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28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TCL科技連續出手幕后,李東生和他的產業長局。凜冬散盡,冷暖便知。2019年,全球液晶面板行業滑入最低谷,韓系巨頭都逃不過的凜冬虧損大勢之中,TCL科技完成一輪大規模重組,外界一度物議紛紛。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728/57859.html
彼時,少有人能看明白,正值行業價格下跌壓力陡升,同行企業叫苦不迭之際,李東生為何執意要走一條新路?
2020年初,TCL科技完成更名,從“TCL集團”變為“TCL科技”。外界又多懵懂不覺,未能看到一詞之變背后有幾多深意。
TCL科技曾多次、多個場合,對外表示將把“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產業金融及投資創投業務、新興業務群”三大板塊作為新的業務方向,坊間卻沒有輕易投來理解的目光。
時至2020年,韓廠偃旗息鼓,液晶面板寒冬終結,中國雙雄開始掌控局面,TCL系卻又開始連續出手。
——攜手三安光電成立實驗室,布局下一代顯示的MicroLED技術路線。
——入股全球印刷顯示技術巨頭JOLED,傳聞460億廣州投建高世代印刷OLED產線。
——媒體頻傳,TCL科技將會接手困境中的中電熊貓產線,以及已經計劃離場的三星蘇州產線。
此番多面、密集出手之前,TCL系的投資策略可謂相當保守。如今逆勢投資背后,TCL系究竟謀的是什么局?細審其TCL科技過去幾年的動作,這是一場李東生和TCL科技策動已久的產業長局,而非一時的投機。
01摘牌收購中環,TCL科技擴展新賽道
7月15日,TCL科技通過競標拿下中環集團百億混改項目,主動聯手中環股份開辟半導體及光伏產業的新賽道。
在半導體單晶硅片和光伏高效N型單晶硅片領域,中環集團旗下重要資產之一的中環股份擁有極高市場占有率。毫無疑問,TCL科技有意入局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硅片領域,借此混改機會與中環聯手,最好的效果甚至是彎道超車。
事實上,半導體顯示、硅片同屬于重資產性質的電子科技工業,制造工藝、管理邏輯類似,LG、松下、夏普作為全球電子科技集團均涉足半導體顯示、電子科技和半導體三大產業,TCL科技向此處擴張,合情合理。
依托天津產業,TCL科技在半導體材料和能源產業早有布局。
近幾年,TCL科技陸續投資了捷佳偉創、帝科股份等光伏設備及材料廠商,以及寒武紀、集創北方、翰昕微電子等半導體設計公司。此番入主中環,在TCL科技副總裁廖騫看來,戰略意義高于一切:“在整個半導體和新能源產業領域中,中環將是TCL產業布局很重要的抓手和戰略控制點。”
開辟新賽道、豐滿產業布局是TCL成長為智能科技集團的必由之路,但如何走、何時走這一步棋,是李東生的哲學,也是公司轉型成敗的關鍵。
自三年前砍掉家電業務到集團架構重組,TCL科技積累了大量資金,旨在保持充沛的自由現金流,以及在最好的時機進行賽道擴張。受疫情影響,此時債務利率處于歷史低點,最佳時機出現,參與中環集團混改的條件一應俱全。
對于收購與投資的領域范圍,李東生也從未給予限定,中環集團所處的新能源光伏產業就是最好例證。
尤其光伏市場,近兩年光伏裝機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增長勢頭強勁,太陽能正在改變全球格局,該市場持續擴張之勢將在長周期內保持。與此同時,隨著5G的逐漸落地,半導體硅片的需求也將被拉動,根據其規劃,在無錫項目二期完成后,中環股份將具備8寸硅片產能105萬片/月,12寸硅片產能60萬片/月,可以快速為TCL科技創收。
將其作為新賽道,完全可以稱得上TCL科技重組后,一個“不錯的開始”。
02加碼印刷技術資源,戰略聯手JOLED
重組之后,半導體顯示業務依舊是TCL科技的重心。
6月19日,布局印刷顯示技術多年的TCL科技再重磅宣布入股日本JOLED,與JOLED展開深度技術綁定,重新劃分全球OLED印刷顯示技術競爭的格局。從李東生的視角看來,發展印刷式OLED面板,等同于抓住中國顯示產業蛻變的一次機會。
上個世紀60年代,液晶顯示技術發端于美國,隨后卻產業化于日本,加速商業化于韓國。接近百年的歷程中,中國顯示產業下游廠商長年受制于人。2017年,“后進者”中國大陸面板規模首次超越韓國和中國臺灣,韓企財報中數次出現“虧損”字樣。2019年開始,重負之下的韓國兩面板巨頭陸續宣告撤離液晶舞臺,將全球液晶產業主導權讓渡中國。
中國企業終于拿到液晶顯示行業的定價權,結束了仰人鼻息的時代,此時也正值難得的技術過渡期,中國產業有機會跟緊,甚至主動引領下一代顯示技術發展。
