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9月2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LCD中場戰事:華星光電助推,京東方開啟百億并購,但市場反應冷淡。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0927/58444.html

京東方又開始買買買了。9月23日,京東方發布公告,宣布擬以不低于掛牌價收購南京中電熊貓平板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 G8.5 公司”)80.831%的股權;以不低于評估價收購成都G8.6公司51%股權。

其中南京G8.5公司 80.831%股權已于9月7日公開掛牌轉讓,掛牌價為 55.91億元。成都 G8.6公司采用資產基礎法,于評估基準日 2020 年 6 月 30 日,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為 127.95 億元,則 51%股權對應評估值為 65.26億元。

若此次收購順利完成,則京東方至少將支付121.17億元,這也使得此次收購一舉成為國內面板業最大并購案。

目前,董事會已同意上述競標及收購,交易資金計劃使用自有資金和外部融資,且通過外部融資解決的資金不超過 60%。


 

“通過研判當前產業局勢,分析未來發展趨勢,收購南京 G8.5 和成都 G8.6 部分股權必將產生重大影響,為實現集團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京東方在公告中解釋此次參與競購的原因。

不過盡管京東方對此次產線收購頗有誠意,市場卻反應冷淡。自23日晚間宣布擬收購后,京東方已連跌兩日,截至9月25日收盤,京東方A報4.86元,下跌1.02%。Wind終端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公司股價跌幅已達10.99%。

時代財經就收購更多相關問題致電京東方方面,對方表示,目前以公告為準。

拿下中電熊貓產線意味著什么?

公告顯示,南京G8.5生產線總投資291.5億元,設計產能為60k/月玻璃基板,背板技術為氧化物技術,顯示模式為IPS、VA,主要產品為手機、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顯示屏等。

另一被收購方成都G8.6生產線則在2018年5月實現量產,設計產能為120K/月玻璃基板,背板技術為氧化物技術,顯示模式為VA,主要產品為23.8-70寸TV顯示屏等。

集邦咨詢分析指出,京東方長期以IPS為技術發展主軸,而中電熊貓的電視產品則聚焦VA技術,除了能與IPS產生互補效果,還可加深京東方與一線品牌廠的合作關系。

此外,中電熊貓的8.6代線將能補足50英寸與70英寸等京東方較缺乏的項目,使其電視產品的尺寸組合更加豐富。筆電方面兩者皆以IPS技術為發展方向,相較于京東方以a-si制程為主,中電熊貓則全面主打低功耗IGZO技術,可補足京東方較缺乏的游戲型筆電或節能規格的IT產品。

京東方表示,由于成都 G8.6 產線 2018 年量產,生產設備較新,VA 和氧化物等工藝穩定,能夠對應 8K 超高清、高刷新率等高端產品,盈利能力較強且提升潛力較大。

另一方面,成都G8.6產線還可經濟切割 50、58、70 寸等差異化尺寸產品,京東方表示,這能有效完善其產品和產線體系;并能夠與京東方成都、重慶、綿陽等現有產線高效聯動,進一步強化集聚發展,對京東方未來發展具有巨大促進作用。

不過在引進兩條產線之前,京東方首先面對的,是兩家公司虧損嚴重的現狀,這也被認為是中電熊貓出售產線的主要原因。

公告顯示,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南京G8.5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4.35億元、26.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4.99億元、-9.96億元。同期,中電熊貓成都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6.03億元、32.7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65億元和-12.91億元。

但京東方認為,通過導入精益管理、供應鏈整合等一系列經營改善措施后,成都 G8.6 公司將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有助于公司強化競爭優勢,增強盈利能力。具體舉措包括,京東方將積極推進南京G8.5公司平板顯示生產線技術改造升級,產能從60K/月提升至68K/月,技改完成后,其中高端產品比例將提升到總產能80%以上。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陳巧慧向時代財經指出,京東方若完成兩條產線的收購,將會占據全球大世代產線近3成的市占,作為產能贏家,京東方出貨量更是占據大尺寸應用(LCD電視/Monitor/筆電及平板)出貨榜首。

她認為,京東方未來與零組件廠商議價的能力將因此有所提升,并因成本優勢拉開與同業的距離。

至于下游產業鏈,陳巧慧表示,“產業供給的收斂使得資源更為集中,對于習慣分散多家進行采購的品牌來說,未來在采買上的規劃將更為謹慎,話語權也相對以往被削弱了一些。”

華星光電助推,行業整合腳步放緩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其收購成功也有國內另一面板巨頭TCL華星光電的助推。

作為TCL集團利潤奶牛,華星光電近些年通過系列收購合并快速成長為與京東方分庭抗禮的國內面板巨頭。2019年,TCL集團完成了資產重組,對外宣布剝離終端業務,聚焦賺錢能力更強的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

