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3月3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近半年來,柔宇一邊宣稱正在融資,一邊拖欠著員工薪資,有說法是已經拿到1億融資,但90%拿去還供應商債務。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lcd/news/dynamic/2022/0331/61269.html
國產手機正掀起一波折疊屏熱,這家發明折疊屏的公司不僅沒有迎來風口,反而深陷資金危機。
4個月前,據財新報道,2021年11月30日原本是柔宇科技承諾補發10月工資的日子,但員工們遲遲未等到。
第二天,創始人劉自鴻在朋友圈現身表示,“其實,誰都有過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時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隨后,資本試圖拯救柔宇。柔宇股東松禾資本牽頭新一輪可轉債融資,柔宇官微發布消息稱,簽署6億元柔性屏模組訂單。
員工們一度以為迎來轉折。
1月20日,據媒體報道,柔宇已發放一部分工資,并承諾春節前還會再發一部分。
但到了3月份,多位柔宇員工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表示,柔宇只發放了去年11月薪資,從去年9月至今,拖欠薪資達5個月。
3月22日,深圳解封,全市交通恢復正常的第二天,有柔宇員工向無冕財經研究員表示,部分供應商出現在位于深圳龍崗的柔宇辦公樓下,要求柔宇償還尾款。
▲供應商到柔宇公司樓下討要尾款,由受訪者供圖。
這家估值一度達600億的明星“獨角獸”公司,還能撐多久?
“公司在用郵件發薪嗎?”
柔宇欠薪消息曝光沒多久,據《科創板日報》報道,參與柔宇科技A、B、C三輪融資的松禾資本,正牽頭現有股東和有意向的投資方進行新一輪可轉債融資。
柔宇一名已經離職的員工張威(化名)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公司已經完成了1億元融資,但其中的90%都拿去還掉供應商債務,因此劉自鴻的限制高消費令已經取消。
在與上海寶冶集團的一樁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中,柔宇未按期給付95031376元。2021年10月,深圳中院向柔宇科技關聯公司柔宇顯示及創始人劉自鴻下發限制消費令。
無冕財經查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沒有顯示與劉自鴻相關的限制消費信息。
另外一名在職員工羅翔(化名)則表示,“公司宣稱的融資一直沒到位,當然也有可能到了,被花掉了。”
羅翔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展示了多封郵件,其中1月30日由CEO Office發出的內部信表示,由于柔宇融資進展困難,資金尚未能及時到位,原計劃春節前發放的工資不得不再次延續,并承諾給予延緩實發工資的5%作為現金補償。
但同時,這封郵件也說明了柔宇的融資進度,“多家知名外部機構完成了持續數月的盡職調查,并對我們全柔性屏的量產線生產能力和良率進行了生產投片全過程的現場測試,測試數據三天前剛剛出爐,效果非常不錯。”
然而,這之后的兩個月,柔宇一到發薪日,就重申融資還未到賬,工資延緩發放。
2月18日,柔宇發布內部郵件說明,原定2月10日發放的工資將延緩到3月。3月10日,柔宇再次發了一封郵件表示,工資預計3月底發放。
多名員工調侃,“公司是在用郵件發薪嗎?”
