每日財報》了解,深圳秋田微創立于2004年,成立初期主要從事單色液晶顯示屏和單色液晶顯示模組業務,2010年之后其開始發展電容式觸摸屏業務,并在原有的單色液晶顯示模組業務基礎上新增彩色液晶顯示模組業務。
目前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人機界面、車載顯示等信息終端領域,根據披露信息,公司已與惠普、西門子、GE、比亞迪(131.550, 1.05, 0.80%)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業績增速驟降,外銷占比近6成
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秋田微的營收分別為6.70億元、7.91億元和8.01億元,同比增長22.86%、18.14%、1.2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32.17萬元、7222.03萬元和8654.68萬元,同比增長54.84%、110.42%、19.84%。
同期公司享受到的稅收優惠、政府補助額合計分別為904.13萬元、1137.31萬元和2246.15萬元,分別占各期利潤總額的22.78%、14.4%和23.07%,也就是說,秋田微有約四分之一的利潤不是自己創造的。
透過數據的變化可以直觀地發現,秋田微不管是營收增速還是利潤增速在去年均出現大幅下滑。具體來看,報告期內,秋田微的主要產品包括單色液晶顯示器、單色液晶顯示模組、彩色液晶顯示模組和電容式觸摸屏。
從結構占比上來看,秋田微電容式觸摸屏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別為14.06%、15.05%、18.49%。而另一方面,單色液晶顯示器、單色液晶顯示模組、彩色液晶顯示模組三大業務出現較大的波動。
2018年,秋田微單色液晶顯示器收入較上年度下降2971.4萬元,變動幅度為13.59%;2019年,單色液晶顯示模組收入較上年度下降2703.39萬元,變動幅度為10.17%。
與此同時,秋田微重點開發的彩色液晶顯示模組的營收經歷2018年高速增長后,在2019年也有所下降。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秋田微外銷收入的占比超過一半。
2017-2019年,秋田微外銷收入分別為3.63億元、4.76億元、4.7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52%、60.44%、59.13%。如果按外銷按客戶所在地區來分,公司產品主要出口的主要地區是北美,過去兩年的占比分別為35.48%和33.93%。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貿易摩擦加劇,美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秋田微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也在加征25%關稅的清單中,這或許是公司業績增長乏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利潤率“領先”引質疑,采購單僅為同行一半
《每日財報》注意到,雖然秋田微的業績增長乏力,但其毛利率水平卻在業內遙遙領先,2017-2019年,秋田微的毛利率分別為22.57%、24.19%、27.30%,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在招股書中,秋田微將亞世光電(17.100, -0.05, -0.29%)、經緯輝開(13.990, -1.31, -8.56%)、超聲電子(13.250, -0.05, -0.38%)、合力泰(5.070, 0.00, 0.00%)等企業作為同行可比公司,這些企業同期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9.76%、21.72%和20.86%,始終低于秋田微的數據。
而且2019年經緯輝開、亞世光電、合力泰的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秋田微的毛利率卻逆勢增長三個百分點以上。
針對這一問題,秋田微給出了眾多理由,例如,公司銷售收入增長,產能利用率總體上升,人工、制造費用均有所攤薄;公司外銷毛利率一般高于內銷毛利率,報告期內公司外銷占比總體增加;公司客戶結構優化,新增客戶銷售毛利率較高,減少了低毛利率的客戶等。
但這些理由都很牽強,而原材料成本的差異才是核心原因。以亞世光電作為對比的對象,兩家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購單價存在重大差異。例如ITO玻璃,亞世光電披露2018年采購單價高達13.4元/片,而秋田微則披露采購單價僅為7.64元/片,基本相當于亞世光電的一半。
液晶材料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亞世光電披露2018年采購單價高達12.2元/克,而秋田微則披露這一材料的采購單價僅為5.18元/克,還不到亞世光電采購單價的一半。
如果差距較小是可以認為合理的,每個行業都會有一些公司存在成本優勢,但采購單價相差一倍顯然不在合理范圍內。
關聯交易數據存疑,產能需求下滑為何要擴產?
關聯交易數據的真實性是秋田微的一個重大問題,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秋田微關聯方銷售產品的金額分別為3628.24萬元、6041.25萬元、5249.83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收的5.42%、7.64%、6.55%,關聯銷售產生的毛利分別占當期毛利總額的6.85%、10.09%、8.99%。
其中秋田微的獨立董事錢可元也是聚飛光電(6.420, -0.28, -4.18%)的獨立董事,因此秋田微與聚飛光電互為關聯方。根據秋田微的招股書,2018年秋田微對聚飛光電的采購金額為72.82萬元。
但根據聚飛光電在去年發布的《關于增加2019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公告》,預計2019年對秋田微關聯銷售金額提升至34萬元,同時公告2018年度對秋田微的關聯銷售金額為零。
也就是說,兩家公司披露的數據產生了直接的沖突。此外,在新三板上市的慧為智能也是秋田微的主要客戶,根據秋田微的數據,2016年和2017年對慧為智能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179.52萬元和1114.3萬元。
而慧為智能在新三板發布的各年度年報顯示,2017年向秋田微采購1114.3萬元,這一點和秋田微披露的數據完全一致,但是在慧為智能2016年的年報中,卻并沒有出現1179.52萬元的供應商,也就是說,兩家公司披露的數據再度產生了矛盾的情況。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募集資金的用途,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擴大產能,但這和公司目前的現狀似乎并不匹配,因為秋田微不僅在裁撤員工,而且其產能利用率也在下滑。
2018年,秋田微單色液晶顯示器生產員工減少256人,較2017年減少25.3%,2019年,其單色液晶顯示模組生產員工減少88人,較2018年減少22.63%,而且秋田微單色液晶顯示模組產能利用率由2018年的98.33%降至2019年的77.7%,下滑了約20個百分點。
多種數據都指向了公司正在收縮防線,當前并沒有擴大產能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秋田微上市后的募得資金能否充分利用,是否會帶來產能消化等問題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