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1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柔宇ULT-NSSP開啟顯示新革命,中國半導體顯示首次站上世界之巔。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910/58282.html
近日,三星Galaxy Fold 2的宣傳廣告隨處可見,升級的鉸鏈技術和更加敞亮的屏幕觀感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一年前三星發布初代Galaxy Fold時的“窘境”。很多人不知道,初代Galaxy Fold發布的過程并不順利,甚至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
2019年2月,三星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首次展出了當時技術并不完善的Galaxy Fold。展會上,三星并對Galaxy Fold樣機嚴防死守,不但將其放置在有保安嚴密保護的密封玻璃罩內,而且不允許任何參觀者拍攝細節和上手觸摸。
3個月后的2019年5月,三星Galaxy Fold量產上市。三星把樣機寄給全球數百家專業媒體評測,但沒有想到樣機在評測中問題頻出,大量彎折可靠性問題和顯示故障的信息屢見不鮮。不得已,三星又在全球范圍緊急召回了大量Galaxy Fold手機。直到2019年底,三星才再次將Galaxy Fold推向市場。
其實,在三星這一波“神操作”的背后,和一個國產半導體巨頭脫不開關系,它就是排在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第12位的柔宇科技。

依靠他人終是夢,自主創新始為真,柔宇讓中國柔性屏自主產權崛起
2006年,商業化OLED超高清屏橫空出世,它因暫時無法超越的技術高點被稱為“夢幻顯示”。中國雖在傳統LCD顯示領域和韓國呈現雙雄對峙之勢,但在OLED領域,韓國卻一直是一騎絕塵。
韓國之所以能在OLED領域如此強勢,離不開它本土的兩大面板巨頭——三星和LG。在市場上,三星占據了以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為主的小屏OLED市場的大幅江山,LG Display則在以彩電為主的大屏OLED市場稱王(根據IHS統計2019年三星、LG分別壟斷了全世界OLED出貨量的9成以上)。
在技術上,主流的OLED技術路線更是被三星的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所徹底壟斷,不論是技術標準的制定、核心技術專利、還是關鍵制程設備及先進制造工藝,甚至核心原材料,全都控制在三星手里。可以說,自OLED誕生之日起,三星就擁有了該領域的絕對話語權。
但這一切,在2012年有了轉機。
2012年4月,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劉自鴻和兩位斯坦福校友一起回到深圳,創辦了專注于柔性顯示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柔宇科技。彼時的劉自鴻可能并不知道,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舉動將會改變整個世界顯示技術格局。
劉自鴻是江西撫州人,2000年曾以理科高考狀元身份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2006年拿下碩士學位后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3年后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徜徉在斯坦福大學濃郁而自由的學術氛圍里,劉自鴻常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為什么所有的顯示屏都是方方正正?大屏幕是否可以變得像紙一樣薄?甚至可以卷起來隨身攜帶?現在手機和平板都是小屏變大屏,有沒有技術同時實現大屏變小屏?
這些幻想,始終在劉自鴻的意識中縈繞,并成了他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底層半導體顯示技術在柔性襯底材料下的基礎研究。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值得投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去做的探索,而這,也是他創辦柔宇科技的初衷。

從天馬行空到美夢成真,努力背后是ULT-NSSP技術的無限可能
IBM用廉價PC干掉了昂貴的UNIX小型機,蘋果用智能手機終結功能機時代,Space X用可回收火箭讓俄羅斯的商業衛星發射訂單銳減……太多的例子告訴劉自鴻,想要彎道超車,就只有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于是,劉自鴻最開始就為柔宇科技確定了一條與三星完全相反的OLED方向: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這是一條從材料體系到工藝路線都和三星完全不同的全新技術路線,堪稱繼CRT 到LCD,從LCD到OLED之后的第三次技術大變革。
從此,全球全柔性顯示技術領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派系:三星系和柔宇系。
在三星技術環境下,其制造工藝必須將多晶硅材料加熱到400℃以上,而柔宇技術采用非硅材料,其制造工藝所需的溫度,比多晶硅材料工藝需要溫度要低200到300℃。別小看這低下來的200℃,它讓柔宇工藝流程對所需要的環境要求大為降低,LTPS高溫條件下出現的材料和工藝的不穩定性迎刃而解。
而據專業人士介紹,單純和三星相比,柔宇科技制程工藝中所需的曝光顯影層數大為減少,還去除了高溫脫氫、離子注入、激光結晶等復雜工序,極大地優化了生產工藝,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良品率。業界有說法,柔宇的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達到傳統OLED硬屏水平,并遠遠領先于包括三星等LTPS路線的全柔性屏良率。
此外,LTPS體系下的OLED全柔性屏只能實現一定角度的彎折,不耐磨,柔宇生產的全柔性屏能夠像玻璃紙或者塑料薄膜一樣被反復彎折數十萬次,在彎折度和耐磨度上遠超前者。

