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液晶顯示配套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作者:Multitouch時間:2013-09-11 來源:中國產業洞察網
北京時間09月1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液晶顯示生產線高速發展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analysis/2013/0911/24957.html
2012年TFT-LCD產業規模達700多億元,我國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提升到11.2%,液晶面板的自給率大幅提高,其中電視面板的自給率達到30%,手機面板已能滿足境內企業50%的需求,液晶面板的進出口貿易逆差比上一年縮減20.6%。
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的TFT-LCD生產線有21條,包括4條4.5代線、4條5代線、2條5.5代線、3條6代線和8條8.5線,總投資達2000億元,年生產能力將達5000萬平方米,直接或間接年產值將達到數千億元。
如此巨大的投資極大地拉動產業鏈上游的需求,帶動基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光學薄膜、觸摸屏、背光源等相關原材料、元器件及相關設備等上游產業的發展。
據測算,2016年之后,我國TFT-LCD產業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料250噸、1.0億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1.0億平方米偏光片、5000萬平方米彩色濾光片、十幾億平方米光學薄膜、幾億背光源組件以及數以億計的驅動IC等,其總價值將接近千億元。
基礎配套產業已經起步
在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的帶動下,液晶顯示配套產業在國內有了長足進步。以玻璃基板為例,TFT-LCD基板玻璃生產技術長期被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電氣硝子、AvanStrate(原日本板硝子NHT)等少數公司壟斷,這幾家公司的銷量占全球市場的95%以上。
我國基板玻璃的生產是從2007年12月,彩虹集團TFT-LCD基板玻璃一期工程點火之后開始。近兩年,觸摸屏的快速普及還催生了高強鋁硅酸鹽薄板玻璃產業的發展。目前,彩虹、東旭(含中光電)兩家公司已生產出合格的G5、G6基板玻璃,并開始批量供貨。
液晶材料國產化也出現轉機。盡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總成本的大約3%,但這也是關鍵的、不可替代材料。目前,國際上主要有3家液晶材料公司,分別是德國默克(Merck)、日本智索(Chisso)和大日本油墨(DIC)。TFT液晶市場由這3家公司壟斷,市場份額分別為50%、40%和6%。
我國有不下十幾家液晶材料公司,按最終產品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混合液晶和單體液晶兩類。單體和中間體產品除滿足國內需求外,大量出口,這已成為該行業的一個特色。
TFT-LCD寬幅偏光片值得期待。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業超過15家,生產線約有80多條,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包括日本的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化工,韓國的LG化學以及我國臺灣的力特光電等,其中日本企業的占有率超過50%。
成立于1995年的盛波光電為國內首家偏光片專業制造商。后來市場又相繼出現緯達光電、溫州僑業、三利譜等企業。但這些企業大都只能批量供應中低端TN-LCD用偏光片和部分STN-LCD用偏光片,主要應用于中小尺寸顯示器。2012年前后,盛波光電和三利譜兩家企業分別建成了幅寬1490mm、用于TFT-LCD的偏光片的生產線,從此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高檔偏光片的歷史。
此外,國內所有TFT-LCD用彩色濾光膜的供求關系基本保持平衡。不過,我國目前生產彩色濾光膜的主要原材料仍然依靠國外進口,例如光刻膠,該產品的國產化進展不大。
光學薄膜則處于起步階段。近年來,隨著化學膜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膜加工企業大量涌現,主要有合肥樂凱、張家港康得新(行情,問診)、北京康特榮寶、上海凱鑫森、寧波激智等。進入的企業不少,但大多集中于薄膜拉伸成型加工方面,一些包裝材料轉型的企業能否順利生產出合格的化學膜還有待觀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