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09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AMOLED出貨量僅次于三星,連年虧損的和輝光電能否力挽狂瀾?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909/58275.html

9月8日,三星公司官方宣布11月底將關閉中國唯一一座電視工廠,這一舉措與其整體戰略有關:近年來,三星的低端制造業務開始逐漸撤離中國市場,其意圖拋棄LCD生產線,轉而加速推動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投資計劃。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猶如成千上萬個“小燈泡”,不需要背光源即可自發光,按驅動方式分有源驅動(AMOLED)和無源驅動(PMOLED)。其中,AMOLED即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是一種顯示屏技術,憑借輕薄、柔韌、省電和不易損壞等優勢,主要用于智能手機,比如iPhone旗艦機型目前已經全部采用AMOLED屏幕。

在出貨量方面,三星電子在智能手機類AMOLED市場占據壟斷性優勢,2019年全球出貨量中占比為86.35%;國內和輝光電則以3.80%的份額位居全球第2名。

和輝光電是最早實現AMOLED量產的境內廠商,其專注于中小尺寸顯示屏。經過多年深耕,2020年1月至6月,和輝光電4.5代AMOLED產能利用率達到85.48%,6代產能利用率達到93.74%,AMOLED作為和輝光電的核心技術,為其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然而令和輝光電揪心的是,其盈利情況并不理想: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16億元、8.03億元、15.13億元、9.2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00億元、-8.47億元、-10.06億元、-5.46億元。

不過,即便逐年虧損,和輝光電仍保持高研發投入:2017年至2019年,研發費用從1.68億元增長至4.1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24%、22.4%、27.52%。

那么,和輝光電積累多年的技術何時能夠厚積薄發?它又會采取何種戰略迎戰嚴峻的經營考驗?

多重因素導致虧損

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深入發展、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需求持續增長,AMOLED下游市場空間日益廣闊。

根據Omdia數據,預計2025年,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將達440.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5%,占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市場的比例將達到60.67%。

與此同時,AMOLED面板行業具有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特點,對技術和工藝要求較高,所需固定資產投入較大;此外,從項目建設到達成規劃產能、完成良率爬坡、實現規模效益需要較長時間周期,前期固定成本分攤較高。對和輝光電來說,多年持續高投入,產品的單位成本大大提高,導致虧損。

不過,有弊也有利,前期多年的付出使得和輝光電積累了研發創新、生產制造和產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在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市場獲得了華為、小米、OPPO等諸多頭部企業的青睞。

目前,和輝光電資產規模與營收規模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這不僅歸功于其本身的產品技術優勢,更得益于“低價搶市”策略。

 


 

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近年來,和輝光電毛利率持續為負數,這與其產品定價較低有很大關聯。

2017至2020上半年,和輝光電智能手機類AMOLED面板產品的平均單價分別為13.90元/片、16.61元/片、15.70元/片和15.78元/片,而行業平均單價分別為31.40元/片、23.28元/片、24.90元/片和23.65元/片,均遠遠高于同期和輝光電的產品平均單價。

在智能穿戴類AMOLED面板產品方面,2017-2020上半年,和輝光電的平均銷售單價分別為9.85 元/片、8.93元/片、8.85元/片和10.28元/片;而行業平均單價分別為11.96元/片、11.03元/片、9.03元/片和8.64元/片。

和輝光電本就因產品成本高昂而難以賺取利潤,“低價搶市”戰略又無疑給其脆弱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為了擺脫連年虧損的現狀,和輝光電將采取何種舉措?

延續剛性板優勢

OLED板根據尺寸和關鍵指標不同分為柔性和剛性。與傳統的剛性OLED屏幕相比,柔性OLED屏幕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輕薄的體積、較低的功耗和耐揉搓的特性。有專家認為,未來柔性AMOLED有可能促使終端業態發生革命性變化。例如柔性AMOLED有可能讓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合體,屆時,折疊屏智慧型裝置合起來就是小屏的手機,展開就是大屏的筆記本。

作為現階段國內已有產能規劃中硬屏產能最大的廠商,和輝光電產品主要以剛性AMOLED面板為主,柔性AMOLED產品相對較少。其剛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能位居國內首位、全球第二,具有充分產能優勢。

隨著京東方、TCL華星、深天馬、維信諾等國內廠商柔性OLED屏產能釋放,未來柔性AMOLED面板產業競爭愈發激烈。和輝光電決定另辟蹊徑,在剛性板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優化產品結構,積極研發適用于車載顯示、工控顯示、醫療顯示等專業顯示領域的面板產品。

為何和輝光電不跟隨大流,大力發展柔性AMOLED面板呢?

