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索尼與亞馬遜公司在電子書市場取得成功之后,2009年~2010年,多家著名廠商也都開始進入這一市場(見圖1)。例如,三星電子公司于2009年6月面向韓國與北美等市場推出了電子書閱讀器Papyrus。而在今年6月于美國舉行的一場面向出版業的活動中,Google公司也明確表示將于2009年末推出電子書銷售服務。另外,Hearst集團、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等美國媒體集團以及美國最大的圖書零售商Barnes&Noble等大型企業都將加入競爭,其中Hearst公司還計劃開發及銷售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
到目前為止,電子書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是,隨著眾多大型廠商的加入,該市場未來可能會呈現出群雄混戰的局面。
預測認為市場規模將在年內擴大30倍
2008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不景氣似乎并沒有影響到電子書市場,從2008年末到2009年,亞馬遜與索尼公司的電子書閱讀器的出貨量急劇增長,與其保持同步增長的是美國的電子書內容市場(見圖2a)。
業界對于今后電子書市場的成長也呈樂觀態度。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n-Stat最近的調查報告,電子書閱讀器的全球出貨量將在2013年達到2860萬臺(見圖2b)。而2008年的這一數字約為100萬臺左右,也就是說,電子書閱讀器的市場規模將在短短5年內增長約30倍。
3000萬臺的預測數字已經大大超過了2009年上網本的全球出貨量預測數字。從這一點來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不僅會影響終端廠商,還會對顯示屏、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等整個電子行業造成巨大影響。
發掘潛在需求
從歷史來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可以說是尸橫遍野。盡管所有人都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們將會以某種電子數據的格式來閱讀書籍,但問題在于,這種情況什么時候會發生,電子數據又將會采用什么樣的格式?許多公司都試圖開拓這個市場,但成功的寥寥無幾,不斷的失敗讓各廠商都對該市場失去了信心。
終結這一慘烈歷史的是亞馬遜與索尼公司(見圖3)。其市場策略獲得成功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為用戶提供的電子書閱讀器在使用便利性方面遠超以往產品。
特別是亞馬遜公司在銷售初始就大獲全勝的Kindle閱讀器,這款產品結合了三個關鍵特性:內容豐富、價格便宜、速度飛快。在Kindle初次上市的2007年11月,亞馬遜公司就為其準備了9萬冊電子書內容。而且亞馬遜此后還在不斷充實可提供的內容,目前已達到約28.5萬冊。此外,這類電子內容的價格較低,比傳統紙質書便宜50%~70%。例如,價格約為25美元的暢銷書在Kindle上的價格通常不到10美元。
Kindle最大的賣點是速度快。終端內置3G通信功能,用戶無需簽訂入網協議及支付通信費,無論何時都可以快速下載內容。這正體現了亞馬遜公司總裁、CEO兼董事長Jeffrey Bezos在公司進入電子書市場時所描繪的愿景:讓用戶在60秒內下載到任意圖書。亞馬遜公司成功地將巨大的潛在需求轉變為現實市場,為用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環境,讓用戶既無需忍受繁瑣復雜的程序,又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想要看的圖書。
索尼公司也是一樣。其面向日本市場的LIBRIe閱讀器(已于2006年退出日本市場)與其面向美國市場的Reader閱讀器的最大區別就是可提供的內容量。2006年10月,索尼在美國市場推出Reader閱讀器時準備了1萬冊電子書的內容,是2004年初次推出LIBRIe時的5倍。目前,除了10萬冊電子書的自有內容以外,2009年3月,索尼又與Google公司聯手,新增加了Google公司超過50萬冊的公共電子書(Public domain eBooks),內容量已大大超過了Kindle。雖然現有的終端還不具備無線通信功能,但索尼電子公司數字閱讀業務副總裁野口不二夫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開發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新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