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1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手機代工陷入混戰:藍思科技/立訊精密/領益智造爭先入局!
集微網消息 早在2019年底,由于偉創力“拒絕”替華為手機代工,最終市場傳聞藍思科技和比亞迪兩者收購偉創力位于長沙的代工廠,其中比亞迪早就有手機代工業務,并且有為小米高端旗艦機代工。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716/57768.html
隨后到了今年上半年,市場再次有消息表示藍思科技和立訊精密兩者爭奪中國臺灣結構件大廠,兩者都想收購可成的目的,同樣在于試圖爭奪搶奪蘋果手機代工業務;日前,更有消息傳聞,立訊精密有意收購偉創力為蘋果代工的工廠,而領益智造也傳聞將切入手機代工領域!
這也就意味著,蘋果三大核心代工廠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均想進軍手機代工市場,而切入點則在于蘋果,長期來看,甚至包括華為手機!
傳統業務受限:業績難再持續增長
對于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和領益智造而言,三者都是蘋果的核心供應商,尤其是立訊精密,可以說多方面深度與蘋果業務綁定,不僅僅在于供應鏈元器件端,更是包括了TWS耳機的代工。
從這三者近些年的業績來看,都面臨同樣的一個難點,那就是如何維持業績持續增長!立訊精密的業務模式,是其近些年來業績維持穩定增長的主要元素所在——深度綁定蘋果,從供應產品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再到蘋果TWS耳機代工!
眾所周知,立訊精密第一大客戶是蘋果,其市值從2019年初的10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近4000億元,業績在過去的兩年中也實現大幅度增長,哪怕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響,但是其凈利潤依然維持增長,背后的原因動力同樣在于蘋果!
據筆者查詢得知,2016-2019年這四年中,蘋果作為其第一大客戶,在其每年的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33.18%、36.58%、44.85%、55.43%,2019年來源于蘋果訂單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則在于為蘋果提供TWS耳機代工服務!

2015年立訊精密消費性電子業務營收為44.16億,占比為43.56%,2016年增長到69億元,占比為50.14%,2017年增長到151.88億元,占比達到了66.54%,2018年為268億元,占比為74.77%,2019年增長到520億元,占比達到了83.16%。由此可見,立訊精密的業績增長主要來源還是在于消費電子,而蘋果是其最大的推動力。

再來看看藍思科技,眾所周知,藍思科技產品主要為防護玻璃,2017年中小尺寸防護玻璃營收為16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71.01%,到了2018年,盡管該部分業務營收增長到了194億元,但占比依然高達近70%,2019年進一步微增到213億元,占比為70.41%。

其第一大客戶同樣是蘋果,2017年其第一大客戶營收占比為49.37%,當年度貢獻的銷售額為117億元,到了2018年,銷售額微增到130億元,占比仍有46.97%,2019年,銷售額同樣是130億元,占比降到了43.07%。

顯而易見,對于藍思科技而言,其業務想要得到增長,在傳統的手機市場已經很難,一方面在于手機市場的飽和,另一方面在于防護玻璃市場競爭十分慘烈;此時必然得通其他業務實現業績增長——大尺寸防護玻璃。
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其大尺寸防護玻璃業務營收分別為25億元、27億元、37億元。盡管處于增長中,但與其總營收相比,占比依然很低。
領益智造同樣也面臨這一問題,眾所周知,領益智造是借殼江粉磁材上市,目前來看,公司主要業務為領益智造部分的精密功能及結構件,以及原來江粉磁材的顯示及觸控模組業務。其中精密功能及結構件業務2019年營收為169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為70.08%,2018年營收為143億元,占比為63.81%;顯示及觸控業務2018年營收為47.86億元,占比為21.27%,2019年下降到39.81億元,占比下降到16.65%。
為了拓展新的業務,領益智造在2019年進行了一筆大的收購,其重金收購了手機充電器巨頭賽爾康,隨后到了年底,又收購了光寶印度子公司,促進賽爾康在印度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領益智造同樣是蘋果供應商,但是其客戶卻十分分散,2019年第一大客戶營收占比只有16.14%,而在2018年只有15.38%;2019年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額占比為38.9%,2018年為36.62%。
簡而言之,立訊精密通過與蘋果深層次的綁定,才得以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在該模式成功以后,同為蘋果核心供應商的藍思科技與領益智造,在傳統業務難以得到快速增長之際,無疑都急需拓展新的業務,從現有的布局來看,藍思科技潛在業務在于車載領域,而領益智造也通過資本運作切入了手機充電器產業!
瞄準手機代工市場:多方面混戰意在蘋果/華為
在急需拓展新的業務之際,市場傳聞藍思科技和領益智造、領益智造都計劃切入手機代工市場,甚至還有消息傳聞立訊精密有意收購偉創力為蘋果組裝的工廠。
據集微網此前報道,蘋果已經建議其AirPods無線耳機的中國代工商立訊精密對iPhone、MacBook金屬外殼提供商可成科技實施一筆重大投資,希望借助此舉為另外一家長期供應商富士康建立一個強大的替代選擇。此舉最終可能有助于立訊精密獲得一部分iPhone生產訂單,該手機每年的出貨量約為2億部。
不過,據集微網從業界得知消息,目前并未確定到底是誰投資可成,有說法表示:“目前立訊精密與藍思科技兩者都在搶。”
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偉創力停止向華為代工以后,當時就有消息表示藍思科技和比亞迪將有意接手偉創力一期和二期工廠。其中比亞迪早就有手機組裝代工業務,而藍思科技也正想通過接手偉創力工廠切入到手機代工領域。近來,同樣還有消息傳立訊精密計劃收購偉創力替蘋果代工的工廠。
毫無疑問,無論是藍思科技還是立訊精密,想收購可成的目的都在于進軍手機代工領域。眾所周知,對于手機而言,從硬件成本方面來看,除了內部核心元器件以外,成本最高的當屬手機機殼等外觀件,包括金屬中框以及金屬后蓋、玻璃后蓋等。
據筆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手機代工廠都有自己的金屬結構件廠商,諸如比亞迪、華勤通訊等,其中比亞迪不僅僅提供金屬結構件,同時還提供玻璃后蓋。而華勤通訊近期與春秋電子成立合資公司,目的也是在于發力筆記本市場,為從事筆記本代工降低成本,數據顯示,其單月筆記本代工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萬部。
除了上述三家企業以外,還有業界人士向筆者表示,領益智造同樣想從事手機代工業務,從領益智造角度來看,在傳統業務發展受限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進軍手機代工市場的話,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但從當前手機代工市場來看,除了ODM廠商聞泰、華勤、中諾電子以外,還包括富士康、比亞迪、卓翼科技和光弘科技、深科技等,整體而言,市場十分的飽和,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場更是如此,如卓翼科技拿下了小米不少中低端手機訂單,而光弘科技拿下了華為不少中低端手機訂單。
因此,對于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而言,如果要切入手機代工市場,最大的誘惑在于蘋果和華為的高端旗艦機市場,以立訊精密與蘋果的深度綁定來看,其向蘋果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不小,而藍思科技如果接手偉創力長沙工廠也可以順利切入該領域,甚至拿到華為訂單,比亞迪本身就有向華為提供代工,領益智造憑借在精密結構件業務和收購賽爾康的優勢,再通過資本運作,也未嘗不能切入該市場。如果上述供應鏈廠商最終真切入到手機代工市場的話,那么將引發手機代工市場進入混戰。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