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OLED屏明年加速滲透至中端手機 面板擴產或帶動材料需求。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研究顯示,到2020年底,配備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機的銷量將超過6億部,同比增長46%。
本文來自:http://www.zc28898.cn/touchscreen/news/dynamic/201912/26-55978.html
這得益于價格在300美元到500美元之間的中端AMOLED智能手機的增加,而這又是由華為、vivo、OPPO、realme和小米等中國品牌推動的。
在最新的報告中,Counterpoint的高級研究分析師Jene Park表示:“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品牌將占據AMOLED智能手機總銷量的80%以上。其中,三星仍保持領先地位,它在2019年占據了AMOLED智能手機總銷量的45%,其次是蘋果(16%)和OPPO(11%)。”
OLED性能凸顯 未來有望加速滲透
性能上,OLED的自發光特性有效降低消耗的功率,有機材料的結構使得屏幕更薄更輕、可柔性顯示,成像效果更高、響應速度更快,整體性能優于LCD。近年來,OLED越來越得到主流手機廠商青睞,據統計,主流手機廠商2019年發布的新機型中基本均采用OLED顯示屏。
此外,隨著華為、三星陸續推出折疊屏手機并獲得市場認可,3C顯示正突破此前物理體積對顯示屏尺寸的限制,邁入折疊顯示時代,“柔性OLED+鉸鏈”成為創新方向。
機構預計,手機OLED面板滲透率將由2018年的28%提升至2022年的56%,出貨量CAGR 約為22%。電視OLED面板滲透率將由2018年1.1%提升至2021年的4%以上,出貨量CAGR約60%。
韓國主導OLED產業 我國產能未來有望釋放
目前全球OLED面板主要供貨商集中在韓國,三星和LG分別在中小尺寸和大尺寸面板中占據壟斷地位。三星在小尺寸OLED面板領域市占率超過90%,OLED產品良率在2017年即已達到90%以上。LGD在大尺寸電視面板領域獨領風騷,市占率超過70%,據了解LGD OLED 8.5代線在2016年良率即達到80%,目前LGD在廣州的8.5代大尺寸產線已于今年8月底投產。
大陸面板企業也在奮起直追。京東方、天馬、和輝光電、華星光電、維信諾等均在布局OLED產線,并已有部分產線投產,但受工藝、良率等因素影響,產能爬坡一直受到限制。
2015年京東方在成都投資建設了大陸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已于2017年投產,據了解良率目前已提升至70%以上。綿陽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同時重慶和福州兩條在建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投資、產能規模與成都、綿陽項目一致,預計2021年后陸續投產。
深天馬、維信諾、和輝光電等面板企業借助與國產手機廠商的長久合作關系,目前已進入國產手機品牌量產機型供應鏈。預計隨著成本和良率等關鍵問題的突破,國內OLED面板廠商產能擴張預計將提速,據IHS預測,2020年國內OLED面板產能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40%。
下游需求拉動 OLED材料迎發展機遇
OLED終端材料市場有望伴隨下游應用的擴大迅速崛起。據DSCC,全球OLED終端材料市場規模有望從2017年的8.29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20.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0%), 其中電視用OLED材料將成為重要的增量。OLED中間體和升華前材料市場空間在2022年有 望達到6.8億美元。
目前OLED終端材料的核心專利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生產主要還集中在韓國、日本、德國及美國廠商手中,主要參與者包括UDC、陶氏杜邦、默克、出光興產、LG、德山等企業,市場份額占比80%以上。這些廠商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一方面與下游三星、LG等核心面板廠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一方面有上游培育OLED前端材料供應商。
由于OLED終端材料的專利壁壘尚未解決,目前國內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中間體、升華前材料以及粗單體,主要包括萬潤股份、瑞聯新材、濮陽惠成、萊特光電、強力新材、阿格蕾雅、吉林奧來德。
萬潤股份:是國內OLED升華前材料第一大供應商,子公司九目化學將繼續擴產OLED材料產能。同時公司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成品材料在下游廠商進行放量認證,如果認證通過,中金公司預計,公司OLED材料業務盈利和估值將明顯提升。
濮陽惠成:OLED中間體材料快速放量,“1000 噸電子化學品項目”已投產。中泰證券指出,今年7月以來,日韓貿易爭端愈演愈烈,韓國為了保障供應體系的穩定,有望逐步提高中國供應商的供貨比例,公司主要客戶為韓國客戶,且進一步完善歐盟REACH、韓國K-REACH認證,有望充分受益。
強力新材:子公司強力昱鐳于2017年9月實現了OLED升華材料的量產,已進入國內主要OLED面板廠的研發線及生產線。另一方面,強力昱鐳還與LG化學于2018年7月簽訂協議,通過在成都聯合建立OLED材料評價實驗室,向國內面板廠提供OLED材料方案。