此后,TCL便不斷加大面板業務投資。今年8月,TCL華星光電以10.8億美元(約76.22億元人民幣)完成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華星光電對蘇州三星 G8.5 代生產線和模組線部分股權收購的完成,意味著目前國內面板產業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正向龍頭廠商集中。

因此關于中電熊貓此次南京和成都兩條產線的競購,早在今年4月份就曾被透露,除京東方外,華星光電、惠科、中航國際(天馬)都意圖通過收購中電熊貓,以擴大面板產能規模,鞏固市場優勢。

“止于去年末,京東方產能略微高于華星光電,二者基本上勢均力敵。但是今年以來,華星光電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對京東方形成了潛在威脅。不久前,華星光電有意收購中電熊貓,加大了京東方的壓力,無形中催促其加快了對中電熊貓的爭奪。”家電行業分析人士劉步塵向時代財經分析,一旦收購中電熊貓成功,京東方基本上就站穩了全球面板老大的地位。

此外,雖然目前國內面板產業處于整合期,但陳巧慧認為,在韓系面板廠漸漸淡出市場,京東方收購中電熊貓兩條產線后,市場也逐漸步入健康的態勢。“接下來整合的腳步將暫時放緩。”

時代財經就此前競購事宜采訪華星光電方面,截至發稿前,仍未得到回應。

LCD將淘汰?足以度過折舊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面板行業OLED技術方案漸成趨勢,日韓廠商在LCD的產能正在轉向OLED,京東方此次收購中電熊貓南京、成都產線,也伴隨著產業升級帶來的盈利空間受阻。

今年1月底,LG Display宣布將停止其在韓國國內的電視液晶面板生產,在韓國北部的坡州工廠也將于今年年內關停。3月,據CINNO Research發布的報告,三星正加速關閉LCD產能,轉產OLED。

營收業績不佳成為兩家企業退出LCD賽道的一個關鍵原因。據外媒報道,2020年一季度,三星顯示屏業務營收為6.59萬億韓元,營業虧損為0.29萬億韓元。同季度,LG Display運營虧損3620億韓元,凈虧損為1990億韓元,同比擴大兩倍有余,連續五個季度滑坡。

LCD向中國市場的轉移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洗牌與重整,大大小小的吞噬收購不斷。其中,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都希望能夠穩固自身在面板行業的龍頭地位。

作為一家擁有26年成長歷程的國內龍頭面板企業,京東方的面板帝國起點源于一次對海外企業的并購。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京東方成功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現代的面板業務,為京東方帶來液晶面板生產技術,國內傳統的CRT電視開始給液晶電視讓位。

同樣在2003年,京東方以3.8億美元收購韓國海力士半導體旗下低世代液晶面板產線。隨后,京東方投資110億建設了北京第五代線,技術骨干主要來自于海力士的120多名韓國工程師,中國工程師以學徒的形式參加。

早期的收購是京東方打開中國液晶面板的第一步,而后十年間,京東方面板帝國逐漸壯大。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京東方在全球大屏LCD市場占據了21.5%的份額,擊敗LG Display、位居第一。

不同于十年前,京東方于近日宣布并購中電熊貓南京及成都兩條產線的計劃,似乎不可避免地面臨行業全球市場產能變化等諸多考驗。

“站在更高角度觀察中國面板產業,會發現無論是京東方還是華星光電,其產業布局都有明顯的結構性缺陷,即LCD液晶面板占比偏大,基于未來顯示技術的OLED、MicroLED、MiniLED,則明顯不足。”家電行業分析人士劉步塵接受時代財經采訪表示。

其認為,中國面板巨頭的思維仍停留在LCD液晶時代,這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從顯示技術發展角度看,液晶是一個成熟到即將逐步淘汰的技術,新顯示技術虎視眈眈。此時對LCD液晶面板投入過大,不可避免液晶時代一旦過去所面臨的危機。”劉步塵補充。

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LCD仍是全球各種顯示面板的主要材料。陳巧慧表示,今年OLED電視滲透僅占市場不到2%的市占,LCD在市場規模上仍享有絕對優勢,因此對BOE來說,整合資源投入一個有穩定需求量的市場,是十分合理的策略。

CINNO Research高級分析師劉雨實也向時代財經指出,得益于QD、Mini-LED背光等新技術不斷填補LCD與其他新型顯示技術之間的指標差距,加之LCD巨大的產能存量和完善的供應鏈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非常成熟的終端應用形態,“LCD在5~7年內還難以被OLED、Micro LED等技術全面取代,這段時間足以度過折舊期。”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