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1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突發!富士康要轉戰印度?被曝要砸10億美元,成立工廠組裝蘋果手機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716/57767.html
路透社近日發布一則獨家消息稱:蘋果強烈要求將iPhone生產轉出中國,因而富士康擬向印度投資10億美元,擴建其在印度南部的一家工廠。
報道稱,這是蘋果公司受困于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危機之際,悄悄漸進地將生產重心從中國轉移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富士康也曾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最后卻無疾而終。
富士康計劃10億美元在印度擴廠
據路透社,二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表示,全球智能手機代工大廠及蘋果供應商--臺灣鴻海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南部成立一家蘋果手機組裝廠,以加速中國以外的全球化布局。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鴻海將在印度的Sriperumbudur投資建新工廠,該工廠距欽奈市(Chennai city)以西50公里,工廠將組裝iPhone XR,計劃在三年內完成。該投資計劃將可增加約6,000個工作崗位。
消息人士提到,目前在中國生產的一些蘋果機型將會移至印度這家新的工廠生產。鴻海在印度已有組裝低階蘋果手機的工廠;鴻海另外也為中國手機廠商小米代工生產。
針對上述消息,鴻海回覆路透表示,依據公司規定不會對任何客戶或產品發表評論;蘋果亦未有回應。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上個月召開股東會時,曾提及將在印度有新的投資計劃,但他沒有進一步說明。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在印度智能手機銷量中約占1%。在印度,價格昂貴的蘋果手機常常被視為地位的象征。
由于蘋果不必在價格標簽中計入進口稅,因此在該國生產更多iPhone將有助于降低成本。
報道還援引香港“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的尼爾·沙阿(Neil Shah)的分析稱,由于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更低,再加上在印度供應商基地的逐步擴大,蘋果公司將能夠把印度作為一個出口中心。
而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努力推動富士康等公司在該國進行生產制造,并于上個月啟動了一項66.5億美元的計劃,旨在激勵五家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商建立或擴大在印度的生產。
蘋果兩大生產基地目前均在中國
報道稱,由于中美貿易戰以及冠狀病毒大流行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一些代工廠被迫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
過去十余年,蘋果早已形成一套相對穩定的供應鏈系統,美國的芯片、韓國的屏幕、中國的零部件……最終成為擺在蘋果專賣店的商品。以低成本造就的產品,最終產生了巨大的利潤。
蘋果手機的兩大主要生產基地皆位于中國,分別為鴻海在河南鄭州和廣東深圳龍華兩地的工廠。
消息人士稱, “把產線移出中國不是那么容易”。他表示,蘋果強烈要求旗下客戶把產線移出中國,公司此舉是配合蘋果的要求,不然不會沒事把產線移出中國,因為移產線的成本是很高的。
很多人不了解富士康與鴻海精密的關系,此前,騰訊科技整理了相關關系圖,如下:
“鴻海精密”屬于臺灣鴻海科技集團的核心企業;“富智康”則是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它的前身為“富士康國際”;而“富士康科技集團”其實是“鴻海精密”在大陸所有工廠的管理機構統稱。
此前富士康“敗走”印度
50億美元投資泡湯
事實上,近年來受中國人工成本上漲、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蘋果產業鏈部分遷至印度的消息頻傳。
早在去年4月,彭博社就曾報道,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稱,富士康將在印度量產iPhone,將主要服務于印度本土和出口市場。
據悉,當時郭臺銘計劃在印度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他原本計劃5年之內可以在印度招聘到100萬名員工。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富士康在印度設新廠的計劃無疾而終。今年1月,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工業部長Subhash Desai稱,與富士康在當地合作建立電子產品制造工廠的計劃已經取消。
彼時,印度政府表示,由于富士康與蘋果之間的內部糾紛,合作將不會繼續。
在富士康科技集團隨扈的一份聲明中,公司表示:“富士康在全球市場上的投資計劃會根據許多因素定期進行審查和調整,其中包括全球市場狀況和我們廣泛客戶的需求。我們是印度的長期投資者,我們在印度進行了投資數百萬美元,并雇用成千上萬的印度工人,我們所有的業務合作伙伴,客戶和供應商都與我們的計劃和當前的投資決策保持一致。”
外交部:有關部門癥有針對性的協調
據環球網,企業撤離中國內地的問題,其實在疫情期間乃至更早前就有討論。今年2月1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力度,協助外資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當月19日,時任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網上記者會上回答涉及在華外資企業情況的提問時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正在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在投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影響,一些具備條件的在華外資企業已開始陸續復工復產。
更早前的2019年,國家發改委還專門發文表示,“對外國企業撤離的判斷還是要基于數據和事實。”文章引用數據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涵蓋超過200家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據其調查顯示,2018年組織內超過90%的美國公司在華實現盈利,87%的美國企業2019年沒有搬遷或者將其任何業務遷出中國的計劃,83%的美國企業過去一年沒有削減或停止對華投資。
國內最新動作:成為中國鼎捷最大股東
公司連續5個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鴻海還在中國國內積極擴張:日前,鴻海公告,旗下工業富聯將斥資約5.6億人民幣取得鼎捷軟件15.19%股份,并成為其最大股東。
鴻海已聲明,取得股份具體目的是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財務操作。鼎捷作為工業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將能與數字化工業業務的設計、研發、運維等能力深度結合,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
鼎捷軟件是神州數碼管理系統公司與臺灣鼎新計算機集成成立,2014年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完成上市程序,業務同樣是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鼎捷也同樣表示,將引入工業富聯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且此交易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有關的中國相關監管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批準。預期在交易完成后,工業富聯將會取得2席董事。
在此消息影響下,鼎捷軟件連拉五個漲停。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