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0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QLED電視表現出色:QLED必將取代OLED成為主流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903/58221.html
目前,電視顯示技術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三大流派,分別是OLED、QLED、激光這三大陣營。其中,OLED陣營主要以創維、索尼、長虹、LG等廠商為主;QLED陣營主要以三星、TCL為主;而激光電視陣營則是主要以海信為主,相比之下,就顯得有點“人丁單薄”了。不過今天我們不談激光,只談OLED與QLED。

在我個人看來,QLED取代OLED成為市場主流技術指日可待,新舊交替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從原理上來看,QLED與OLED、LED等顯示技術大不相同,它不會直接發出我們所看的顏色,而是將LED背后的背光源進行分散,相當于在一塊LED面板上起到過濾功能,通過在LED上增加一層量子點薄膜,使光線轉換為更加柔和的色溫,在亮度和色彩度都得到明顯提升的同時,減少對人眼的傷害。不僅如此,QLED在材質方面也更勝OLED一籌,特別是在色域度、色純度、持久度、色彩容量度等方面,QLED都要強于OLED。另外,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說,QLED不論是從市場銷量、份額還是增速上,都比OLED更為優秀,這一點我們可以從QLED領域里的佼佼者看到答案。
華為智慧屏V75
從行業的歷史輩分來說,華為或許壓根兒就排不上號,但你不能忽視華為在手機方面的造詣,雖然華為進軍彩電行業是屬于“插班生”,但由于它本身就自帶著許多強大硬核的技術,如果你還是把它當作天真可愛的行業萌新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華為完全稱得上是后來居上的強勢新軍,而這一款華為智慧屏V75更是它旗下產品最頂尖高端的一款電視。
V75擁有120HZ的超高屏幕刷新率,搭配上MEMC動態畫面補償,完美解決拖影現象,讓高速移動的電視畫面更加清晰自然,細節方面顯而易見,而且采用側入式的控光分區技術,讓整個畫面的亮暗場處理更加細膩,無論晝夜都能帶來極其舒適的視覺享受,還有自研的鴻鵠芯片和綺光異彩AI畫質引擎,再結合上量子點技術,色彩層次感和畫質對比度直接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升。
三星 QA75Q60RAJXXZ
說起全球知名的彩電頭部品牌,三星必定在名單之內,在產品性能方面自然也不用多說,尤其是在QLED電視方面的成就非常顯著,而作為三星QLED電視產品矩陣中的一員,三星QA75Q60RAJXXZ有著非常高的畫質造詣。
借助于量子點技術,讓三星Q60無論是黑暗還是光亮場景都能帶來逼真鮮艷的色彩顯示效果,而且還搭載了量子點4K處理器,并采用獨有的升頻算法,在提供清晰圖像的同時,通過調整屏幕亮度來契合環境和屏幕場景,營造更震撼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還有AI影像增強功能,減少圖像噪點,補充恢復失真畫面細節,讓整體的畫面表現更加完美。在畫面流暢度方面,三星采用了FreeSync(VRR)技術,大幅縮短輸入延遲,提供行云流水般的游戲操作體驗。
TCL 75 C8量子點電視
TCL作為多次受到央視背書的大國品牌,在國內一直穩坐著第一把交椅,甚至放眼全球,也是世界前二的位置,而這也歸功于其旗下產品出色的性能和良好的口碑,譬如TCL 75C8 量子點電視這一款電視產品。
畫質處理技術方面,TCL 75C8采用的是量子點技術。而且采用量子點廣色域的TCL 75C8色域范圍高達157%(BT.709),這個量子點技術其實是廣色域技術的解決方案之一,用于提高電視的色域范圍,可以讓電視顯示出更多的色彩,畫面鮮艷欲滴,非常討好眼球。除此之外,TCL 75C8還增加了魅麗瓏調色芯片進行AI調色,使得色彩在最終呈現上更加優秀,還有包含精銳色域控制、高亮度精控、智能局域控光2.0、四維場景優化等技術的Q畫質引擎,讓畫面表現更上一個臺階。
TCL 75C8也擁有MEMC運動防抖技術,通過智能插幀技術,提高畫面幀率,進而提高畫面流暢度,相較于那些沒有運動補償的電視而言,TCL 75C8的畫面會更加流暢,也能避免出現拖影的情況。
從這三款產品的表現上來講,代表QLED的三星以及華為在性價比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若能做到像TCL一樣物超所值,那才是QLED全面崛起的時候,另外,TCL在色域方面的造詣也是值得其他同行借鑒的。而放眼到整個行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彩電市場的飛速發展,QLED電視在顯示技術領域中具備越來越大的優勢,反觀OLED,勝利女神似乎不再眷顧,而勝利的天平也逐漸在向QLED傾斜。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