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從原材料領域看,OLED材料主要包括陰極、陽極、傳輸層材料、發光層材料。其中,傳輸層材料和發光層材料與LCD中的材料不同,屬于新增量。上游材料作為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目前主要被歐美日韓廠商壟斷,以小分子發光材料為例,日韓系廠商約占80%市場份額。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1020/58563.html


 


目前,我國材料廠商主要生產OLED材料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根據IHS數據,AMOLED面板的材料成本為7.2美元,假設以我國4-5億部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計算,未來顯示技術完全替代情況下,OLED材料市場空間約達200億元。

一、新型顯示OLED產能高速增長

當前OLED面板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東亞(韓、日、臺等),其中韓國廠商處于壟斷地位。三星占據全球AMOLED供應量近9成。然而隨著其他廠商開始積極布局該產業,OLED屏幕產能將會大量投放,寡頭格局將會逐漸被打破。

二、外資企業壟斷OLED終端材料市場

OLED材料的生產流程中,首先由化學原料合成OLED中間體,中間體合成升華前材料(單體),再進行升華提純,形成OLED終端材料。終端材料可以直接應用于OLED面板的制作,主要供應給下游面板生產商。有機發光材料是整個OLED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目前被外資企業壟斷。其中日韓系廠商約占80%的小分子材料市場份額,高分子發光材料的供應商主要有英國的CDT,德國的Covion、西門子,美國的杜邦、陶氏化學、飛利浦,日本的住友(Sumitomo Chemical)等,主要以歐美廠商為主。

OLED材料產業鏈


 


來源:齊岳生物


三、國內廠商主攻OLED中間體,深度受益于產業爆發

我國材料廠商目前主要生產OLED材料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銷往歐、美、日、韓等地的企業,這些企業進一步合成或升華成單體。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的中間體及單體粗品供應國,部分企業已經進入三星、LG等龍頭企業的核心供應鏈,隨著下游OLED市場的爆發,將帶動材料市場快速發展,我國OLED材料企業將深度受益。據IHS數據,AMOLED面板中的材料成本為7.2美元,我國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約4-5億部,完全替代,OLED材料市場規模約達200億元。
在OLED中間體領域,目前行業的競爭格局較好,競爭格局較弱,行業能維持比較高的盈利水平,目前的龍頭企業有望跟隨整個產業鏈的崛起而不斷發展壯大。

可提供產品:


 


提供各種產品的msds、結構式、性質、英文名、生產廠家、作用/用途、分子式/化學式、密度、沸點、熔點等

產品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體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