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2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OLED 面板“革命”前夜:LTPO 技術成中韓博弈新焦點。近年來,LCD、OLED 和 AMOLED 屏等顯示技術競爭愈演愈烈,甚至各類產品一度令人眼花繚亂。隨著各種面板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下一代手機屏幕將如何演進?現階段,畫質更優、功耗更低以及運行更流暢的 LTPO OLED 屏成為理想的選擇之一。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328/61241.html

在 LTPO 技術方面,韓國的三星和 LG 目前在良率、成本和產能等方面占據優勢。但從 2022 年起,隨著 LTPO 產品國產化,中國企業在 OLED 賽道上將獲得更多與韓企角逐的籌碼。由此,在 OLED 面板 " 革命 " 前夜,LTPO 技術成為中韓企業博弈新焦點。

LTPO 技術優勢 " 與生俱來 "

當前,新一代顯示技術正在往高分辨率、快速響應速度、高對比度、柔性和超薄方向發展。而在 OLED 面板的主要制備工藝—— LTPS 和氧化物 TFT 中,前者因具有較高電子遷移率、開口率并能實現較高分辨率,已成為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中小尺寸屏幕的主要技術。

然而,功耗過大依然是 LTPS 在驅動 OLED 時難以避免的一大難題。具體而言,LTPS 在開態電流大同時漏電也會相對比較多,因而需要不斷充電維持住電容中的電位,以避免面板畫質不良。這就意味著 LTPS 無法實現低頻驅動,從而對面板功耗節省非常不利。

由于具有可大面積制備、抗彎折特性好、成本低和容易集成等優勢,氧化物 TFT(主要指 IGZO)曾被認為是最有利的替代品。但據了解,其電子遷移率還不夠高,光電穩定性也不夠好,因而始終在大尺寸 OLED 面板領域徘徊,沒有真正登上中小尺寸 OLED 舞臺。

圖源:BOE 創新匯

如今," 殺手級 " 新技術已經來臨。集微咨詢顯示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雷廣表示,作為 LTPS 和 IGZO 結合的 TFT 驅動技術,LTPO 同時結合這兩大流派優點,能夠實現更高電荷遷移率、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在壽命、亮度、分辨率和低功耗等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競爭力。

在性能上,LTPO OLED 屏幕刷新率最高可達 120Hz,同時支持硬件可變刷新率 ( VRR ) ,修正了 LTPS OLED 不可調節刷新率的缺點。例如用戶在使用靜態場景時刷新率可降至最低 1Hz。得益于此,與 LTPS 技術相比,相同條件下的 LTPO 可節省約 10%-15% 的功耗。

不過,由于 LTPO 工藝需要考慮 LTPS 和 IGZO 兩種器件工藝的相互影響,李雷廣認為,目前 LTPS 背板技術的 OLED 在良率上尚未得到很完美的解決。而 LTPO 作為一個更新的技術同樣還沒有完全掌握,生產工藝仍要重新摸索,良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還有待努力。

韓企爭相布局 LTPO 產能

在 5G 時代,隨著功耗大幅提升,具有低功耗等優勢的 LTPO OLED 技術成為手機廠商重要的選擇之一。但受制于產能、成本等因素,2021 年應用這一屏幕的手機只有寥寥數款——三星 Note20 Ultra、S21、OPPO Find3 X、一加 9 系列和 iPhone13 系列部分機型。

可以說,LTPO 技術已逐漸成為折疊屏等旗艦機型的主流配置,未來也將成為中高端手機標配。這是因為折疊屏手機需要高刷新率來降低較大尺寸屏幕的延遲,而高刷新率也是旗艦手機的標配參數。此外,由于靜態低刷新率場景較多,可穿戴產品也是 LTPO 的主要應用之一。