隨著技術的持續改進、供應鏈成本的曲線式下降,在未來幾年的主流消費級應用形態中,液晶面板將繼續占據大部分市場。然而,更具生長活力的技術還在闊步向前,撤出液晶領域的日韓面板巨頭已將重心轉向下一代OLED面板的技術儲備之中,中國企業要改變“市場后進者”的命運,就不能沉浸于當下,必須選好發展路徑,提早進入戰局。
TCL科技入股JOLED無關投機,甚至早有定奪。作為業界公認最具潛力的OLED制備工藝,印刷顯示技術極有可能引領未來的OLED面板生態發展,改變中國顯示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角色與定位。入股JOLED如同水到渠成,畢竟,TCL科技在印刷顯示方面蓄勢已久。
2018年,經由國家工信部批復、TCL華星旗下廣東聚華領頭搭建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正式成立。作為目前國內顯示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創新中心,該中心整合了多家國內顯示面板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并與多家國外知名材料、設備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用以打造印刷顯示產業生態聚集圈,加速中國在大尺寸OLED面板領域的發展。
回顧CRT與LCD技術誕生之時,中國企業從來沒有以如此主動的姿態站在新一輪技術浪潮的前沿。對于中國顯示產業還是TCL科技來說,跨國與JOLED進行技術合作均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甚至可能成為完成周期追趕,引領周期的關鍵轉折點。
03收購價值標的,利用技術交替周期
行業秩序重整進行時,“華東科技出售南京中電熊貓”的相關風聲中,也少不了看到TCL科技的名字。
南京中電熊貓的8.5代線是全球首條使用IGZO技術的高世代生產線,若傳聞順利落定,將作為關鍵技術提升加入TCL科技,對于加碼TCL科技在周期中的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并非毫無道理可言。
IGZO為銦鎵鋅氧化物的縮寫,與a-Si(多晶硅)、LTPS(低溫多晶硅)技術相同,IGZO是一項TFT驅動技術,但與傳統的多晶硅相比,IGZO的電子遷移率要高出20-50倍,可實現TFT的超小型化和配線的超細化,從而增加開口率,提高透光率,節省功耗。
IGZO可實現小型化,卻沒有屏幕尺寸限制。2020年初,中電熊貓成功研制了基于IGZO技術的100英寸8K顯示屏,有效填補了LTPS面板現階段大尺寸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相對原有的非晶硅面板生產線,若要改造為LTPS生產線,不僅無需復雜的過程和大量資金投入,更不會受到生產線世代數的限制。
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今年二月TCL華星獲得了出貨面積和出貨量的“雙料第一”,TCL華星顯然不會滿足于單月第一的成就,由此看來,中電熊貓的產能補充對于加速TCL華星坐穩業界頭把交椅將起到關鍵作用。
更重要的是,對于希望主動掌握周期的TCL科技來說,IGZO技術的加入不單單在于提升液晶面板產能或多樣性,也同時瞄準了OLED市場,畢竟在柔性顯示這條發展軌道上,IGZO技術比LTPS更適合用于驅動OLED發光。
不管傳聞是否屬實,針對收購行業內廠商的問題,TCL此前已有多次表態。
今年3月底,TCL年度業績交流會上,李東生明確表示TCL 科技會積極地尋找對公司未來成長有價值的并購標的。如今,即使已成功入股JOLED,中電熊貓這樣具備成長空間的價值標的仍然值得TCL科技一試。況且,TCL科技目前現金流充足,合理的兼并購將有效地優化公司資產結構,而非盲目投機占道。
TCL科技集團COO兼CFO杜鵑也表示,目前TCL科技的現金流高度安全,資產負債率只有較低的61%,“之所以保持這么低,是我們為未來的項目融資做一個儲備。”借此不難猜測,如果真正將中電熊貓收入囊中,該并購也只是TCL科技縝密長局中的一環:利用新舊技術交替的周期性,打穩承上啟下的這塊地基,為引領階段儲備更強勁的競爭力。
04結語
在以液晶顯示發展為軸的進程里,中國企業嘗到了后進者的勝利,卻仍然無法擁有高利潤率,以及技術引領者才能擁有的產品和技術定義能力。如今,新一輪技術更迭還在醞釀,親身經歷過“缺芯少屏”時代的中國企業自然深知此刻手中正握著絕佳的蓄勢機會。
對于李東生這樣的老兵來說,這一場產業長局,不僅在于續寫TCL科技的故事,更大的野望是改寫中國企業“先落后再追趕”的舊路,借著產業起步或變革之勢,謀時間、資金和機會,試圖從數量領先走向技術和質量引領。
特定情境之下,看似武斷、毫無章法的一系列橫縱向聯手和收購動作,都有其終極意義。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