近半年來,柔宇只在去年12月31日給員工補發了11月的工資,羅翔認為,“這個月的錢應該是公司擠出來的”。
羅翔表示,欠薪風波之后,不少同事離職,目前柔宇在職員工還有700多人。據招股書,2020年中,柔宇擁有1500名員工。
去年12月柔宇曾回應媒體,“當前公司正常運營,員工情緒穩定,都在正常工作。”彼時,一位接近柔宇的人士向無冕財經展示了一位柔宇員工的朋友圈,這名員工表示會堅持繼續工作,并為同事們加油打氣。
羅翔也一直堅持至今,但他表示,現在打算要放棄了,準備離開了。
早就有資金問題
盡管外界一直將這家公司評價為“PPT公司”,但柔宇也一直穩妥經營了9年。在多年的工作崗位上,很多員工并沒有感到異樣。
羅翔也是其中的一員。事發之后,他覺得柔宇的資金問題應該更早就出現了,“內部猜測,或許是上市之前就出現問題。”
2021年2月9日,上交所稱,柔宇和保薦人中信證券分別提交了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
據界面新聞報道,科創板上市失敗后,柔宇曾考慮境外上市,意指納斯達克。一位在去年年中入職的員工告訴無冕財經研究員,“入職之初,CEO說年底會在納斯達克上市。”顯然,境外上市最終也失敗了。
在招股書中,柔宇展示了其糧草緊缺的一面。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時間里,柔宇營收了5.17億元,凈虧損達32億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其貨幣資金為8.48億元,以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致估算,從當時起柔宇賬上的現金還夠支撐1.09年。與此同時,柔宇希望通過上市募資144.34億元巨資。
▲柔宇科技業績情況。
2019年下半年,為滿足公司臨時性短期資金需求,劉自鴻、余曉軍、樊俊超等高管還曾眾籌了216萬元給公司救急,并在申請上市前公司已經將這筆款項償還。
同時,柔宇還質押了子公司柔宇顯示股權和部分專利,用于向銀行申請借款。而作為最值錢的資產,柔宇在深圳龍崗上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還實現了借款和融資雙重資本化。
2017年柔宇向中信銀行深圳分行、農業銀行深圳龍崗支行等五家銀行借款36.4億元,2020年與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訂信托貸款合同,抵押貸款不超過5億元,用的都是這塊土地。而2016年柔宇拍下這塊地只花了2.86億元。
憑借柔性屏技術,柔宇帶著深圳明星企業的光環誕生,從2012年以來,一共融資13輪,最新一輪估值達600億元。
有投資人士指出,這是一家To VC企業,13輪融資里基本沒有產業鏈協調參與,大多數都是金融類投資。
▲柔宇科技融資歷程,圖片來自36氪。
但近幾年,VC不再買柔宇的帳了。
近三年,柔宇只拿到了一輪融資,是2020年5月的3億美元。
據“連線Insight”詢問多位投資人,對方均表示,“資本圈早年很喜歡柔宇,但現在不僅自己,身邊的產業投資人也都不敢碰他們。對于這家公司,大家都懂里面的風險,不會自討苦吃的。”
痛失手機市場
招股書顯示,柔宇的柔性顯示屏產能利用率一度低至5%。
曾在柔宇生產崗工作的何暢(化名)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他是去年入職,但入職沒多久,公司因為沒訂單經常放假,或者讓大家去別的小廠工作,一個月只忙七八天。老員工告訴他,以前也有過這樣的事情。因為只拿底薪太低了,沒多久他就選擇離職。
2018年,上海寶冶集團負責施工的深圳柔宇類6代柔性顯示屏生產線正式投產。柔宇宣稱,這條生產線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
然而,從柔宇的招股書來看,2018-2020年上半年,柔宇“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量僅為7748片、314036片、48563片。
柔宇的銷量也一直存疑。
2019年初,柔宇推出的售價8999元起的手機,在官網為預售狀態,下單后無法即時發貨,外界據此懷疑手機量產能力。
▲柔宇推出的折疊屏手機。
可到了2019年中,多位柔宇員工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研究員,“由于柔性折疊屏手機不好賣,公司還下達文件‘強制’每個部門每天更新購機名單,消化庫存。”
柔宇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經銷模式占總收入的八成,華南地區產生的收入也達到八成。但2021年初,據清流工作室線下走訪發現,深圳自營店撤店,多家經銷商表示產品銷量不佳,產品已經退廠。
清流工作室還發現,柔宇科技與多個大客戶的交易蹊蹺。一位高校教師的公司采購了三千萬產品,另一客戶疑似“一人分飾兩角”,既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戶,其關聯公司又向柔宇美國公司供應產品。
今年1月,原來發售價近萬元的柔宇折疊屏手機,降價至2919元。一位數碼博主整理京東折疊銷售數據發現,柔宇手機2月份銷量僅為2臺。
與此同時,柔宇擬上市巨額募資中,計劃三分之一用于擴張產能。
眼下,各大主流手機廠商均已推出折疊屏手機,基本上都采用了三星和京東方供應的屏幕。柔宇在手機市場份額甚微,只能投身于其他行業應用。
柔宇在春節前發出的內部信,闡述了客戶訂單情況,與合作大半年的機器人客戶中智衛安簽署了未來三年解決方案的戰略合作協議,另外還有空客、Vertu等企業客戶的合作,未來三年已簽署待交付的訂單協議金額不小。
招股書也顯示,柔宇的客戶主要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路易威登、瀘州老窖、格力電器等,沒有一家是手機生產商,沒有一家是手機公司。
但這些訂單體量能達到多大?愿意埋單的客戶又有多少?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