對于柔性屏展現出來的可任意彎曲的技術特性,業界早在2010年前就意識到它是未來顯示領域最具有革命性的技術方向,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主任鮑哲南教授對此有過明確定義,“它是橫跨材料學、物理、化學、光學、半導體微電子、機械工程、軟件等多個學科和領域的前沿綜合物種,任何一個環節有短板都很難成功實現,因此柔性電子作為半導體的一個基礎產業具有極高的準入門檻,要靠最前沿的核心自主技術‘針尖’突破取勝。”
可見,作為一項全新的尖端技術,柔宇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不大行業前景巨大,而且在多領域都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天價合同不為所動,柔宇“定力”成就投資神話
柔宇科技的顛覆性技術革新,很快引來資本市場的關注,尤其出人意料的是,在柔宇科技公司還未注冊成功之時,就被國內領先的創投機構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創投”)盯上。
深創投1999年成立,是國內最早一批專業從事創業投資的機構。柔宇科技的項目很吸引人,更是中國創新企業中少有的“想到造”而非“看到造”的稀缺資源,但劉自鴻提交的“柔性背板顯示項目”究竟是紙上談兵,還是名副其實,深創投的專業技術團隊始終拿捏不準,心懷忐忑。
據悉,當年深創投投資團隊對柔宇科技創始團隊做了深度盡調,對其團隊背景、柔性電子技術匹配度、原創性和國際領先性等方方面面,都做了事無巨細的深度調研,唯一目的,就是要搞清楚柔宇技術驅動柔性顯示的可行性。
經過深度的專業分析,深創投對柔宇天使投資的投資決策委員會一致確認柔宇技術的國際原創性和先進性。并且投資研究人員測算,在同等投資強度下,采取柔宇技術路線的產能比LTPS高出40%——這對投資者來說很關鍵,因為它將極大地縮短投資者的回報周期。
更堅定深創投投資意向的,是柔宇科技對自有技術的堅守和執著。
據悉,2014年劉自鴻的柔宇團隊曾拒絕過一份3億美元估值的收購合同,合同允許創始團隊套現,并且投資后的產業化可以直接利用這家企業的生產線改造。但是面對這樣的天價誘惑,劉自鴻團隊并沒有接受,而是選擇了果斷放棄。因為對于劉自鴻來說,比起美元,通過自己的雙手創建一個屬于全人類的“柔性星球”,從而革新人們感知世界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要重要得多。
這一事件使深創投意識到,柔宇科技不是那種為了掙快錢或只想著套現離場的團隊,也不是甘心躺在技術專利上面安穩收租的團隊,這是真心要在柔性電子的無人區里蹚出一條中國智造自主之路的團隊。
后來柔宇團隊的表現也證實了深創投最初的判斷,在持續獲得投資后,創始團隊成員沒有一位為滿足個人高消費去拿高工資,也沒有一位套現,更沒有一分錢花在柔性顯示以外的非主營業務上。
從2013年到2019年四季度,深創投總共牽頭對柔宇進行了4輪、金額超60億的投資,柔宇也成為深創投歷史上介入最早(天使輪)、投資輪次最多(4輪)的項目和創投成立20年來歷史上單筆投資數額最大、上市前估值最高的項目,堪稱深創投成立以來的單筆“投資神話”。
多領域柔性屏合作全面開花,未來之光照進生活
有了穩定的資本注入,柔宇在ULT-NSSP技術的研究領域也是取得了巨大成功,近年來捷報不斷,尤其是2018年10月31日發布的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更是在時間節點上,把三星、蘋果這樣的手機巨頭都甩在了身后;這也是為什么初代三星Galaxy Fold手機匆忙上市卻又狀況百出的背后原因。
柔派的成功并沒有讓柔宇沾沾自喜就此止步,為了能一邊提升良品率、降低柔性屏制造成本,一邊探索柔性技術的未來使用場景,拓展行業應用,柔宇科技已經打造了“柔性+”的技術平臺,在移動終端、文娛傳媒、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辦公教育領域與多位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著柔性電子的廣闊應用空間。

近兩年,柔宇與空客、LV、豐田、中興通訊、格力、中國移動、順豐等500余家國際級大客戶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回望過去,世界頂尖級客戶在全柔性顯示應用領域的市場培育與孵化本應是老牌顯示及半導體巨頭該干的事情,在三星領先顯示領域十余年后,這項工作卻被中國技術創業公司柔宇科技所完成。
在產品方向,除了折疊屏手機、柔記智能手寫本、柔樹、柔性智能銘牌等消費級產品以外,柔宇還開發了一系列面向企業級的創新解決方案:柔宇的近萬片全柔性屏為建國70周年人民大會堂的國家級文藝晚會獻禮;柔宇為瀘州老窖國窖1573打造的全柔性屏瓶身已經在其各大門店上架;FIBA籃球賽場上搭載了柔宇柔性屏的裁判服通過轉播讓全球觀眾驚嘆……越來越多令人驚艷的柔性電子的應用產品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中。
而更讓人興奮的是,柔性顯示正在迎來機遇風口。
隨著5G、AI、IoT技術的發展,人機交互端口需求增大,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0年全球柔性OLED產值規模將達35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可突破2萬億。顯然,作為柔性顯示技術的引領者,大規模量產的先行者,柔宇將在這一廣闊市場中大有可為。
柔宇科技存在的意義,不僅是帶來一張柔性屏,在劉自鴻的“柔性星球”規劃中,柔宇科技要開創全新的柔性電子產業,除柔性屏,它還包括柔性傳感器、柔性集成電路,再到柔性電子等整個閉環產業鏈所需要的各個技術單元,柔宇所開創的柔性電子產業正成為未來萬物互聯所需的感知和人機交互的基礎。可以說,在世界柔顯技術領域,柔宇成為了那個當之無愧的“關鍵先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