其一,技術成熟度方面,和輝光電剛性AMOLED 面板的生產技術相對成熟,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夠實現較高的產能利用率和產品良率;

其二,產品成本方面,剛性AMOLED面板原材料及設備配套更為完善,生產成本較低,更具性價比優勢,繼續發展剛性AMOLED面板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其三,市場應用領域方面,柔性和剛性AMOLED面板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可卷曲、可折疊等形態可塑性方面。目前,部分下游應用場景對面板是否具有柔性顯示不存在強制性或必要性需求。

尤其在平板/筆記本電腦領域,一方面,柔性折疊屏幕在折痕及磨損等方面仍存在技術改進空間,另一方面,平板/筆記本電腦對彎曲折疊等柔性顯示需求尚待進一步挖掘。

因此,繼續發展剛性AMOLED,不僅巧妙避開和知名企業競爭的洪流,還可以規避主力發展柔性AMOLED面板將要承擔的大量投入和風險。

不過,這并不代表和輝光電放棄生產柔性AMOLED面板。事實上,和輝光電產能均為30k/月的兩條不同世代AMOLED生產線,均可以生產剛性及柔性AMOLED面板產品。第4.5代AMOLED生產線主要用于生產穿戴類等小尺寸面板產品,第6代 AMOLED 生產線主要用于生產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較大尺寸面板產品。

目前,和輝光電針對智能穿戴、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系列產品。未來公司將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情況,充分發揮不同世代產線的優勢。

積極布局第六代產線

為了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和輝光電欲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公司發展,其擬募資100億元擴建產線,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其中,募集資金中的80億元將用于“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

該產能擴充項目意圖將公司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新增15k/月,這有利于提高公司產能水平、強化產品技術先進性、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作為智能設備主要部件,半導體顯示面板畫面輸出與互動質量直接關系到用戶體驗。目前AMOLED面板在顯示性能、健康護眼、節能省電、屏下應用以及形態可塑性等方面具有較強技術優勢,成為新興主流技術之一。

另外,電子信息產業深入發展,消費類終端電子產品需求持續增長,這兩大因素持續刺激AMOLED面板下游產品市場需求。

2018年全球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銷售額為520.86億美元,其中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205.54億美元,占比39.46%;預計2025年,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銷售額為440.3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50%。占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的比例將達60.67%

和輝光電擴充AMOLED生產線產能,符合行業發展需要;此外,擴充完成后其將進一步強化和頭部客戶的合作:

這是因為針對同類型號的顯示面板產品,下游大型客戶需要對面板廠商進行嚴格的產線認證和產品認證,并且在通過認證的廠商中選擇兩到三家廠商作為其供應商,以保障自身產品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由于大型客戶通常具有較高市場份額,訂單需求量大,所以需要面板廠商具備相應的產能規模和生產能力。

此外,未來隨著5G推廣,智能手機消費終端存在大規模置換需求,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提升將推動AMOLED面板行業發展,這有利于具備產能優勢的和輝光電搶占市場。

經過多年的生產經營積累,和輝光電主要產品產量快速增加、產品良率逐步提升,前期固定資產投入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產品單位成本呈下降趨勢。截至2020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由2017年的-94.12%上升至-28.47%。

未來,隨著AMOLED面板技術逐步成熟,AMOLED面板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滲透率將持續提升。和輝光電將充分發揮現有研發創新優勢、生產制造優勢、產業運營優勢以及客戶資源優勢等,持續深耕中小尺寸AMOLED面板領域,力挽狂瀾,扭轉虧損局勢。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