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3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得材料者得天下!顯示材料行業“十四五”規劃前瞻。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推動社會生產方式變革、創造人類生活新空間的重要力量,顯示是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顯示產業的發展,將助推我國加速進入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時代。作為顯示產業的產業鏈核心,顯示關鍵材料已成為我國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卡脖子”和“殺手锏”環節。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0/1223/58992.html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國家非常重視顯示材料行業,預計十四五規劃將給與顯示材料政策傾斜,支持顯示材料發展。
一、顯示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一)顯示技術路線已步入換代的關鍵期
顯示技術是電視機、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關鍵支撐。顯示技術從最初的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CRT)發展到當前的平板顯示技術(FPD),而平板顯示則延伸出出等離子顯示(PDP)、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OLED)等技術路線,同時帶來了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
在當下的市場格局中,OLED面板逐漸占據中高端家電及消費電子市場,LCD面板在大尺寸家電及中低端消費電子市場仍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展望未來,OLED將成為成為發展主流。

資料來源:瑞聯新材招股說明書、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面板行業產能轉移促進國內顯示材料行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OLED及液晶面板產能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根據IHS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液晶面板的出貨面積占全球市場的比例達到41%,首次超過韓國位列全球第一位;而中國內地OLED面板的出貨面積占比從2016年的1%增至2019年的6%,雖然距離韓國(94%)仍有較大差距,但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內主流面板廠商持續加大對OLED產線的投入,預計未來中國OLED面板出貨面積的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全球面板行業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將帶動國內上游顯示材料行業發展。
(三)國家政策支持顯示材料產業發展
顯示面板行業是國家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和實力體現,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的生產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我國顯示技術產業的核心和基礎。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顯示行業發展的重大政策,從國家發展戰略、產業培育和發展鼓勵政策、科技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建設等多方面為我國顯示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為顯示材料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需求拉動顯示材料市場迅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企業經過不斷技術攻關與努力,已經有一小批企業在顯示材料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并且開始實現產業化。當前,顯示技術應用領域廣泛,包括電視、手機、可穿戴設備、VR設備、車載顯示、照明等。中國是目前全球電視、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手機等產品最大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消費市場之一,對平板顯示材料需求巨大。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五)大陸地區顯示材料需求旺盛
中信證券研究預計全球顯示材料市場空間2025年接近3000億元。LCD與OLED在生產過程均會用到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膠等產品。其中,偏光片市場規模超過1100億人民幣,玻璃基板全球市場將達到310億人民幣以上,靶材市場有望達到550億人民幣以上,光掩膜版全球市場規模約86億人民幣,光刻膠市場規模將達到202億人民幣,彩色濾光片市場規模約235億人民幣。目前,大陸地區顯示材料需求旺盛,持續增長。
(六)毛利潤率水平呈“微笑曲線”形態分布
LCD產業鏈上、中、下游行業的毛利潤率水平呈“微笑曲線”形態分布,曲線左邊是上游的玻璃基板、光學膜、化學品和背光源等相關供應商,曲線中間是中游的組裝廠商,曲線右邊是下游整機品牌商和渠道經銷商。據悉,顯示材料行業因進入壁壘和附加值較高的特性,其行業利潤水平在LCD產業鏈中處于較高的位置。
二、顯示材料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顯示材料產業起步晚、積累少
從液晶材料、OLED材料和玻璃基板等顯示材料的發展歷程和競爭格局看,國外先進企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突破關鍵技術,并逐步完成專利布局。中國大陸企業多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入相關領域,在技術儲備、專利布局、市場認可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國內產業鏈不齊全
顯示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投資回報周期長的行業,雖然在終端的面板制造領域國內企業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在中間環節諸如混合液晶生產、OLED終端材料制造、OLED材料蒸鍍及印刷領域,仍然由國外行業巨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相比韓國、日本的高效產業鏈整合,國內顯示行業產業鏈有所缺失,無法發揮協同作用,難以實現通過規模經濟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二)國內企業與國外廠商存在巨大差距
得材料者得天下,材料是科技的命脈,在顯示產業顯得尤為突出。政策支持下,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崛起,中國顯示材料的本土化率不斷獲得提升。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新型顯示材料整體市場規模為914億元,本土化率達到40.26%,其中液晶材料、濕化學品、靶材、電子氣體等已經實現技術突破,形成一定市場規模。但是新型顯示材料八大耗材還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刻膠、有機發光材料等,與國外廠商存在巨大差距。

(三)規模化發展尚顯不足
規模化生產是產品成本控制、穩定性提升、客戶認同度提高的保證,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中國大陸新型顯示材料產業由于起步較晚、技術儲備薄弱、量產能力不足等問題,規模化發展有待提高,在與國際巨頭的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產品議價能力弱,難以與下游用戶建立穩固的供貨關系。
三、顯示材料行業十四五規劃前瞻
十四五規劃意見稿明確發展目標: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同時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顯示產業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時期,顯示材料產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一)推動產業聚集發展
鼓勵骨干企業通過投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已有產業資源,引導投資主體進一步集中,加速構建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區域產業集群。
據悉,顯示產業園區通過積極接洽面板行業龍頭企業,以重點項目為支撐,面板發展拔節向上,顯示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效應顯著,形成了涵蓋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以及下游智能終端的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分別是:深圳光明科學城、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隨著全球顯示產能向中國加速轉移,這給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內新型顯示產業園區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十四五規劃將推動推動產業聚集發展,鼓勵建設顯示產業基地(園區)。
(二)加快行業創新應用
推動面板企業與終端企業拓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不同領域應用,在中高端消費領域培育新增長點,進一步擴大在線健康醫療、安防監控、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范圍。
加快推進術野顯示器、醫學影像與設備中央控制器、醫學影像診斷顯示器、會診顯示器等超高清產品研發及應用,推動超高清視頻技術在遠程醫療、手術培訓、內窺鏡手術、醫療影像檢測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強超高清車載圖像傳感器及車載屏幕產品研發量產。發展大屏拼接顯示、電影投影機等商用顯示終端。
(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加快大尺寸AMOLED顯示及照明用高性能有機發光材料、柔性玻璃基板、印刷顯示新型材料、智能調光窗戶用分散液晶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版等材料,以及大尺寸金屬靶材及氧化物靶材等配套材料的研發。開展大尺寸柔性顯示技術、新型膠體、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疊技術、全面屏技術、全自動高潔凈度掩膜清洗機等裝備和技術攻關。突破低溫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Oxide)等先進背板工藝,推動TFT-LCD向高分辨率、低功耗、窄邊框等方向發展,攻克AMOLED背板、蒸鍍和封裝等關鍵工藝技術。強化前沿技術研究,加快3D、激光、柔性、量子點、全息、Micro-LED、印刷等新型顯示技術研發布局。
(四)推動產業精準對接
圍繞產品配套、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合作、市場開拓、投融資等,積極組織顯示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融資機構參加的精準對接活動,發揮骨干面板企業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引導面板企業加強橫向合作,對上游產品實現互信互認,鼓勵面板企業加大材料和設備的采購力度,努力降低企業配套成本,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