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五年投資超千億元,惠科建4條LCD生產線,要做下一個TCL?
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惠科這家公司,"HKC"也算是中國比較有名的顯示器品牌之一。最近幾年惠科公司不局限于只做終端產品,竟然自己還建起了液晶面板生產線,而且一出手就停不下來,短短5年時間,連續投資建設了4條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一擴張速度,堪比行業龍頭京東方。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706/57650.html

起步雖晚,發展迅猛
惠科做液晶顯示面板,起步雖然晚,但發展卻非常迅猛。
惠科的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位于我國的西南城市——重慶,成立于2015年4月。總投資額24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額120億元,月產能70K,玻璃基板尺寸為2250*2600mm。
2015年是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極速擴張的一年,僅這一年新成立的產線就有京東方成都B7 AM-OLED 6代線、合肥B9 TFT-LCD 10.5代線、福州B10 TFT-LCD 8.5代線,武漢天馬微電子AM-OLED 6代線,中電熊貓成都TFT-LCD 8.6代線,友達昆山LTPS 6代線,鴻海集團鄭州LTPS 6代線。此時惠科入局液晶顯示面板行業,正趕上了面板生產線的建設高潮。
2017年8月,惠科成立滁州TFT-LCD 8.6代線,投資總額240億元,設計產能每月120K。
2018年9月,成立綿陽惠科TFT-LCD 8.6代線,投資總額依然是240億元,設計產能每月120K。
2019年9月,長沙惠科8.6代線成立,官方宣傳生產TFT-LCD和OLED。我個人預測該產線應該是OLED的實驗產線,可為后期建設OLED生產線積累經驗,OLED少量生產,不會大規模出貨,后期應該還是以TFT-LCD為主。
惠科一系列大手筆的操作,一下子把自己擠進了國內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三名。(大尺寸液晶面板顯示領域,第一名京東方,第二名華星光電,第三名惠科,不知大家可有不同意見?)
前路漫漫,壓力重重
我們都知道,最近幾年時間,TFT-LCD液晶顯示市場已接近于飽和狀態,國內其他廠商都放緩或停止了新的TFT-LCD生產線建設;菘埔贿B串的大動作,究竟是逆勢而上,還是后知后覺呢?
惠科擁有自己的整機制造生產基地和自有終端品牌,這是惠科的優勢所在;菘圃谏钲、重慶、合肥、宜昌建立有整機研發生產基地,實現了從液晶面板、邦定、LED背光源、光學材料、液晶模組、五金和塑膠件到整機生產的全產業鏈高度整合。
產業鏈的高度整合意味著惠科具有成本上的競爭優勢,自產自銷保證了自己生產的屏幕,哪怕再差勁,也可以通過分級賣出去。自己掌握產業鏈的上下游,這一點有點類似于華星光電,華星光電隸屬于TCL旗下,是TCL最具有盈利能力的子公司之一。
目前液晶面板的價格處于行業周期的谷底,許多尺寸的液晶面板,甚至是低于生產成本價格出售。對惠科這樣一個行業新手來說,壓力重重。目前液晶顯示行業處于洗牌階段,國內各大廠商都殺紅了眼,“價格戰”可能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活下去,不僅是萬科的目標,同樣也是惠科所要面臨的挑戰。
惠科選擇建設8.6代線,而不是國內廠商主流的8.5代線,也是為了避免產品同質化,減少一些競爭壓力。8.5代線(尺寸2200*2500mm)的最佳切割尺寸是49寸和55寸,8.6代線在幾乎相同成本的情況下,最佳切割尺寸為50寸和58寸,玻璃基板利用率可以達到93%以上。
未來展望
近兩年,韓廠三星LG在LCD領域的逐漸退出,對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誰能夠搶下來三星LG退出的市場份額,誰在未來就多了一份生存下來的希望。
惠科跳過小尺寸,直接從8.6代線開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現在小尺寸屏幕逐漸淪為AM-OLED的天下,“LCD永不為奴”的聲音也越來越弱了。
國內面板廠商中,華星光電專注于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惠科則擅長于中尺寸的顯示器面板,天馬微電子深耕小尺寸的手機面板,京東方則是大中小尺寸全面發展。不知未來的國內半導體顯示市場,是否將形成“一超三強”的局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