作為 OLED 面板技術的演進方向,LTPO 技術已經處于行業風口。李雷廣表示,由于量產化技術正在探索和完善中,目前 LTPO OLED 尚未大規模應用。但距大規模應用已不遠,相信是未來兩年之內的事。如果 LTPO 技術進一步成熟,將有可能全面替代 LTPS 背板。
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數據也顯示,2021 年全球 LTPO 智能手機出貨約 5300 萬部,預計 2022 年全球出貨量約 1.4 億部,同比增長 156%。此外,調研機構 Omdia 預測,從 2024 年起,采用 LTPO 背板的柔性 OLED 將超過采用 LTPS 背板的柔性 OLED。

基于此,即便更換為 LTPO OLED 生產線需要增加不少投資,韓國企業仍在在積極布局擴產。市調機構 UBI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0 年,三星的蘋果專用 6 代線擁有 3 萬片規模的 LTPO 面板產能。2021 年,三星又對蘋果的這一專用線進行改造,以大幅提升產能。

另外,為降低 LTPO 屏幕供應鏈風險、提高議價權,蘋果早前曾聯合 LGD 共同開發 LTPO 屏幕。為此,LGD 還于 2021 年 7 月投資擴產 E6-3,引入更多 LTPO OLED 面板生產設備。改造完成后,其 OLED 面板的產量將提升 50%,預計將在 2022 年下半投產。

LTPO 成中韓產業博弈新焦點

在 OLED 顯示賽道的競爭中,三星和 LGD 當前處于領跑地位。但國內廠商一直在不斷追趕,近年來綜合實力和市占率都在飛速增長。根據韓國顯示器產業協會統計口徑,中國面板廠的智能手機 AMOLED 面板市占率在 2016 年約僅為 1.1%,但在 2020 年已達 13.2%。

2021 年,京東方成功打入 " 果鏈 "、正式成為 iPhone13 屏幕供應商,更標志著由韓國企業主導的 iPhone 屏幕供應格局被打破。不過,據產業人士透露,此次京東方為蘋果供應的還不涉及 LTPO OLED 屏幕。由此,國內面板廠商亟需加快攻堅突破 LTPO 量產技術。

可喜的是,多家國內廠商有望在 2022 年量產 LTPO 屏幕。去年 11 月,有消息稱京東方正在改建 B7、B11、B12 工廠生產線,計劃將 LTPS 產線改造為 LTPO 產線。此外,維信諾合肥產線已經具備 LTPO OLED 量產出貨的能力,目前已儲備 20K/ 月的 LTPO 產能。


首次搭載國產 LTPO 屏的榮耀 Magic4 系列
對于顯示面板行業競爭,李雷廣認為,目前三星和 LGD 都已有 LTPO 背板 OLED 量產經驗,在 OLED 領域的投入、量產方面都更具有優勢。無疑,與韓國這兩家企業相比,國內面板企業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追趕過程中這一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未來實現反超。

此外,也有行業人士稱,中韓兩國現在 OLED 面板的技術差距在三年左右,但隨著 LTPO 屏開始國產化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據了解,2022 年 -2023 年,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天馬等廠商均會陸續推出 LTPO 產品,并將加速 LTPO OLED 屏幕在國內的滲透。

CINNO Research 發布的報告指出,2021 年,中國市場搭載 LTPO 面板的 OLED 智能機占比為 7%;預計到 2025 年,采用 LTPO 技術的 OLED 產品將超越采用 LTPS 技術的 OLED 產品,滲透率有望達 43%。無疑,中國市場將成為國內面板企業角力的重要支撐點。

結語

在 OLED 面板產業,國內廠商在與韓企的競爭中也在做出更多嘗試及挑戰。據悉,京東方計劃在 2022 年下半年實現雙層串聯 OLED 顯示屏量產。與單層 OLED 面板相比,雙層串聯 OLED 面板屏幕亮度可擴大 2 倍,使用壽命可延長 4 倍,以及可降低達 30% 耗電量。

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外部環境愈發復雜,國內面板廠商緊跟技術潮流、快速成熟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憑借在 LTPO、雙層串聯 OLED 等前沿技術上的砥礪探索,中國企業或將如在 LCD 液晶產業一樣,未來幾年在 OLED 賽道上和韓國企業分庭抗禮!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